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临床输血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我院从1993年1月正式开展成分输血,制备和输注的血液成分有浓缩血小板悬液(PC)、浓缩白细胞悬液(BC)、压积红细胞悬液(RCC)、洗涤红细胞悬液(WRC)、代血浆血(BSP)、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共7种,现将我院成分输血的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统计资料:本院普通病房、老干部病房、第二住院部的住院病人以及门诊病人1993年~1994年两年全部用血数据。 1.2 统计方法:每月月底统计全月采血总量,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临床用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南宁市临床用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推进成分输血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成分输血率、内外科使用成分血的量、贮存式自身输血开展情况及各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全血用血量逐年下降,总用血量和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成分输血率由2002年的60.29%上升到2006年99.04%,其中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量增长显著,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长也较为明显;2006年内科和外科成分输血率分别为99.36%和98.86%,与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0.33%和44.4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和过敏反应是主要的输血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率较高的血液成分是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白细胞。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未发生NHFTR和过敏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不良反应少.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依据患者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3.
洗涤红细胞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血液制品,其通过生理盐水的反复洗涤降低了血液中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由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等引起的输血反应。一般用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随着成分输血的开展和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推广,本站从2008年开始全面开展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制备,目前制备洗涤红细胞的原料以悬浮红细胞和过滤法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主,为此对两种原料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洗涤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冷沉淀因子、冰冻血浆、少白细胞红细胞救治一名股动脉断裂大出血患者,为今后临床合理使用成分血提供了借鉴依据。成分输血是把人血液中各种有效的血液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浓缩,分别制成各种高浓度和高纯度的血液制品。然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某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输血措施。冷沉淀因子是在控制条件下融化新鲜冰冻血浆而采集的凝血因子,它主要包含FⅧ因子、vWF因子、FⅫ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及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输血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支持疗法,特别是在手术患者和贫血患者中应用广泛。常见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等。其中,红细胞制品针对不同患者的特殊需要,可以做一些处理,比如去白细胞,洗涤或者辐照后,得到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辐照红细胞。红细胞悬液经过处理后可以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过敏反应,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还需要对红细胞制品进行CMV和HbS检测,来确保该类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本文对这几种特殊处理后的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合理用血有所帮助,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洗涤红细胞是临床最常用的血液制品之一,通过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悬浮红细胞用大量等渗溶液洗涤,去除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和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氯化钠注射液或红细胞添加液中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对于治疗因多次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以及器官移植后患者减少排斥反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站应用两种厂家生产的洗涤袋(五联)制备洗涤红细胞,通过质量检测来选择质优洗涤袋进行洗涤红细胞的制备,现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沈阳地区不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围术期用血状况,以了解血液保护取得的临床疗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行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且在围术期接受输血患者共421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种类不同年份临床输血趋势。结果 6年来红细胞悬液输入量随输血手术例数逐年增多而增多。红细胞悬液的平均输入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比2005年红细胞悬液平均输入量增加0.66 U。红细胞悬液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与输血手术例数呈明显相关性P<0.05;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与输血手术例数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液保护工作在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红细胞悬液输入中有一定成效,但对于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的合理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类型,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对本院71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各种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结果 12 768例次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1例,发生率0.56%;输注成分以血小板、血浆、红细胞悬液发生率较高;红细胞悬液主要引起发热、血浆主要引起过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特别是血浆输注指征的把握,积极开展输血新方法、新技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57 171例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临床资料和《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成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特征。结果 17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未报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0.31%,其中各种血液成分输注以过敏反应最高,占0.2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0.09%,其它反应占0.01%;血液成分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以手工血小板最高,占1.05%,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分别占0.26%,0.69%,其次是机采血小板,占0.56%,最后是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分别占0.29%、0.20%,冷沉淀不良反应最低,占0.11%,未见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本院成分输血率占99.98%,全血使用率比较少,也未见全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导致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及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输注,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及输血工作者对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掌握,制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规范和认真执行输血操作规程,降低输血反应,从而保障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替代的手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治疗的需求,同时也是对血液资源的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卫生部在2000年就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了临床输血适应症以及成分输血的重大意义。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足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1血液保存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全血是由液态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离开机体的血液循环,将会发生“保存损害”,由于所有的保存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因此全血保存一般指红细胞保存。对其他成分没有保护作用。不同的保存液,其保存期限有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成分输血不断地发展,它不仅提高了疗效减少了输血反应,而且合理使用血液,减少血资源的浪费,并且减轻了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成分输血已广泛应用,洗涤红细胞是成分输血中常用的一种剂型,我们当前使用库存的红细胞悬液来制备洗涤红细胞。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开放或手工制备洗涤红细胞,通常(2~3)次洗涤,目前我站用无菌接管机在密闭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洗涤红细胞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血,经检验全符合国家卫生部质量标准,临床使用得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院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的概率、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查阅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6 860例的输血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其中3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860例输注血液制品中,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2例,不良反应率为0.47%。其中3 040例输注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0.39%;输注冰冻血浆3 730例,发生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4%;输注洗涤红细胞和单机血小板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结论根据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反应情况,加强中心血站及临床医务人员的输血质量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5.
