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我院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7岁。因肛门部坠胀伴便血2个月来诊。患者2个月前常感肛门部下坠,堵塞感,便时带有少量鲜血,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阳性体征。直肠指诊:截石位7点位,距肛缘3 cm处可触及一蚕豆大小的肿物,基底宽,质软,无触痛,指套染有血迹。直肠镜下检查见:截石位7点位有一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无糜烂,色紫红,初诊为混合痔。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发现切除物呈紫黑色,不同于痔组织,留取送病检,病理诊断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浸润真皮,肛管部分腺体见瘤细胞浸润。建议患者行经腹直肠肛门切除术,该患者因经济条件较差,未行再次手术治疗,0.5 a后随访,该患者身体消瘦,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 a后随访患者死亡。2讨论肛管直肠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肛管恶性肿瘤的0.25%~1.2%,治疗效果最令人不满意,预后极差[1]。本病多发生在肛管齿线区域,早期可出现转移,主要通过淋巴和血行转移,本病的病因多是肛管直肠交界处黑色素细胞,在某些因素下,如:激素代谢失调,化学刺激,物理因素损伤使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而发生恶变,目前认为直肠肛管黑色素瘤是由病处...  相似文献   

2.
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0岁。以发现肛门肿物5个月余,疼痛2 d为主诉收入院。该患5个月前发现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回纳,无伴疼痛,无脓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2 d前排便时再次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逐渐加重来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胸膝卧位见肛周一肿物约3 cm×3 cm大小,色暗红,表面无脓血,触痛明显,指诊触及有蒂连于直肠肛管交界约4点方向,蒂长约2 cm,基底宽约0.2 cm×0.4 cm。初步诊断:直肠肛管腺瘤。完善术前检查后2008-04-03于骶管麻醉下行经肛门直肠腺瘤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肛门恶性黑色素瘤,肿瘤厚度10mm,表面有溃疡形成,切缘未见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便血9例(52.9%),肛门肿物6例(35.3%),大便性状改变1例(5.9%),肛门下坠感或疼痛1例(5.9%).误诊为痔6例(35.3%),息肉7例(41.2%),直肠癌4例(23.5%).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预后差,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免疫组化有助确诊.  相似文献   

4.
肛瘘癌变2例     
例1,男,75岁,退休工人.以"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2 月"就诊.2 月前始感肛门坠胀,大便5~8次/日、量少、稀,带较多黏液,无便血,肛门疼痛.10 前曾患肛周脓肿,未行任何正规治疗,反复发作.肛门检查:肛旁7点距肛缘约5cm见一封闭外口,肛管充血明显,截石位肛内1~12点齿线及齿线上5cm,肛管扪及不规则突起,质硬,指套见较多黏液.根据其临床特点诊断为肛管直肠癌,肛瘘.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男,36岁。因肛周疼痛2年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疼痛,呈持续性胀痛,解大便时疼痛加剧,无大便变形,无粘液脓血便。体检:肛门旁左侧可触及一约3cm×4cm大小肿块,质软;肛门指检未及肿块;双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患者拒绝手术,经抗感染治疗后疼痛略缓解,但肿块未消退。近来大便变细,解大便费力,肛周疼痛加剧。体检:肛门旁左侧截石位5~8点处可触及一约5cm×5cm大小肿块,质软、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无搏动感;肛门指检直肠及肛管粘膜光滑,质软,肛旁肿块向直肠腔内突出。前列腺无肿大。肛门镜下见直肠、肛管…  相似文献   

6.
