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病’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结、直肠黑变病患者中大肠癌、息肉等发生率高,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钾、低钠、低钙及某段肠管的水肿性肠腔狭窄(假性肠腔狭窄),故有因水肿性肠腔狭窄而误行剖腹手术的报道。近年来国外对该病研究增多【川,但国内报道较少。现主要讨论结、直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病理等。至临床表现多数结、直肠黑变病患者有腹部隐痛、腹胀、排粪困难,少部分患者有低钾、低钠、低钙、低镁、碱中毒或血浆醒固酮增高。钡灌肠可见结肠袋消失,右半结肠或回肠末…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病.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摄入不足,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该病患者大肠粘膜的色素沉着可分为Ⅲ度:Ⅰ度浅褐色,类似豹皮;Ⅱ度暗黑褐色:Ⅲ度深黑褐色。组织学检查见粘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含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或散在的色素颗粒。电镜见巨噬细胞的数量及体积显著增加,胞质内含大量脂褐素,系次级溶酶体一类,形态及电子致密度不一。在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及肠壁神经丛的无髓神经纤维周围可见大量色素颗粒及巨噬细胞片断。患者多有腹痛、腹胀及排粪困难。并且结直肠黑变病患者大肠癌及息肉的发生率高,而息内及肿瘤无色素沉着。少数患者可出现低钾、低钙、低钠和假性肠狭窄而误行剖腹术。引起该病的病因与长期滥用蒽醌类泻剂有关。并且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也是引起结、直肠黑变病的重要原因.祛除了致黑变病的因素.避免泻剂的长期滥用等,可使黑变病得以减轻甚至消逝,并有可能减少部分大肠新生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结肠镜检出的30例结肠黑变病,分析其临床与内镜检查特点.结果 30例中21例便秘,26例有服用蒽醌类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12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 便秘与滥用蒽醌类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病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胡益民  许秀丽  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97-159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17例便秘,16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6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息肉,结肠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肠黑变病患者78例.结果 本组诊断MCⅠ度28例,MCⅡ度43例,MCⅢ度7例.并发结直肠息肉19例,并发溃疡性结肠炎3例,并发痔疮8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除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外,可能与结肠癌、结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应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4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全部病例做了,临床资料分析及组织学观察,并做了脂褐素、黑色素,含铁血黄素,胆色素和PAS特殊染色,其中4例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结肠黑变病粘膜固有层都有棕褐色色素沉着,该色素的脂褐素、含铁血黄素、黑色素和胆色素染色均为阴性,HMB45、S-100免疫组化染色该色素颗粒亦为阴性,但PAS染色阳性。结论结肠黑变病在很大程度上与慢性便秘服用泻药有关,色素可能系巨噬细胞吞噬蒽醌类泻剂后形成的脂褐素样物质,其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韩书香 《中外医疗》2010,30(17):121-121
麦滋林-S颗粒局部喷洒治疗结直肠黑变病疗效肯定,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做了一系列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6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资料.结果:56倒病例镜下表现为:黏膜色素沉着,病变范围不等.病理检查见结肠黏膜固有层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沉积;6例伴发息肉,2例合并直肠癌,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绪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可能与便秘,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它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瘸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例1女,63岁。便秘15年。长期口服泻剂,大便每周一次。纤维结肠镜见直肠至盲肠粘膜下广泛变黑呈虎皮状。肠镜诊断:结肠黑变病。病理报告:结肠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黑色素沉着。诊断为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10.
韦春秋 《中外医疗》2010,29(27):99-100
目的主要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原因及其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我院9年来共检出的45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长期服用泻药患者27例(60%),无明确服药史的患者18例(40%),伴发息肉9例,结肠癌3例。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与长期服用泻药及细胞凋亡有关,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其密切随访。方法:对确诊的3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每3~6月的密切随访。以TNL法检测[18例结肠黑变病、15例对照组、10例在随访中病变颜色加深及12例病变颜色变浅患者的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效。结果:四组中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肠黑变病不会影响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预后以及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经电子结肠检出的4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均有服用泻剂或某些缓泻类保健品史,无1例并发结肠癌,且停用泻剂后预后良好。结论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疾病,其病因主要与便秘和服泻药有关,与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发病率的提高,MC与结肠息肉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总结了我院MC合并结(直)肠息肉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MC与结(直)肠息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治疗.方法:对经结肠镜检查并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1例MC的临床资料、内镜下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MC中29例便秘,伴有腹痛12例(38.7%),腹胀6例(19.35%),肛门坠胀感2例(6.45%),便血5例(16.13%).内镜下病变累及全结肠者25例(81%),并发结直肠息肉9例(29%).治疗以改变饮食习惯、停用蒽醌类泻药、治疗痔疮为主.有10例服用蒽醌类泻药者于停药6月至2年后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20%肠镜下病变消失,40%病变减轻.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也可能与结肠息肉发生有关,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  相似文献   

15.
结肠黑变病3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1847年 Vir-chow 称此病为结肠黑变病,1958年 Wittocsch 对此病作了比较完整的介绍。1983年 Morgenstern在切除的结直肠肿瘤标本中,研究了结肠肿瘤与黑变病的关系。我院今年在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300余例中发现结肠黑变病3例,现报道如下:[例1] 男性,76岁。近一年来大便干,排便困难,一直服用酚酞50~100mg,一日一次,服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行结肠检查,对30例结肠黑变病临床资料及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结合结肠黑变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讨论。结论: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并无明显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柳凤芝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26-126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均存活,病情得到不同病程度的缓解。结论结肠黑变病发病率上升,是一种可逆的病变,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泻药而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及加强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便秘,可减少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及逆转已经产生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曲彤烁  张立平  王林恒  王磊  姚玉璞 《西部医学》2023,35(11):1620-1624
目的 探讨便秘型与腹泻型结直肠息肉之间的临床特点及上皮内瘤变,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电子肠镜检查并发现结直肠息肉的8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软件分析便秘型(n=412)与腹泻型(n=440)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上皮内瘤变的合并情况。结果 便秘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女性居多,腹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以男性居多,且年龄多在50~69岁之间;便秘型患者易合并结肠黑变病和憩室,腹泻型患者易合并末端回肠炎和内痔;两类型患者息肉分布部位主要集中在左半结肠,以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为主;病变部位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升结肠且直径≥1.0 cm的管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更易合并上皮内瘤变。结论 便秘型与腹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存在统计学差异,上皮内瘤变无统计学差异。对于50岁以上人群应及早进行正规肠镜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灶,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肠黑变病41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红 《中国医刊》2008,43(3):46-4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与结肠息肉、结肠癌的伴随情况。方法总结2784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所发现结肠黑变病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84例患者中发现结肠黑变病41例,其中37例有便秘史,32例有服用蒽醌类药物史。合并结肠息肉17例,其中3例绒毛状腺瘤,10例管状腺瘤,未发现癌变。结论结肠黑变病与细胞凋亡有关,衰老、便秘及服用蒽醒类药物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与年龄呈正相关,黑变病患者易伴发息肉,与结肠癌关系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病理诊断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8例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术前经内镜活检,后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其中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42例,低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46例,经初步治疗我们将各个患者的术后病理切片跟手术前活检切片进行深入对比。结果:术后53例(60.2%)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术前经内镜活检为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42例患者中,有36例(85.7%,36/53)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癌,低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有17例(32.1%,17/53),在53例浸润性癌患者之中,术后病理证实3例出现肝脏转移,17例则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在治疗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过程中,要不断强调病理诊断的价值,提高其准确性,最大可能降低患者痛苦,还其健康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