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简介患儿 ,女 ,2岁。发热 12天 ,全身猩红热样红斑、颜面水肿及颈淋巴结肿大 1周入院。曾在院外诊断 :“肾炎”静滴青霉素1周 ,无效。入院检查 :T 40 .4℃ ,R40 /min ,P14 0 /min。神志清楚 ,急性病容。全身皮肤见弥漫性细小红斑 ,尤以躯干为甚。颜面轻度水肿 ,双眼结膜及咽部充血。颊粘膜无“费—科斑” ,右颈部触及 1cm肿大淋巴结 ,无压痛 ,移动度好。心肺腹阴性 ,四肢关节无疼痛。入院前无服药史。入院诊断 :猩红热。给青霉素、头孢氨苄胶囊治疗后其体温波动在 37.8℃左右。入院后第 3天出现口周发红 ,干燥 ,杨梅舌 ,…  相似文献   

2.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简称MCLS)又称川畸病,早期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各症状出现的时间不一,与某些疾病不易鉴别,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易致误诊。我院1986~1996年共收治州畸病16例,其中5例误诊,现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例1,男,5岁,因发热4天,出疹,嗜睡卫天入院、体检:体温40℃,脉搏148次/分,呼吸30次/分,嗜睡状,颈部抵抗,双眼球结膜充血,咽红,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双手足心皮肤见红色斑丘疹,克氏征(一),布氏征(一),巴氏征(一)。入院诊断: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压力增…  相似文献   

3.
川畸病十例误诊分析谢同炳(天长市人民医院儿科239300)川畸病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现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因存在多系统损害而易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误诊1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6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畸病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8例误诊病例的特点,误诊的过程。结果川畸病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①首先对川畸病的特点及发病规律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②针对某些突发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即做出诊断,难以解释相继出现的其他表现。③追问病史及体检不够全面细致。结论深化对川畸病的认识,把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加强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减少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善萍  张英  李红 《海南医学》2011,22(10):89-90
目的 探讨小儿川畸病(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8例川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川畸病好发于<5岁儿童,男孩多发,不完全性KD占29%;冠状动脉病变12例,复发2例,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斯匹林治疗,68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对持续高热>5 d...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提高对川畸病临床特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从近2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中进行皮损和实验室部分分析。结果:所有川畸病患儿皆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皮肤损害中最早出现球结膜充血,平均出现在病程的3.4天,其次为躯干部分皮疹3.6天,在病程5天左右出现口唇干、杨梅舌,手足硬性水肿,淋巴结肿大。结论:皮肤科医生应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9.
10.
日本学者川畸富作于1967年率先报道川畸病。患病部位以皮肤、粘膜、淋巴结为主,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侵犯冠状动脉为主的全身中小动脉系统。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变包括冠状动脉瘤。心肌炎,心包炎,心瓣膜病变及主动脉瘤。现将我们两家医院近来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50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章星  王勇 《广西医学》2000,22(4):881-882
川畸病是一种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其合并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应用阿斯匹林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对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起重要的作用。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川畸病48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诊情况作回顾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根据日本厚生省制订的川畸病诊断标准(1)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住川畸病患儿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发病年龄11个月至8岁,≤4岁34例(占70.9%)>4岁14例。1.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川畸病是一种病因未明 ,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发现其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最为广泛和严重。主要为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 ,这为临床早期发现及时诊断 ,并应用阿司匹林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缩短疗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起到重要作用。我院自 1 990~ 2 0 0 0年共收治川畸病 3 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 1 8例 ,女 1 2例 ,发病年龄 1 .5~ 1 2岁 ,其中≤ 2岁 1 2例 ,~ 3岁 8例 ,~ 4岁 4例 ,>4岁 6例。发病季节 :1~ 3月 1 5例 ,4~ 6月 6例 ,7~ 9月 4例 ,1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治疗川畸病的更有效方法。方法对36例川畸病病人分为两组,急性期治疗首选阿司匹林,对高危病人加用潘生丁,恢复期加服维生素E。10例病人每日应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结果 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热程明显缩短(一般应用2-3d体温降至正常),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下降。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8年4月共收治川畸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27例,现作一临床总结。1临床资料27例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0~3岁17例,3~7岁8例,7~13岁2例,其中1例1年10个月后复发。临床表现:27例均有发热,体温高达39...  相似文献   

15.
川畸病(Kawasaki disease,以下简称KD)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为KD病因学仍不清楚,治疗方法复杂,如果治疗不当则病情不易恢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后遗症.我院儿科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共收治KD患儿60例,在对KD治疗进展方面认识经历了3个阶段,现将3阶段的疗效进行比较,并就KD患儿患病率、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冠状动脉异常等有关问题作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川畸病是一种病因未明 ,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其合并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的病变 ,可以早期发现 ,及时诊断。应用口服阿斯匹林加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对缩短疗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起到重要作用。现将于 1993年 1月至 1998年 7月收治的川畸病 2 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发病年龄 :2个月至 12岁 ,其中 ,1岁以内 6例 ,1~ 3岁 14例 ,4~ 6岁 5例 ,6岁以上 2例。发病季节 1~ 3月份 4例 ,4~ 6月份 14例 ,7~ 9月份 5例 ,…  相似文献   

17.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畸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童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眼部充血、指端硬肿等,使用抗生素、退热药、体温不降。此病最早于1967年,由日本的川畸先生发现,故命名为川畸病。患儿会长期高热,严重者会伴发冠状动脉受侵,心肌炎或心包炎,故日益受到重视。我科于1992-2002年共收治川畸病48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川畸病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 ,为好发于婴幼儿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 ,我院于 1996年至 2 0 0 1年共收治川畸病患儿 3 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第三届国际川畸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988年 12月 ) ,我院于 1996年至 2 0 0 1年收治川畸病患儿 3 4例 ,其中男 2 1,女 13例。发病年龄为 6个月至 8岁 ,其中~ 1岁 3例 ,~ 2岁 11例 ,~ 3岁 4例 ,~ 4岁 8例 ,>4岁 8例。1.2 临床表现 :3 4例均有发热 ,多为弛张热 ,热程最短 5d ,最长 2 1d。全部患儿均伴有皮疹 ,形态多样 ,以猩红热样皮疹多见 ,…  相似文献   

19.
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于1967年日本川畸富作为首次报道故称川畸氏病。川畸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两院于1990年12月至1992年元月,共收治1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川畸病,又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CLS),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早期诊断尤其重要。为提高川畸病诊断水平,现对2005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39例川畸病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