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编的《名老中医之路》,在全国中医界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广大中医工作者的欢迎,青年中医更是以先睹为快,爱不释手。所以如此,这是与该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及其医史文献价值分不开的。现实意义与医史文献价值《名老中医之路》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它适应了当前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祖国医 相似文献
2.
岳美中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3)
<正> 卧病既久,家里人常在病室的案头摆放一盆花卉,用慰我孤寂。苍翠的玉树,芬香的茉莉,矜贵的君子兰,橙黄的金橘,花鲜果实,各异情趣,却未见我最喜爱的菊花。询及小女,谓虽曾植养,因不得要领,少有成功。记得五十年代每逢秋日,女儿常随我寻访菊景,或其未留心菊的生长习性。可见有意于花者,既要晓花实之奇美,还需知莳养之要领。由此想到中医的继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抢救和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工作,越来越为人重 相似文献
3.
门之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3)
至此,《名老中医之路》全三册已按计划出齐。全书载文98篇,共75万字。此书是当代著名中医成才道路的写照,治学经验的荟萃;它是一代新的名医成长的借鉴,又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4)
<正> 《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所载皆为回忆解放后逝去的著名中医的文章,文章作者多为其后人或门生。入辑凡三十五篇,约二十六万字,预计一九八四年下半年出版发行。目录(以出生年月为序)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寿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3)
<正> 路者道也。宋·徐铉校《说文解字》云:“言道路人各有适也。”读味《名老中医之路》第三辑,有家学渊源者,有名师真传者,有个人苦读者,有朋友切磋者,有教学相长者,有先研经典而后付诸临床者,有先侍诊室而后探究理论者,殊途同归,而皆名世者何也?各由其路,各有所适也。夫所适者何也?适其人之才也,适其时之势也。所具之才有异,所处之势有别,则其路也有殊。逆之则迂回不前,适之则奋进不已。所以能适者,何也?其唯实践乎。承家学、传名师、读经典、事临床、相切磋、共教学者皆实践也。空谈者必无 相似文献
6.
任应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3,(3)
<正> 王太仆序其所注《素问》云:“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逐夙心。”这当然是他自述撰注《素问》的艰苦过程,但却给我们学习中医学一个很好的启示。医学书籍之多,真如耸立云霄的岱岳;医学知识之广,亦似远隔重洋的扶桑。可以说读之不完,学之不尽。但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这“勤”字便是升岱岳之径,“苦”字就是诣扶桑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4)
<正> 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创办“名老中医之路”专栏,陆续发表一些名老中医谈治学经验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现在将这些文章集印成册,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这有助于鼓励广大青壮年中医师进一步下苦功深入研究和精通中医药学,有助于当今一代名中医的成长,而这正是青壮年同道们当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由《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室周凤梧、张奇文、丛林等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已经问世,是书由全国各地26位名家亲自撰文,素材真切,内容丰富,恭读之后,得益非浅,现不揣简陋,略叙学习体会,兼对本书作一小议。有志事成细读全书,深感诸老德高望重,学验俱丰。观其个人经历,皆系少年立志,辛勤砥砺,不折不挠,诸老以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解除人民疾苦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正如李聪甫研究员所说“有志才有兴,有兴才有所专,有所专才有所识,有识才有成。”立德为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习《名老中医之路》中记载的临床经验、传统医论、医话、医案和科研成果,梳理归纳其中遣方用药经验,以启迪中医后学。方法:以《名老中医之路》中97位名老中医的100篇自传或他传的施治案例为研究对象,对书中论及的诊治方药进行筛选与摘录,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第4版为参照标准,以疾病为线索,按分论标准对书中主要病证、方药进行梳理,后通过检索统计进行对照、归纳分析。结果:归纳出有代表性方剂记载的疾病94个,共涉及方药200余首。其中包括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脑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此外,对妇科和儿科病证也略有提及。结论:《名老中医之路》涉及病种广泛,病证治则多样,其特点为无囿西学病名,病证本标结合;经方时方结合,不废民间单方;师古不泥于古,有独到施药经验。 相似文献
10.
11.
陈忠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4,(1)
<正> 读过《名老中医之路》,了解到半个世纪来老一辈中医为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奋斗的概况,从中得到许多教益。这是一本启迪学习的良好教材。全书内容,为奋发图强勉励后学树立了楷模。当代名老中医的从医途径不外家传、从师、入校、自学,但毫无例外,勤奋地自学都贯穿其成才之路的始终。他们不以才华过人而自居,却以“以勤补拙”而自勉,即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不精通经典,就无从谈“继承”,不博览群书,就难能谈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4)
<正> 傅宗翰(潘文奎代复) 南京市中医院 (一九八一年四月七日) …关于傅(宗翰)老的回忆文章……(他)业已允诺.然近日人大尚未结束,未几傅老又要参加省科委评审会议……估计和傅老坐下来交谈最早是在五月份,故该文可能到下半年才能完成,拖延日久,仅能致歉耳。…… 相似文献
13.
赵家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12(3):17-18
无论学习哪一种学问,都要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学习《伤寒论》则首先要弄清中风症和伤寒症的基本概念。先父赵寄凡对中风症和伤寒症的脉治及其相应的药物曾这样讲过:“中风,中其风;伤寒,伤于寒。中风表虚,伤寒表实。风伤卫,寒伤荣。卫病恶风,荣病恶寒。卫强则荣弱,荣实卫虚寒。 相似文献
14.
《岳美中医话集》选录岳美中教授从事临床实践五十余年的心得体会和感想计52篇。其中论述治学方法4篇,评价古医书和医史人物和人物8篇,探讨中医理论4篇,谈方剂9篇,属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7):426-426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 相似文献
16.
17.
丁丽仙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1-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尚未十分明确但临床又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原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启后教授擅长于中医妇科疾病的诊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文中介绍丁老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治疗大法、辨证分型、用药特点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0):606-606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主任医师主编的《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的修订版近期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见仁见智,各具特点。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求。书中叙述的静心、调气、动形、固精、食养、药饵、起居等养生方法,简便易学,切实可行,非常适宜于中老年朋友阅读与效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