成分输血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输全血,已成为输血治疗的主要手段。在输血治疗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成分输血的特点与原则,以保证输血安全。1红细胞的输注及护理1.1制剂类型①红细胞悬液:1U/袋,红细胞悬液是200ml全血去除90%以上血浆后加适量添加液如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等制成,红细胞制剂浓度高,能提高携氧能力,输注量少,可避免增加循环负荷,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老年、幼儿及手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②浓缩红细胞:1U/袋,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红细胞,30ml左右血浆,Hct0.75±0.05,携氧能力同全血,容量仅为全血的1/2~2/3,适用于…  相似文献   

16.
背景:作骨髓或周围血干/祖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常常棘手。当患者有循环抗-IgA的IgA缺乏时,问题就更为复杂。个例报告:本文报道使用自动技术洗涤红细胞和冷冻保存的自身单采血小板成分的输血方法。另外的血小板支持则采用手工洗涤的同种血小板单采成分。移植前,采集了自身新鲜冰冻血浆,同时准备了IgA缺乏同种血液,并保存备用,但这些在移植期间  相似文献   

17.
中量失血患者红细胞悬液输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细胞悬液是成分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剂之一,由于其输注既能纠正贫血,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外科大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应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自1998年10月~1999年9月观察了本市3所综合性医院外科大手术输血和外伤失血的抢救治疗输血中,红细胞悬液输注与全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红细胞悬液由本溪市中心血站制备并提供(含有MAP添加剂的ACD保存液三联袋,由上海血液中心生产).制备过程:三联袋采血200ml,经4℃5000r/min, 7min离心,沉淀分出血浆100ml后加入50ml MAP液,制得1U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8.
<血站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自2006年颁布实施以来,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已逐步迈上新台阶.本中心全血采集完毕后6 h内,均进行成分分离(特殊预约除外),主要产品有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经病毒灭活处理滤白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正常离心后的血液成分分开,作者采用1种新型的光电控制分离器操纵3或4联袋,收集血袋顶部和底部都有出口。全血经离心后,放在上述装置上,血液成分可同时从顶部和底部被挤压出来,首次分离即可得到3个血液成分:少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CPD血浆和白膜。这一系统已在(A、B)两个实验室试用。为得到最大产率的少细胞血浆采用高速离心,白细胞从红细胞中分开也最完全。剩余的白细胞数是0.46±0.25(A)和0.5±0.4(B)×10~9/红细胞单位,血小板浓缩物可以用正常方法从PRP或从白膜层制备。 ~(51)Cr标志红细胞自身输血24小时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各地差异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具体表现是不少地区成分输血的比例不高,个别医生还习惯于输全血。有些医生认为全血内含有各种血液成分,凡有输血指征者输全血比较好;有些医生认为新鲜血比保存血好,并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好;有些医生认为急性失血失掉的是全血,只有输全血才合理;有些医生认为输血能增强抵抗力,又有营养作用,对病人好处多,害处少。这些都是输血的陈旧观念。全血中2,3-DPG的减少与抗凝保存液的种类有关,ACD保存5天以内以及CPD保存7天以内的全血或红细胞,由于2,3-DPG接近正常水平,可认为是新鲜血。新鲜血中钾及其他代谢废物较少。输血目的是为了补充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的全血可视为新鲜全血;补充粒细胞,8小时内的血视为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12小时之内的血视为新鲜全血;补充凝血因子24小时之内的血视为新鲜全血。即使是“热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热血来不及做各项检查,对病人不安全,也谈不上有什么好处。全血并不全,血液中的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全血只要一离开人体就发生变化,其变化程度与保存液种类、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长短有关。全血中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