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63.79%,手术组有效率43.1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组50例,保守组50例。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和血肿清除情况,对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5d,血肿清除时间3~6d;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5~10d,血肿清除时间14~25d,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保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珊珊 《现代保健》2013,(13):48-4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刨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49例。微创治疗组使用YL-1型血肿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保守治疗组采用保守内科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治疗组血肿清除的时间明显较保守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的比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的比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保守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能够减少血肿清除的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组50例,保守组50例.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和血肿清除情况,对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5d.血肿清除时间3~6 d;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5~10 d,血肿清除时间14~25 d,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后4周,微创组患者Bsrthel指数评分高于保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清除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再出血发生情况、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之差、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之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联合凝血酶抑制剂及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月,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7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期传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耸 《医疗装备》2023,(21):65-67
目的 比较不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将26例于发病后6 h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将26例于发病6~24 h内接受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以及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NIHSS评分低于B组,BI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发病6 h内行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恢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建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90-1391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穿刺血肿液化引流术(A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对比分析预后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1)A、B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21.49,P〈0.01;B组t=19.62,P〈0.01);(2)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24,P〈0.05).结论 微创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病死率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谢玲利 《现代保健》2011,(36):66-6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个性化的层级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优化层级管理护理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中医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颅内血肿吸收情况,进而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明显,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6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 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很好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控制性强化降压的疗效.方法 8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控制性降压组(48例)和一般性降压组(40例),分别给予积极降压和按指南降压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后颅内血肿体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和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初始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h颅内血肿体积、颅内血肿增长率、颅内血肿增大比例均低于一般性降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11.6) ml比(30.5±10.9) ml,(17.8±12.7)%比(37.1±25.7)%,16.7%(8/48)比47.5% (19/40)](P< 0.05或<0.01).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1,7,14d行GCS和NIHSS评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降压组入院后24 h内手术率显著低于一般性降压组[8.3%(4/48)比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入院后3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控制血压不能改变其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死率,但可以显著延缓血肿的扩大和减少手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进行比较,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效果相当高。结论: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避免穿刺时过于盲目导致脑组织受到损伤,和单纯颅内血肿抽吸相比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发病两周内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4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比较两组人群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并动态监测观察组入院后1d、2d、3d、7d、14d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应时间神经功能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MCA、IC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MCA降低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2周内MCA的平均血流量(Vm)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F=1.067,P>0.05)。PI前3d呈上升趋势,在第3天达最高,然后缓慢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F=3.252,P<0.05);NIHSS评分入院后前3d逐渐增加,随血流再通、侧枝循环建立后逐渐降低(F=2.926,P<0.05)。结论根据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可评估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发现血管再通、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从而正确评价治疗反应,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内科综合疗法组)和观察组(微创微创清除术组)各4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地吸氧、脱水、降颅压、降血压、止血、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复合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损伤轻微,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可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吴军  林秋 《现代保健》2013,(21):37-38
目的:比较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78例患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颅脑损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患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水平的措施。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组(n=32例)和干预组(n=32例),传统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传统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OSIE-30评分、MMSE量表评分和MoC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的NOSIE-30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干预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加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