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干预对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进而提高整体疗效的正面影响作用.方法将6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不特殊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组采取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法和交谈法)由专人进行每周两次心理辅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比较生活质量的差异和对整体疗效的影响作用.结果两组对比,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并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加快恢复体质,对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有着实质性的影响作用,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并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心理护理对放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60例本院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分别于放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定焦虑和抑郁情绪,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6个方面的心理护理和音乐放松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总体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降低明显,显著提高了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情绪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积极应对能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观察组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放射性肠炎、阴道大出血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放射性肠炎、阴道大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减轻宫颈癌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两组焦虑抑郁心理情绪。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减轻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徐庆 《吉林医学》2013,34(23):4789-479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住院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前38例划分为对照组,后40例划分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在干预前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挖掘和调动患者体内潜在力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8例接受子宫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应用4种精神科症状评定测量表在心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28例患者均治疗顺利。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并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为肿瘤根治性切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探讨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方法 将40例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心理护理与干预治疗.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放松疗法等进行对照试验.出院前再次运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有抑郁的情绪,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早期、正确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减轻抑郁的情绪,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充盈训练及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癌性疲乏、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排尿护理及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癌性疲乏得分、睡眠质量、KPS评分及干预后尿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与临时终止治疗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行为及严重程度、情感、感觉、认知及情绪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量、膀胱顺应性及最大逼尿肌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时终止治疗例数为1例(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例(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充盈训练及心理干预对保留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膀胱功能,改善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万玲玲  刘雪芳  陈芳 《吉林医学》2013,(25):5244-5245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效。结果:两组的SAS、SDS评分2个月时均比入院时均降低(P<0.05),但干预组降低更明显(P<0.05)。2个月后两组在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和总均分均比入院时提高(P<0.05),而且干预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直肠前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作用,从而为女性直肠前突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干预.方法 于我院选取180例女性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90例.对2组抑郁焦虑状态和护理质量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女性直肠前突病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采用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评分为(6.8±2.3)分、焦虑评分为(7.3±1.9)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虹 《广西医学》2008,30(12):1861-186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3例患者应用认知疗法、心理疏导、松弛训练进行干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干预前、心理干预后3个月应用抑郁、焦虑测评量表(SDS、SAS)、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减低(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患者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戎有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142-214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妇科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5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对比2组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在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手术的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68例银屑病患者按住院病历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SAS)、抑郁(SDS)的评分状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各入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干预4个月后均分别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采用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