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发现的糖尿病类型-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A→G突变在中国人糖尿病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对厦门地区404例糖尿病(DM)患进行该基因筛查。结果:首次发现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结论:该类糖尿病主要发生在2型DM患中,为母系遗传方式,具有一系列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已明确线粒体基因突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心肌、视网膜、骨骼肌、肾及胰腺等造成多种疾病,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糖尿病成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现就此方面研究综述如下。1线粒体DN...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波  郭振奎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7,13(15):1158-1159
概述线粒体DNA突变,尤其是转移核糖核酸亮氨酸tRNALeu(UUR)基因nt243A→G点突变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由于线粒体DNA突变影响ATP生成,改变了细胞内线粒体代谢产物的含量,同时引起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下调,从而导致与线粒体DNA突变有关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生,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特殊表现。基于线粒体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病因的不同,对线粒体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DNA tRNA^leu(UUR)和DN1双重突变——糖尿病家系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突变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RFLP、亚克隆及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对一个母系遗传糖尿病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 tRNA^leu(UUR)及其临近区域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发现mtDNA tRNA^leu(UUR)nt 3243 A→G和ND 1 nt 3365 T→A双重突变。结论:结合该家系糖尿病患者具有发病年龄早(〈30岁),对胰岛素依赖,伴耳聋等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筛查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SM  Zhou X  Zheng F  Li X  Qin H  Zhang HM  Li 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0):2853-285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高通量检测线粒体DNA突变的基因芯片技术,并探讨这些突变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以尼龙膜为介质,通过紫外交联固定28个待测突变位点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探针,并采用该基因芯片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的线粒体tRNA leu(UUR)基因及ND1基因进行筛查,DNA测序进一步确证突变位点,Mfold和Antheprot软件预测变异型基因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成功研制可检测28个突变位点的线粒体DNA芯片,在糖尿病组检出tRNA leu(UUR)基因13290C突变2例(1.0%),ND1基因突变23例:G3316A突变6例(3.0%)、13394C突变5例(2.5%)、A4164G突变8例(4.0%),T4216C突变2例(1.0%),T3593C(0.5%)和A3606G突变各1例(0.5%);对照组检出G3316A突变1例(0.5%)、A4164G突变5例(2.4%)。这些突变位点的测序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两组间仅13394C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G3316A突变导致丙氨酸→苏氨酸,13394C突变导致酪氨酸→组氨酸,13593C突变导致缬氨酸→丙氨酸,T4216C突变导致酪氨酸→组氨酸,A3606G和A4164G突变分别为亮氨酸和蛋氨酸的无意义突变,前4种突变型的ND1蛋白二级结构不同于野生型。结论线粒体DNA芯片是一种快速可靠的高通量基因突变检测方法,ND1基因13394C突变可能参与了线粒体基因缺陷型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也是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一大热点.线粒体基因突变中唯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突变被国内外学者公认,目前WHO己将其归类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糖尿病.它是目前已知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中患病率最高,且能以简易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检出,首先进入日常临床基因诊断的一种糖尿病亚型.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IDD)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并成为糖尿病领域研究热点。一系列研究均表明线粒体DNA上许多位点的突变与糖尿病明显相关,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就近10年来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线粒体基因的特点线粒体(mt  相似文献   

8.
