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发林 《吉林医学》2013,(31):6518-6518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后的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样本选取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220例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于标本放置0 h、1 h、2 h、4 h、6 h进行血常规分析,观察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血液标本在上述时间段内红细胞参数变化率低于2%,白细胞低于3%,血小板小于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在室温条件下6h内血常规检测结果变化不大,但也应尽早检测,以免时间过长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产生误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及储存温度对主要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院住院患儿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77例,其中20例放25℃室温,20例放4℃冰箱,17例放10℃坏境,20例放37℃水浴箱,每个标本于2 h、4 h、6 h、8h、24 h、48 h、72 h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仔细记录不同时段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条件下,仅血小板平均体积在6 h检测结果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于24 h、红细胞计数于24 h、血小板计数于24 h、红细胞压积于48 h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的测定结果最不稳定。4℃条件下标本可稳定更长时间,10℃条件下相对稳定,37℃水浴箱各个项目都不稳定。结论:血细胞计数应在6 h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检测,应该保存在4℃条件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临床血液检查分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抽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的静脉血,2份/人,立即测定后分别存放室温和4℃,并每隔4 h、6 h、8 h、24 h、48 h、72 h 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参数。结果室温6 h 和4℃24 h 内各时间点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保存24 h 后红细胞体积(MCV)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8 h 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4℃保存48 h 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参数72 h 内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温保存血常规比室温保存稳定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180例,8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将室温下5min、2h、4h、6h、8h、12h常规测定差异。10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和末梢血常规值的差异。结果 2h内静脉血常规、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各项参数与即刻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置6h后血小板计数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比例升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很多因素的影响,血液样本一旦采取应当及早送检,以免造成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5.
张贵 《当代医学》2014,(2):91-92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改善血常规检验精度。方法利用全自动化血液检测仪,采集不同部位、温度及放置时间样本100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送检白细胞计数大于2、4h送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小于2、4h送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缔论血液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检查员应该做测试前后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使测试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肿瘤患者的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赤峰市肿瘤医院送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与60例肿瘤患者血液样本,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5 h、1 h、2 h、4 h、8 h、24 h的血常规参数进行比较。并以0.5 h的检查结果作为基本数值进行参考。结果在20℃的室温下,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经过血常规检查后得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Y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嗜酸性粒细胞(EO)、嗜碱性粒细胞(BAS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数据与0.5 h时间段的血常规数据进行比对,差异较小,P0.05;在20℃的室温下,对照组的血液标本经过血常规检查后得知,WBC、NEYT、LYMPH、MONO、EO、BASO、RBC、HB、PLT等血常规数据与0.5 h时间段的血常规数据进行比对,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常规室温条件下对血液样本进行保存,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与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液样本稳定性相同,但依然需要对部分参数的变化进行考虑,以便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提高血常规检测的精确度。方法:收集我院自2014年4月-2014年8月的健康体检人数120例,分别取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高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低于静脉血(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时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2h、4h 送检的白细胞计数(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小于2h、4h 送检的结果(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冷冻保存和室温保存下的标本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数有很多,比如选用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检测的结果不一样,应选用静脉血并及时送检,以提高血常规检查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 目的] 探讨调控工作室温度及检测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效果.[ 方法] 对在各种条件保存的乙二胺四乙酸 K2 抗凝的同一份静脉血用Coulter JT分析仪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测定结果.[ 结果]10 ℃时,24h 内各红细胞系参数的测定值变化小于3 % ,其中红细分布宽度小于2 % ,20 ℃时各参数稳定性优于10 ℃时相应测定值,随时间延长基本无变化,30 ℃时,红细胞、血红蛋白较稳定,其余各指标波动较大,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增高,变化率各达10-3 % ,8-2 % ,7-3 % ,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浓度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5-5 % ,12-2 % .血液抗凝标本保存于20 ℃条件下,4h 内测定完毕,各参数最为稳定、可靠,10 ℃时次之,而30 ℃保存时,测红细胞系参数时间不能超过4h ,血小板及血小板体积值在30 ℃时随时间延长、升高较快,应尽快测定.[ 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合理调控工作室温度及最佳检测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方法将3例有冷凝剂现象的血常规标本,分别于室温、37℃温浴20 min后,在Sysmex XN-200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常规检测。结果室温检测时,冷凝集现象标本可导致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HCT)结果明显降低,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比例不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数值明显增高,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无显著影响。然而同标本经37℃水浴20 min处理后,即刻上机检测时,血常规各项参数检测结果均恢复正常。结论室温上机检测时,冷凝集现象可导致血常规红细胞参数,诸如红细胞计数、HCT、MCH、MCHC,产生错误数值。因此,在检测血常规标本时应及时发现冷凝集标本,对其进行温浴处理后,即刻上机检测,方可使红细胞凝集现象解离,红细胞计数准确,从而得到正确的红细胞系列参数。  相似文献   

10.