马玉芳 《临床荟萃》2000,15(15):717
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在肛管直肠比较少见。约占肛门直肠恶性肿瘤的 1% ,在各类恶性黑色素瘤中 ,居皮肤、眼球之后占第三位 [1 ]。我院自 1990~ 1998年 8年间共治疗各类恶性黑色素瘤89例 ,其中有 6例原发于肛管直肠区 ,占 6 .74%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女各 3例 ,年龄 43~ 47岁 ,中位年龄 5 5岁。 6例均经病理证实。1.2 主诉 肛周疼痛 ,腹股沟区疼痛各 1例 ,发现肛周肿块 2例 ,便血脱肛及里急后重 2例。1.3 检查 肿块位于肛门肛管内大小 1.5 cm× 1.5 cm~ 5 cm×5 cm不等 ,条块状、带蒂、菜花状肿块 ,有 3例已突破…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肛管直肠部位较少见。现将我院近十年所见8例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例1:男,60岁,腹泻、肛门部疼痛伴大便变细二个月。肛检:距肛门4cm(胸膝位3点钟)扪及菜花样肿块约4×4cm,质硬、黑色。病理诊断: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行腹会阴联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0年本院收治的8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男5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58.8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便血,肛门肿物,2例发生于肛管部,4例发生于齿状线,2例发生于直肠下端,肉眼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型,镜下形态多样,主要为上皮细胞型、梭型细胞型,7例见黑色素颗粒。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瘤是一种少见,恶性度极高的恶性肿瘤。S-100,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助于诊断,特别是对于无色素型,且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73岁。排便困难、便条变细6个月。近1个月来,自觉肛门部有一肿物,坐位及站位过久均感不适,排便困难加重,便条约小指粗细并伴有肛周疼痛就诊。肛肠检查:肛门内侧约3·6 cm处有一肿块,约4 cm×4 cm大小,表面轻度出血、糜烂,占据肠管约3/4周径,阴道直肠隔明显变硬。血CEA5·45 ng/ml。胸部X片、B超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肛管壁增厚,直肠下段右前方见一直径约4 cm的结节影,周围境界不清,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肠镜活检诊断:直肠梭形细胞恶性黑色素瘤。术中见距肛缘约3·6 cm处有一约4 cm×4 cm肿块,结节状,灰白、灰褐色,表面轻…  相似文献   

10.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原因分析:(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我院自1973~1991年间收治8例,其中临床误诊7例,误诊率达87.5%,与文献综合报道相仿。本文在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探讨如何提高诊断率。一、临床资料本组误诊7例(男2例,女5例),年龄44~69岁,平均51.4岁.肿瘤位于肛管1例,齿线区和直肠下1/3段各3例。临床表现以大便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6 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秘结 ,伴肛门坠胀 2年。近 1个月来 ,明显感觉肛门阻塞 ,大便难解。外科检查 :肛内指诊于肛内 1~ 7点、距肛缘3.0 cm处触及硬性肿物 ,大小约 4 .0 cm× 4 .0 cm,表面光滑 ,无压痛 ,不移动 ,指套无脓血。肛镜 :1~ 7点处粘膜见占位性隆起 ,暗红色 ,表面光滑。拟诊“直肠肿物”收住入院。超声所见 :前列腺后方见低回声肿块 ,大小约 4 .2 cm× 4 .6 cm,边界尚清 ,内部呈低回声 ,肿块内血流稀疏。超声诊断 :前列腺后方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于盆腔见一 8.0 cm× 6 .0 cm实性肿物 ,包膜完整 ,切面灰黄色 ,切…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8岁.主诉,肛门右侧硬结及生殖器疼痛2年,加重10d入院.有结核病史8年.查体:偏瘦,贫血貌、体温正常.专科检查:膝肘位肛门3点处距肛缘约4 cm位置见一紫色包块,表面无红肿,质软,有压痛.用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超声所见:右侧肛管直肠周围检查见1.8 cm×1.4 cm形态欠规则,边缘毛糙的团状无回声区,内部中央见粟粒样点状强回声(图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内镜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2009年内镜下诊断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10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平均发病年龄57岁,病程1~21个月;病变部位为肛管直肠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病变于十二指肠的主要以腹痛为主,位于食管者以吞咽困难起病.