背景:线粒体DNA的tRNA^Leu(UUR)基因A3302G突变可导致呼吸链复合物Ⅰ缺乏,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伴随近端肌无力的进行性线粒体肌病。目的:报道4例新发A3302G突变患者的临床和分子学特征。设计:病例报道。患者:4例由线粒体DNA的A3302G突变所致肌病患者(其中3例患者来自同一个家庭)。主要观察指标:通过DNA测序确定具有A3302G突变的患者。结果:所有4例患者均为成年发病的进行性线粒体肌病且伴随近端肌无力,因而导致运动不耐。在2例不相关的患者中,至少保存部分下肢反射而上肢反射消失。患者出现的其他特征包括听力丧失、复发性头痛、上睑下垂、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及抑郁。结论:尽管A3302G突变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运动不耐和近端肌无力,但以前未见报道的线粒体脑肌病的其他临床特征也会出现。  相似文献   

9.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一类多因子疾病。近年对NIDDM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之一为发现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为VandenOuweland等[1]于1992年首次发现第1个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nt3243A→G突变糖尿病家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在云南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DNA测序技术,对235例T2DM患者和128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在235例T2DM患者及128例对照者中未检出线粒体tRNALeu(UUR)3243 A/G突变.结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在云南地区T2DM人群中并不常见,可能不是该地区T2DM的常见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伴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家族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由线粒体tRNALeu(UUR)(mtDNA)3243A→G点突变引起的糖尿病亚型的临床特征。方法按WHO的标准,采用基因诊断技术,对130例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其中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进行筛查。并对其中3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结果从13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出4例(3.1%)伴有mtDNA3243点突变的非亲缘关系的病人,然后从其中3例突变病人及其家系中检测出9例线粒体糖尿病。全部患者均为消瘦体型。其中8例伴有神经性耳聋,8例因对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结论由于这类病人具有母系遗传、耳聋、进行性胰岛素分泌不全等特征,临床上可将这一类型的糠尿病分为一种新亚型-MID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两个疑似线粒体糖尿病(MDM)的家系行线粒体基因组扫描,以期发现与MDM发病有关的新致病位点.方法 对疑似MDM家系所有成员行除D-环区外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并对发现的新突变位点在200例正常对照及100例早发糖尿病患者中的突变频率进行筛查.结果 家系1未发现有意义突变,家系2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兄弟发现14319T...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RFLP方法,对140例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的线粒体tRNA1eu(UUR)基因nt3243A→G突变进行筛查,结果发现6例(4.3%)该突变基因阳性者。总结其主要临床特征为:①呈母系遗传,②起病早(<40岁),③多消瘦(BMI<24mg/m2),④继发性口服降糖药失效需用胰岛素治疗,⑤多伴有神经性耳聋。本研究提示该突变在中国人家族性糖尿病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属于另一种糖尿病亚型。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12SrRNA、ND1基因突变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mtDNA)12SrRNA1382、1442位点及NDI3394、3423位点突变与中国上海地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技术检测mtDNA12SrRNA、NDI片段的突变情况。结果286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12SrRNA1382位点有6例存在A→C的点突变,1442位点8例存在G→A的点突变;24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中,2例存在1382位点A→C,1例存在1442位点G→A的点突变。286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和24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中,未发现NDI3394位点突变,而3423位点的突变率为100%。结论12SrRNA1382、1442位点突变可能增加糖尿病的易感性。mtDNANDI3423位点突变率为100%,可能与人种有关;3394位点不存在突变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在线粒体遗传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 ND4 12026基因突变与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线粒体DNADN412026位点在中国上海地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并探讨该位点突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PCR-SSCP、PCR-RFL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技术检测线粒体DNAND4片段的突变情况。结果 发现286例糖尿病患者血样中有12例患者mtDNAND4基因上12026位点存在AtoG的点突变,导致异亮氨酸错义突变成缬氨酸,而在24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个体中仅1例存在同样突变,对该位点突变的临床分析发现起病年龄低。58%有家族史,需要胰岛素治疗。结论 12026位点AtoG的突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并有一定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糖尿病(DM)患者线粒体DNA(mt DNA)3161-3610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提取104例DM患者和50例正常无DM家族史对照者,空腹外周血mt 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3161-3610基因片段直接测序.结果 104例DM患者有2.88%同时出现mt DNA 3497C→T和3571C→T点突变和3290 T→C点突变,1.92%出现3421G→A基因突变.结论 提示mt DNA3497C→T和3571C→T点突变以及3290 T→C和3421G→A点突变可能与DM有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M)是一种以血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点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受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共同影响,又称为遗传易感性疾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家族糖尿病遗传学研究,发现与糖尿病相关联的单基因有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和脂肪酸结合蛋白一2基因等。20世纪90年代,大量实验研究证明,线粒体DNA突变是导致家族性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并成为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此后,一系列研究均表明线粒体DNA上许多位点的突变与糖尿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因诊断是当代分子生物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临床诊断学新而重要的分支.本文首先介绍目前基因诊断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