异常血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陈进  李艳 《四川医学》2004,25(6):625-626
目的 探讨异常血液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Bayer ADVIA-120型白细胞分析仪对异常值血液标本分6个时段(0h,2h,4h,8h,12h,24h)连续检测,观察标本结果的变化。结果 在异常高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嗜碱细胞(BASO)12h有显著变化,血小板参数MPV 2h后显著增加;异常低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LUC在24h有显著增加,血小板参数MPV 8h后显著增加。红细胞参数24h内观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值异常标本存放时间较低值标本存放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但在4h内完成对异常值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能满足临床常规需要,能较好反映结果的真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常规标本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Sysmex XE-2100测定血细胞各参数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K2-EDTA抗凝血标本全血细胞计数(CBC)、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各参数在室温和4-6℃保存下不同时段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血涂片、散点图、报警信号等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血常规标本保存方法。结果室温条件保存下RBC、HGB、MCH、PLT及RET#在72h内无显著变化,而WBC在72h时显著降低;HCT、MCV、NEUT#随时间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MCHC、LYMPH#、MONO#和EO#呈下降趋势;BASO#由于细胞数量少而差异较大;72h内IRF轻度上升而LFR轻度下降,但均无显著性改变。而其余血细胞参数,虽然4-6℃条件能延缓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的趋势,但对于保存超过24h的标本,其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结论血常规标本4-6℃保存对参数影响小于室温保存;对于保存时间在24h到72h的标本,WBC、RBC、HGB、MCH、PLT及RET#的检测结果可靠;由于血细胞形态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肿胀变性,其余参数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血标本在改变外界温度和放置时间因素后对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53例门诊病人的静脉血标本,即刻测定后分别置于冰箱(4℃)、室温(24℃)条件下,在采血后2、4、6、8、10、12、24、48和72h测定血标本中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结果室温组中,在放置时间因素改变下,网织红细胞及各项参数在12h内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24h开始各项参数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中,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HFR72h内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F、LFR、MFR从48h开始与即刻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标本离体后在室温(24℃)条件下12h内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均无明显影响,放置冰箱(4℃)24h内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50例血常规检验有误差的标本进行分析,找出不同部位采血和不同时间检测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结果手指血与静脉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立刻检测、小于6h检测和大于等于6h检测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但大于等于6h检测与立刻检测和小于6h检查结果中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必须严格确保血常规操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陶锋 《吉林医学》2014,(17):3762-3763
目的:分析冷凝集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程度,找出合适的处理措施,消除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用已发现血清中存在冷凝素的患者,同时抽取五份血常规标本,分别做温浴前、37℃温浴5 min、10 min、15 min、20 min的全血细胞计数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结果:在各时间点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变化,白细胞和红细胞以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致性的变化趋势,温浴15 min和20 min的各项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冷凝集对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测定结果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对白细胞和红细胞以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影响明显,特别是红细胞计数结果。通过37℃15分钟温浴基本可以消除冷凝集对细胞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血液细胞常规检验(简称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三大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之首,其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其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相关参数分析三大部分内容,其基本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相似文献   

16.
血液细胞常规检验(简称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三大常规检验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之首,其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其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相关参数分析三大部分内容,其基本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也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合理安排提供支持性实验数据。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年龄<6岁健康幼儿的末梢血300份为实验检测样品,对不同时间节点的样品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观察不同时间下的细胞形态学、百分比差异。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末梢血标本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部分指标发生一定变化。如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差异主要分布在采样即刻和放置4 h(P<0.05);其它如红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白细胞、血红蛋白、中间细胞百分比等有一定程度变化,但不同时刻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室温下放置不同时间的幼儿末梢血样本会影响对血常规检测时的部分参数。但在放置0.5~2 h时,参数均较为稳定,故建议在该段时间内进行血常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验教学中使用的三分群血液分析仪SysmexKX-21和五分类迈瑞血液分析仪BC5380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随机采集60例学生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在SysmexKX-21和迈瑞BC5380上进行血常规测定,主要分析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4个项目测定结果的比较。结果 2台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果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教学中使用2台血液分析仪在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常规项目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及可比性,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均可用于学生血常规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液病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不同容器保存的血液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和"分群"的变化。结果 2~8℃保存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值72 h内无明显变化,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48 h后逐渐降低;室温保存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值48 h后逐渐降低,增生性贫血患者IRF 48 h后逐渐降低,白血病患者IRF 24 h后逐渐降低。两种EDTA-K2抗凝管采集的血液标本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标本保存的温度及时间对血液病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及IRF均存在影响;两种采血容器对网织红细胞各参数测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00名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展开此次研究。所有体检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完成采血,对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1 h、2 h、4 h、6 h、8 h、12 h分别实施血常规检测;观察并对比各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下检查,1 h、2 h、4 h后检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6 h、8 h、12 h的检测结果则发挥较为显著的变化,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在不同时间点下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检前样本静置时间,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三项指标,影响十分显著;所以在血液检测过程中,要合理掌控检测时间,才能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