内镜检查见结节样占位,部分表面溃烂,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 cm范围内.结论 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起病隐匿,易被误诊,早期内镜检查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男,14岁。于2007—07~13因排便困难2个月来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便条变细,便痛,无便血,大便1次/2~3d,追问病史,2个月前曾有发热,最高达38.6℃,自服解热镇痛药后体温恢复正常。肛门指诊见:胸膝位1~4点,距肛缘1.5cm处有条形肿块,皮色正常,范围3.6cm×2.0cm×0.3cm,轻度触痛,质硬,无波动感。食指进肛4CiTI,齿线上未及异常隆起,直肠内未及肿物。血常规:WBC6.9×10^9/L,RBC5.0×10^9/L,N0.55,L0.32,单核细胞0.07。肛门周围彩超:见肛门周围两个液性暗区分别为3.5cm×2.2cm及2.5cm×1.4cm,内无血流,伴周围散在结节。超声诊断:肛周脓肿。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882-882
1病例资料61岁。因肛门坠胀、疼痛,间断便血,大便不成形,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混合痔,并间断治疗半年,效果不佳,到我院就诊。门诊行肛门镜检查发现(左侧卧位)肛管皮肤黏膜轻度充血,12点处黏膜较脆,肛镜碰之出血;肛门指诊距肛门缘约3~4 cm的直肠黏膜12点处可触及一5 cm×6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触之胀痛明显,考虑为前列腺肿瘤?直肠肿瘤?故请泌尿外科会诊,在肛镜下取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后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2讨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穿刺活检,而直肠超声检查(TRUS)对早…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便血5月余,直肠内肿物脱出20余天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心、肺无异常;可见一5cm×4cm大小肿物自肛门内脱出,肿物呈菜花样,表面可见糜烂出血;肛门指检肿瘤基底部位于肛管前壁距肛缘0·5cm处,退出后指套可见血迹;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5cm×4cm大小肿物,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可。活检病理诊断考虑为恶性黑色素瘤。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及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巨检:带肛门肠管一段17cm,距下切缘0·5cm处可见一肿物,5cm×4cm×3cm大小,切面灰白色、质嫩;腹股沟淋巴结一枚,6cm×4cm×2·5cm大小,表面包…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女 ,2 4岁。因腹胀、腹痛、反复稀便 1a来院就诊 ,大便不成形 ,无脓血 ,无消瘦 ,无家族性息肉病史。内窥镜检查所见 :距肛门约 2 0 cm处 ,乙状结肠可见一个约 1.2 cm× 1.2 cm大小三角形息肉样粘膜隆起 ,表面光滑 ,颜色同周围粘膜。此处并见一个长蒂、分叶状息肉 ,息肉长约 2 .0 cm,表面欠光滑 ,其顶部可见细颗粒样改变 ,颜色红。直肠可见多个、形态各异的息肉 ,有蕈伞状、桥状、息肉和球状、网状、分叶状的息肉 ,息肉交织在一起。距肛门约 10 cm处 ,最大的直肠粘膜息肉约 2 .5 cm× 3.0cm大小 ,呈蕈伞状 ,亚蒂有分叶 ,表面光滑 …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3岁,间断性便后带血5年,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20d.入院4d前曾在外院作内痔结扎切除术治疗。术后排便时仍有肿物脱出,即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肛管齿线附近,6、12点外各有1.0-1.5cm大之创面,肛管指诊6.0-7.0cm处可触及柔软弹性肿块,指套染有鲜血,嘱患者排便后可见直径3.0-4.0cm绒毛状带蒂之肿物脱出,表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12月采用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对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并密切随访。结果:随访12~24个月,6例均存活,其中1例术后第4个月发生肝转移,余5例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外科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可作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肛管的境界有两种说法。通常所说的肌管指肛缘至齿状线的部分,即解剖肛管,外科肛管指肛缘至肛管直肠环上缘平面,包括齿状线以一卜约1.5cm的部分,长约4cm。肛缘向内约1.5cm有一环状沟样间隙,叫肛自线,足内外括约肌在体表的分界。齿状线距肛缘约2cm,由肛瓣、肛柱组成。齿线上下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