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明昌: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日本首先报道。本病是一种以免疫介导的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可合并心脏损害,引起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内膜炎等。川崎病的发病率现为风湿热的2倍,已取代风湿热占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原因的首位。年龄以婴幼儿为主,80%-85%在5岁以下,好发于6—18个月的婴儿。重症可发生冠脉瘤,导致心肌梗死和缺血,甚至危及生命,少数冠脉瘤可迁延数年。因此本病已受到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迄今病因尚不明了,是婴幼儿期多见的以急性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限性血管炎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以心脏及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可并发全心肌炎,20%~25%的患儿可形成冠状动脉瘤,亦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血栓栓塞,少数患儿遗留缺血性心脏病^[1]。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瘤破裂、严重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儿科医师对川崎病的认识亦逐渐提高,其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病因,已引起广大小儿心脏科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病例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改善川崎病患儿的预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丹 《医学综述》2011,17(3):383-386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非特异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迄今病因未明,病变可累及全身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及猝死,威胁患儿长期生活质量及寿命,在一些发达国家,该病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在此就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晓玲  朱然 《吉林医学》2010,(34):6290-6290
川崎病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血管炎性改变的疾病。80%发病在5岁以下,男:女为1.5:1。其发病趋势逐年上升,未经治疗其冠状动脉瘤的发病率可达15%-25%。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肌梗死和猝死,成为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对32例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且长期随访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汤昔康 《医学综述》2011,17(11):1716-1718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自限性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未经治疗患儿有20%~25%发生冠状动脉损害,晚期可发展成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因此,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运动异常、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受损等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Tei指数、多普勒组织成像、应变率成像等技术越来越能准确地评价川崎病患儿心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右前斜位左心室造影。结果: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9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表现为心绞痛67例,占75.3%。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绞痛,主要的确诊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本病一旦确诊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以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对急性心肌梗死应积极溶栓,无效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瘤样扩张明显的患,可置入带膜支架,防止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内溶栓及延迟溶栓的疗效。方法发病6小时内36例及6~12小时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即刻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配合其他相关治疗,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及30日内的心脏事件。结果发病6小时内及6~12小时溶栓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91%和41.5%,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再通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者。结论溶栓治疗的时间早晚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具有相关性,6小时内溶栓获益最大,但6~12小时溶栓也可产生明显益处。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病变,甚至可导致心肌梗死,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及治疗KD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对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了解冠心病     
金旭 《开卷有益》2011,(11):14-15
冠状动脉是环绕在心脏表面的动脉血管,如果把人的心脏外形比作头颅,冠状动脉正好位于头顶部,它如同给心脏戴上了一顶王冠,因此得名为冠状动脉。心肌的营养通过冠状动脉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时出现心绞痛,发生堵塞时可致心肌梗死。因此冠状动脉是心肌的营养通道,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肌能否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侵犯全身中、小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严重者可致心肌梗死和猝死,其诊断缺乏特异的检测手段.在心血管影像中,超声心动图、心肌声学造影、心肌灌注扫描、心脏负荷试验、磁共振成像、CT、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该文就目前KD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7%~10%,多发生在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再灌注治疗AMI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治疗机理为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灌注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据文献报道,在使用IABP术中,约20%的患者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并发症,如出血、栓塞、感染及球囊破裂等,影响治疗,细致的护理可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以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402-1403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及随访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在受检的118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心血管损害68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共38例,左冠状动脉比右冠状动脉更易发生扩张性病变.冠状动脉累及左主干近端多见.未见单独累及右冠状动脉主干者.左冠状动脉瘤8例,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心脏扩大2例.心包积液12例,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者30例.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早期诊断川崎病,发现心血管损害,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随访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杜月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9):26-26
定期检测冠状动脉变化1.<2岁冠状动脉瘤多数可消失,>3岁者多数难以消失;2.冠状动脉瘤为梭形,小的易消失,囊状者难以消失;3.冠状动脉瘤>8m易发生心肌梗死;4.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多条冠状动脉梗死易导致死亡。川崎病不能终生免疫,可复发。预后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1.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无合并冠  相似文献   

14.
川畸病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75%在4岁以下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血管炎,主要侵犯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塞、猝死。冠状动脉瘤发生率20%~30%,约1%~2%患儿于发病头3个月内死...  相似文献   

15.
右心室心肌梗死并非少见,约占心肌梗死的12%~43%.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阻塞所致,少数左冠状动脉优势者可由旋支阻塞引起。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与左心室心肌梗死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差异。右心室心肌梗死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左心室心肌梗死,而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很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KD发生CAL。方法 对2004-01/06我院收治的102例KD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KD患儿中,作心脏超声检查发现CAL 32例(32.3%),其中冠状动脉瘤5例,冠状动脉扩张21例,管壁增厚6例。CAL与患儿的年龄、是否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MG)和使用MG的时间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增快可作为CAL的提示性指标。结论 一旦确诊KD,合理使用MG,可减少和预防CAL,有利于KD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心脏粘液瘤为心脏原发性肿瘤之一,约占心脏肿瘤的50%,大多发生在左房(75%),小部分(20~25%)发生在右房,极少发生在心室。过去对此病诊断主要靠血管造影,但危险性大,现已采用超声旨心动图诊断。近年来国内已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已是一种可治愈的心脏病。左房粘液瘤临床表现可由于肿瘤的变性或自身免疫而有倦怠、发热、贫血、血沉增高及血清蛋白异常等全身反应。由于肿瘤体积大小,对房室瓣口有无阻塞等情况,可无心脏体征,或酷似二尖瓣病变症状伴肺动脉高压、肺瘀血及心功能不全,乃至晕厥或心脏骤停猝死。因肿瘤有蒂活动度大,亦可随肿瘤位置移动而梗阻症状突然发生或缓解。病例摘要例1 男,33岁。因心慌、气短反复发作10月余。检查:心尖部有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痉挛(CAS)是指心脏表面大的冠脉严重的节段性收缩。重者可造成透壁性心肌梗死;较弱的广泛的冠脉收缩可累及中等大小的冠脉;有时可累及心肌内冠状动脉分支甚至微动脉。如果冠脉调节发生紊乱,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心绞痛,甚至引发心肌梗死和猝死。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为男性,6例为右冠状动脉病变,占66.67%(6/9)。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男性,常累及右冠状动脉。发病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处血管内膜的病理性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栓形成、冠脉痉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是一种以侵犯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累及心脏 ,表现为心包、心肌、心内膜、传导系统以及冠状动脉等处的损害。但临床经过隐匿 ,难以与其它心脏病相鉴别。近年来 ,我院收治 35例SL E中出现心脏表现者 16例 ,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本组 16例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 ,且具有狼疮活动 ,心脏表现可除外其它心脏疾病所致 ;控制原发病后心脏表现消失或好转。1.2 一般资料  16例中 ,男 2例 ,女 14例。年龄 14~ 47岁 ,平均 2 7.3岁 ,SL E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