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法对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单独HCVⅡ型感染为60%(30/50);单独Ⅲ型感染6%(3/50);感染为Ⅱ+Ⅲ型10%(5/50),Ⅱ+Ⅳ型为16%(8/50),Ⅱ+Ⅰ+Ⅲ型为4%(2/50);Ⅰ ̄Ⅳ型均阴性的病例4%(2/50)。表明湖南地区肝细胞癌患者的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并存在Ⅱ型与其它型的混合感染;少数病例可能系  相似文献   

2.
李兴  张树林 《陕西医学杂志》1995,24(10):607-610
<正> 自1989年Choo等成功地从一只黑猩猩身上分离出HCV cDNA克隆以来,世界各地不断有新的HCV病毒株被发现。HCV的基因变异从5’UT区开始一直延伸到3’末端,贯穿于整个基因组序列。根据其基因的变异程度,可以将HCV分为数个基因型,各型之内尚可分出数个亚型。型间的基因变异程度可达33%。这种程度的基因变异很可能导致病毒  相似文献   

3.
某地区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流行和基因分布现状,探索HCV的传播规律。方法:采集本市强制戒毒所576份吸毒人员和本站体检的从业人员210份血清标本,用ELISA法对所有标本进行抗HCV的检测;检出抗HCV阳性的血清进一步用特异性引物RT-PCR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76份标本中,经血途径(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吸毒或有输血史和用血制品史的吸毒者,其抗HCV检出率(13.8%)明显高于经口吸毒者(6.3%),说明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吸毒、用血制品、输血都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经口吸毒者抗HCB检出率明显高于从业人员,提示经口吸毒在传播HCV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地籍吸毒者的抗HCV检出率(5.7%)明显低于外省吸毒者(27.7%)、外省有血途径感染机会的吸毒者,83.3%都感染了HCV,本地有同样途径有吸毒者,仅有8.6%感染了HCV;这可能与外省有关城市的高感染率有关。结果还显示,山西省吸毒人群的HCV基因型的分布与从业人员较一致,均以1b型为主(78.9%),其次为2a型(15.8%)和1b/2a混合型(5.3%);未检出1b型、2b型和3a型。结论:该吸毒人群中HCV基因以1b型占优势。其分布与南方城市和本省的其他人群相近^[6]。血途径仍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但经口吸毒在HCV传播上的重要意义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人群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 对141例抗HCV( )、60例抗HCV(-)及28例正常献血员的共132份HCV-RNA阳性血清,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作酶切分型。结果 3组人群不同基因型检出率分别是1b/Ⅱ型87.18%、100%、100%;2a/Ⅲ1.71%、0、0;两者混合型(1b/2a型)11.11%、0、0。对抗HCV( )血清,分为ALT正常组和异常组,2组人群不同基因型检出率分别是1b/Ⅱ型93.33%、83.33%;2a/Ⅲ型0、2.78%;两者混合型7.14%、13.89%。结论 我国不同人群中HCV感染者均以HCV1b/Ⅱ型为主,今后应以HCV1b/Ⅱ型为重点,加强HCV的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外研究表明丙型肝炎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内用血清抗-HCV调查也提示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血清抗-HCV的存在未能反映有无病毒血症,而且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存在不少问题,以致难以确切说明HCV感染与我国肝癌的关系。为此,我们以聚合酶链反应对重庆地区182例不同慢性肝病和35例健康献血员血清HCV-RNA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其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全长约9.4kb,其序列为:341b的5’非编码区(5’URT),编码3011个氨基酸的长开放读框,约27b的3’非编码区(3’URT)。在病毒复制中,氨基端有三个蛋白(C、E1、E2/NSl),羧基端有四个蛋白(NS2、NS3、NS4、NS5)。由于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及缺乏校正功能,HCV呈高度异质性;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中HCV分离株,无论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均有显著差异^[1][2][3]。本文就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法对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单独HCVⅡ型感染为60%(30/50);单独Ⅲ型感染6%(3/50);感染为Ⅱ+Ⅲ型10%(5/50),Ⅱ+Ⅳ型为16%(8/50),Ⅱ+Ⅰ+Ⅲ型为4%(2/50);Ⅰ~Ⅳ型均阴性的病例4%(2/50)。表明湖南地区肝细胞癌患者的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并存在Ⅱ型与其它型的混合感染;少数病例可能系单独Ⅲ型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血清HCV,再以巢式RTPCR法对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对多数标本中HBsAg和HBVDNA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CC组织中HCV阳性率为50%(39/78),与HBV者(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重叠感染率34%(20/59)。在10例血清HCV阴性HCC患者中,3例HCC冰冻组织检出HCVRNA。在HCC组织中共检出3种HCV基因型,其中2a、1b、3a和混合型分别为17例(43.6%)、9例(23.1%)、4例(10.3%)和2例(5.1%),各基因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2a型与1b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a型与HBV的重叠感染明显较其他HCV基因型者常见(P<0.05)。结论 2a型HCV是HCC组织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并易与HBV重叠感染率,HCC患者血清HCV检测不一定能准确反映HCC组织中的HCV感染率,其所示基因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南通地区HBV-DNA阳性者200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89例,重型肝炎(FHF)26例,肝硬化(LH)30例,肝细胞癌(HCC)27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200例中B型51例(25.5%),C型141例(70.5%),BC混合型8例(4.0%);C基因型在FHF组、LC组、HCC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ASC组(P<0.05)。B型、C型、BC混合型HBeAg阳性率分别为49.0%、53.2%和37.5%,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和BC混合型HBV-DNA载量显著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及血清HBV-DNA高载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GenotypingofhepatitisCvirusin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CuiXiaohong(崔晓红);PanWei(潘卫);QiZhongtian(戚中田);SongYanbin(宋燕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含量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模式”化的HCV-RNA聚合酶链反应-杂交定量(PCR-Hyb)检测了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的HCV-RNA的水平。结果 3MU、6MUα-干扰素治疗,分别是11例、8例,完全反应者分别占72.5%、75%,部分及无效反应者分别占27.5%、25%(P〉0.05)。两种剂量的完全反应者治疗前  相似文献   

