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健  吕志宇 《四川医学》2013,(11):1741-1743
目的 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均有一侧肢体无力,肌力从0级至轻瘫,与肢体瘫痪同侧的中枢性面瘫9例,与肢体瘫痪同侧的舌瘫7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11例;10例起病时伴有头晕或眩晕;13例伴有构音障碍;6例有饮水呛咳;1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患者出现复视,在体征上表现为病灶侧眼球外展障碍对侧肢体瘫痪的交叉瘫.头颅MRI示梗死灶位于一侧脑桥内侧,多为楔形,底部紧靠脑桥腹侧表面,尖部朝向脑桥被盖;病灶大部分位于基底动脉旁中央支的供血区域内,常位于脑桥中上部,很少累及第四脑室底.结论 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位于脑桥内侧2/3区域,主要由基底动脉穿支病变引起;凡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一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伴有头晕或眩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的患者均要考虑到脑桥旁正中梗死,及时行MRI检查;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定位错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间收治的住院患者18例.结果 起病时16例患者出现肢体力弱和言语含糊,5例患者出现头晕.查体发现16例患者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瘫痪,17例患者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16例患者有构音障碍,3例患者有非持续性水平眼球震颤.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发现在肢体瘫痪对侧的脑桥均可见片状、条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结论 早期行头颅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酷似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病变,对于起病时有构音障碍及头晕、临床表现为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到病变有可能在脑桥.  相似文献   

3.
面瘫临床上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者均有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弛,纵缓不收,口眼歪斜为主症,部分中枢性面瘫患者还有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头颅CT或头颅MRI检查有明显的梗死灶或出血灶。现将近年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干梗死的典型表现是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灶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病灶同侧而部感觉障碍及对侧肢体偏侧感觉障碍为主要特征。有些患者其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意识模糊、吞咽困难、复视、构音不清等。随着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典型脑干梗死的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但由于基层临床医师对不典型脑干梗死认识不足,加之受影像学检查的限制,单纯依据经典理论和临床表现,可能对病灶定位错误,不典型脑干梗死容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偏侧体征的急性桥脑旁正中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偏侧体征的急性桥脑旁正中梗死患者10例,回顾分析临床表现、MRI影像特点、危险因素、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特点:平均发病年龄65.3岁,男性/女性=6/4,8/10病情呈进行性进展加重,均表现为偏侧体征(同侧面中枢性瘫、肢体瘫),8/10伴有构音障碍,6/10伴有面部和(或)偏侧肢体感觉障碍,9/10伴有头晕或眩晕。MRI表现:梗死灶位于桥脑旁正中,楔形,呈类似直线,MRA均未见基底动脉严重狭窄及闭塞。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有关。结论:通过临床特点、MRI表现早期诊断偏侧体征的急性桥脑旁正中梗死,以指导到进一步的病因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为常见病 、多发病 ,与中枢性面瘫极易鉴别 ,但脑桥急性梗死导致同侧单纯周围性面瘫实属罕见 ,容易误诊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等其他周围神经病变 ,延误诊治 . 近期某科收入 2例表现为单纯周围性面瘫脑桥急性梗死的患者 ,并复习近 5 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7.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同侧面部痛、温度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桥脑旁正中动脉入口部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桥脑BAD的临床表现、MRI影像特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是:平均发病年龄69.2岁,男性/女性=46/36,56/82病情呈进行性发展,75/82有构音障碍,72/82有肢体偏瘫,29/82为高度肢体瘫痪,27/82有轻度意识障碍,6/82伴有不全Homer征,49/82出现面部或(和)偏侧肢体感觉减退,25/82出现周围性面瘫,42/82有非旋转性头晕;13/82有眼球运动障碍。MRI表现有:梗死灶位于桥脑中上部、达桥脑表面,楔形,内侧位于桥脑旁正中、呈类似直线,可显示出基底动脉壁不整;危险因素方面除高血压外还与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有关。结论根据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正确诊断出桥脑BAD,以指导进一步的病因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9.
桥脑腔隙性梗死多为基底动脉脑桥旁中央支闭塞引起脑桥腹侧梗死所致,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睁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其余由基底动脉闭塞引起所致,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软腭提升不能和眼反射消失,同侧面部和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同侧Horner综合征,根据此病人的典型病例做以下护理查房:  相似文献   

