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及迅速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方法 分析 5 2例糖尿病患者施行中型妇科手术于术前予以“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使血糖浓度控制在 8mmol/L以外 ,并比较二者效果。结果 “胰岛素”治疗组其术前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感染率、酮症发生率均较“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明显低 (P <0 .0 5 )。使用“已酸孕酮”者其血糖控制较为困难。 5 2例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手术 ,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增加。术前宜将血糖浓度控制在 8mmol/L以下 ,对一些较大手术尤其是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来说 ,胰岛素治疗能迅速而稳定降低血糖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18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0例肝硬化中发生糖尿病41例,Child-Pugh A级4例,B级15例,C级22例;发生于乙肝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丙肝后肝硬化5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3例.伴而糖尿病的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并不明显,仅5例,均无并发酮症酸中毒,无糖尿病神经及血管并发症.入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者10例,空腹血糖正常者31例,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予积极保肝、营养支持、防治肝硬化并发症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及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短效胰岛素治疗;5例死亡.结论 肝硬化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有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包括肝病本身与糖尿病的治疗,以肝病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不宜常规使用口服降糖药,应用胰岛素为主,血糖控制水平可稍高于原发性糖尿病,饮食控制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3.
赵亚娟 《中外医疗》2011,30(4):12-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4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期诊断,尽早应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肺结核预后良好。结论口服降糖药肺结核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型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格列美脲是具有胰外降血糖作用的降糖药.文中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方法:4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组19例,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组21例.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mmol/L,治疗时间12周.观察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2h PBG)水平、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2h PBG及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联合格列美脲(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异(P>0.05),而NPH联合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BMI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对患者体质量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1)强化治疗组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2)常规治疗组接受一般胰岛素方案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4天均检测血糖、CRP,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强化治疗组血糖较常规组明显下降,分别为(7.78±1.29)mmol/L和(9.03±1.94)mmol/L(P<0.01);强化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其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7.74±2.94和5.90±2.57(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5.66±1.36)mg/L和(19.66±2.24)mg/L(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严格控制血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体内CRP水平的升高,也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对胰岛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饮食控制、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组及胰岛素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治疗组随机又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治疗前后查OGTT、内生胰岛功能及HbA1c,各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FBG≤6.0mmol/L,PBG≤6.0mmol/L)后巩固治疗2周,然后停药;停药后第7天复诊,若FBG≥7.0mmol/L,PBG≥10.0mmol/L为治疗继发性失效,未失效的按方案1 ̄3个月复查1次,随诊1年。结果:强化治疗组与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9±1.3)、(9.6±2.1)d达到良好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9)d(P<0.05),其中强化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HbA1c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组及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内生胰岛测定由治疗前的(37.3±27.8)、(38.2±28.2)U/ml,分别提高到(54.4±31.6)、(40.1±28.3)U/ml。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均可改变胰岛B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患者长达一年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故可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睡前加服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常林 《当代医学》2010,16(20):91-91
目的观察晚睡前加服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其夜间无低血糖,且同时出现黎明现象者,其空腹血糖在〉7.0mmol/L(45例),分为两组:A组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20例),B组睡前服用罗格列酮(25例),观察其疗效及低血糖反应。结果两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BG≤7.0mmol/L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能够减少与其他类降糖药合用时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还可以减少其他类降糖药剂量。结论晚睡前加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临床明确诊断的 3 4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尿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并对隐性感染或感染源进行治疗 ,然后再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结果  3 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血糖均降到 9.0mmol/L以下 ,尿糖控制在 -~ ++,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仅有 2例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经抗炎、利胆治疗后安全出院。结论 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尿糖降到一定的范围内 ,消除潜在的感染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及对胰岛素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饮食控制、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组及胰岛素对照组。其中,胰岛素治疗组随机又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治疗前后查OGTT、内生胰岛功能及HbA1c,各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FBG≤6.0mmol/L,PBG≤6.0mmol/L)后巩固治疗2周,然后停药;停药后第7天复诊,若FBG≥7.0mmol/L,PBG≥10.0mmol/L为治疗继发性失效,未失效的按方案1 ̄3个月复查1次,随诊1年。结果:强化治疗组与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组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9±1.3)、(9.6±2.1)d达到良好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9)d(P〈0.05),其中强化组治疗3个月后复查HbA1c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组及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内生胰岛测定由治疗前的(37.3±27.8)、(38.2±28.2)U/ml,分别提高到(54.4±31.6)、(40.1±28.3)U/ml。