14.
Dou YL  Ni AP  Han JH  Sun JY  Yu R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48-235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白蛋白mRNA在血行播散中的意义。方法:抽取30例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应用RT-PCR技术对血中白蛋白mRNA进行扩增检测。结果:敏感性实验中,健康人血中存在102以上个肝癌细胞时可测出。30例HCC患者中,白蛋白mRNA的阳性率为60%(18/30);白蛋白mRNA的检出率与肝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有无门脉癌栓及有无肝外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血清AFP值无关(P>0.75)。结论:白蛋白mRNA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是否存在肝癌细胞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七株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我国流行性和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的部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其与戊型肝炎流行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从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扩增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cDNA,并用SequenaseVersion2.0DNA序列分析试剂盒,经双脱氧核苷酸DNA链末端终止直接测序法测定RT-n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从深圳、长春、杭州、西安、北京5个城市41份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28株HEVORF2cDNA,对其中7株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与HEV墨西哥株(M)的同源性为78.9%~80.2%;与HEV缅甸(B)流行株(Ep)的同源性为93.1%~95.1%;与HEV缅甸(B)散发株(Sp)的同源性为92.3%~94.2%;与HEV中国新疆流行株CH1.1同源性为96.5%~98.9%;7株散发性HEV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7%~100%。结论该7株散发性HEV与HEV(B)和HEVCH1.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均属同一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GR)技术对 2 69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 :HCV单纯 1b型感染、1b与 1b混合感染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70 % (14 /2 0 )、9 5 % (2 /2 1)、71 4% (5 /7) ;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45 % (9/2 0 )、4 8% (1/2 1)、5 7 1% (4 /7) ;部分应答分别为 2 5 % (5 /2 0 )、4 8% (1/2 1)、14 3 % (1/7)。 1b与 1b混合感染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与 1b混合感染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抗原在肝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英锐  吴名耀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8):476-477,T049
肝细胞癌手术标本30例及肝炎肝穿刺标本15例,作丙型肝炎病毒(HCV)免疫组化研究。第一抗体为HCV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检测系统为ABPAP法。结果肝癌组5例(17%)、肝炎组3例(20%)阳性;总阳性率18%。阳性信号为散在性,胞浆型。肝癌组阳性的5例均见癌旁组织阳性,其中3例同时有散在性癌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19.
肝癌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及癌旁组织(共38份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CV)5'端非编码区(5'-NC区)RNA。结果,10例(33.3%)肝癌患者被HCV感染,23例(76.7%)患者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用酶切分析可见,肝癌组织中的HCV是II、III型。对部分标本用PCR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HCV5'-NC区相当保守,差异无显著意义。因10例HCV感染的肝癌患者中8例同时有HBV感染,因此可能HCV及HBV构成的双重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5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进行了检测,发现13例抗-HCV阳性,15例HCVRNA阳性,共17例患者(37.8%)HCV标志物(抗-HCV和/或HCVRNA)阳性。将这17例HCV标志物阳性患者与28倒闭性患者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CV标志物阳性患者的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对15例HCVRNA阳性患者的HCV基因型的分析表明,13例为Ⅱ型,Ⅲ例为Ⅲ型。本研究表明,HD患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很高,这与血液透析时多次接触血液、血液透析器具以及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