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均可改变胰岛B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患者长达一年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故可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A组)及96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B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程5~9 d,观察达到目标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 血糖<10 mmol/L)控制的天数以及撤泵时胰岛素用量,并分析与上述指标相关的因素.结果 A组血糖达良好控制的平均天数为(3.60±1.88)d,胰岛素的用量为(32.50±14.52)U,发生生化低血糖 (0.45±0.49)次/人.B组血糖达良好控制的平均天数为(5.08±2.22)d,胰岛素的用量为(44.73±14.86)U,发生生化低血糖(0.52±0.77)次/人.结论 经过胰岛素泵的强化治疗,A组在血糖达标天数及胰岛素用量均小于B组,经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血糖达标时间的因素为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空腹血糖,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因素为糖尿病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研究。方法:对我院过去接收的18例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治疗:8例仅控制饮食;9例口服降糖药;1例加用胰岛素。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88mmol/L以下即进行手术。结果:接收手术治疗后13名患者均回复正常血糖状态,4名患者有1次性尿酮症,1名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禁食而产生了酮症酸中毒以及低血钾,接收胰岛素治疗后回复正常。结论: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都应该要认真完成,术后要禁食,同时要避免血钾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沙格列汀对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0例,比较沙格列汀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服糖后1、2、3h血糖和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TG、TC、LDL- C、HDL- C、胰高血糖素、BMI、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由(9.5±2.6)mmol/L降至(6.8±1.8)mmol/L、服糖后2h血糖由(14.8±3.2)mmol/L降至(8.9±2.3)mmol/L、HbA1c由(8.4±2.2)%降至(7.0±1.3)%、服糖后2h胰高血糖素由(169.6±50.6)ng/L降至(101.4±40.8)ng/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且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能有效降低多种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扩大胰岛素应用范围。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1月近2年间35例空腹血糖>10 mmol/L的门诊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结果 35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治疗中分别给予胰岛素或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满意,血糖控制理想,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结论首诊糖尿病患者或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者,也可在门诊应用胰岛素治疗。只要从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同样安全可靠,打破了以往只有住院患者才可以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邹立新  何新如 《吉林医学》2014,(22):4980-498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GC)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对应用化疗治疗的66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血糖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其中35例患者血糖>15 mmol/L,12例患者血糖>20 mmol/L,经过胰岛素积极降血糖治疗,血糖在5 h内降至10 mmol/L以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酮、尿糖、尿酮阳性。但有3例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血糖<3.9 mmol/L),补充糖水口服后血糖升至5 mmol/L以上。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通过积极降血糖治疗,可以安全地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15.
赵娟  魏琳琳  高文  徐斌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7):113-115,9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代偿期肝硬化组(n=16)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36),在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基线及强化治疗1周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评估。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45±0.58IU/L vs 3.71±0.99IU/L,7.32±1.55mmol/L vs 12.29±1.93mmol/L,9.89±1.84mmol/L vs 28.30±1.45mmol/L;P均<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04±0.89IU/L vs 3.36±1.00IU/L,8.63±2.95mmol/L vs 13.76±3.04mmol/L,12.87±1.77mmol/L vs 27.98±2.14mmol/L; P均<0.05),白蛋白明显上升(32.61±4.49g/L vs 29.39±5.66g/L;P<0.05),但餐后2h末梢血糖仍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0.05)。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比较,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仍需更长时间的监测及调整才能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6.
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需要骨科手术治疗的 17例并存有糖尿病的患者利用正规胰岛素进行围手术期的血糖调整 ,血糖控制指标为 :空腹 <7.8mmol/L ,餐后 2h <11.1mmol/L。术后随访时间12~ 4 2月 ,平均 2 0月。结果 :无 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骨科疾病均已治愈 ,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结果提示 :胰岛素优于口服降糖药 ,能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 ,争取最佳手术时机 ,是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理想药物 ,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糖尿病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张玲  陈红 《西部医学》2007,19(3):376-376
目的探索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规律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规律进行分析并行综合治疗。结果肝功好转出院54例,同时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因并发症死亡9例,其空腹血糖均〉11.1mmol/L;12例自动退院。结论肝硬化易合并糖尿病,尽快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综合应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以加重肝脏损害。同时随着肝功能好转,血糖明显恢复正常,提示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后24h内空腹血糖水平将103例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空腹血糖<7.0mmol/L;B组34例:空腹血糖7.0~11.1mmol/L;C组26例:空腹血糖>11.1mmol/L。观察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脑梗塞病情越重(P<0.05);与预后亦有关,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有关,控制血糖对预防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 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 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20.
王辉  张峰林 《新疆医学》2005,35(1):35-37
目的探讨胆石病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8例胆石病伴糖尿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将治疗的重点放在对糖尿病监测和控制上,术前3天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早、中、晚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术中监测血糖,术后禁食水期间,每日补充的葡萄糖不低于125~150 g,并按糖胰岛素为4~51的比例给予胰岛素治疗,以防止酮症酸中毒.结果全组治愈77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胆石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将血糖控制在6~9mmol/L,尿糖控制在(±)时实施手术较为安全.另外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