10.
周旭东  张力明  方宁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1-103,F0003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发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新鲜脑桥梗死患者118例及前循环脑梗死105例(所有病例有头颅MRI及颅内外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将脑桥梗死组设为A组:梗死位于脑桥中线一侧;B组:梗死部位位于脑桥中线两侧。脑桥梗死两组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作相关性统计分析。同时比较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脑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发生率。结果118例脑桥梗死中A组78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7.69%),基底动脉2级弯曲60例(76.92%);B组40例: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100%),基底动脉2级弯曲32例(80%)。105例前循环脑梗死组中基底动脉狭窄5例(4.76%);基底动脉2级以上弯曲15例(14.29%)。①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94.72,P=0.00)。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弯曲度无明显差异(χ^2=0.146,P=0.703)。(参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比较有明显差异(χ^2=38.27、90.27,P=0.00、0.00)。结论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弯曲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分布特点及认知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脑干梗死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所有患者在入院14d时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估认知。所有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梗死三组,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分布特点及认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脑干梗死好发于脑桥,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其次为言语不利。中脑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在视空间与执行、延迟回忆、语言功能方面受损显著,脑桥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延髓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椎动脉,脑桥和延髓梗死患者在注意功能方面受损显著。结论 老年脑干梗死最好发部位为脑桥;单侧肢体无力为常见临床症状;病变血管中脑梗死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脑桥梗死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延髓梗死主要分布于椎动脉;老年脑干梗死患者在不同认知领域存在受损表现。  相似文献   

12.
脑干梗死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崔萍 《疑难病杂志》2003,2(5):310-310
脑干梗死在临床上不表现为典型的交叉性体征 ,而表现为同侧偏瘫 ,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时 ,常被误诊为大脑半球内腔隙性脑梗死。由于误诊 ,常使部分患者病情恶化 ,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本文对 16例脑干梗死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5 3~ 72岁 ,平均 6 2 .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 12例 ,糖尿病史 3例。1 2 临床表现  16例均为急性起病 ,发病后 1h~ 3d入院 ,入院时神志均清楚。 5例左侧肢体偏瘫 ,左侧中枢性面瘫、舌瘫 ;5例右侧肢体偏瘫 ,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 ;2例左侧肢体偏瘫 ,左侧霍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不典型脑桥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128例诊断为脑桥梗死的患者(不典型108例),同时选取128例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种疾病患者其临床体征的异同。分别予CT及MRI DWI检查。结果 脑桥梗死组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脑梗死类似,但也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发生率高,中枢性舌面瘫轻、失语轻、病理征少且病情容易进展。MRI DWI在对脑桥梗死的检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诊断为大脑半球脑梗死,使用MRI DWI检查要优于MRI T1 T2及CT。  相似文献   

14.
刘雷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99-100
目的 研究Millard—Gubler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3例脑梗死致Millard—Gubl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病灶侧外展神经瘫、面神经周围性瘫、对侧偏瘫、中枢性舌下神经瘫为主;CT或MRI检查示脑桥腹外侧区梗死灶。结论Millard—Gubler综合征以外展神经交叉瘫为主要特征,结合CT或MRI的特定部位病灶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表现为对侧肢体偏瘫、部分患者有中枢性面舌瘫、偏身感觉障碍、头晕或眩晕;17例均无偏盲,常规治疗后预后较好。结论一侧脑桥旁正中梗死从症状、体征上不易和幕上梗死进行鉴别,早期的MRI检查(特别是DWI序列)可早期确诊,常规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引起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观察2008年1月~2009年12月内所有入院的急性脑卒中引起中枢性面瘫患者,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中第4项面瘫评分进行面瘫评估。比较中枢性面瘫者伴与不伴闭目乏力2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436例病例,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且头颅MRI显示脑干无病灶者共19例,发生率4.35%。2组的年龄、性别、病因、责任病灶的性质、分布部位、体积、均无差别。结论:脑卒中引起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的发生率为4.35%,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右侧大脑半球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3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眩晕、肢体瘫痪、共济失调、记忆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MRI特征: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合并梗死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幕下多处梗死病灶的表现,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红霞  刘欣  王丽娟  吕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319-332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8)和非糖尿病组(n=48)。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史〔OR(95%CI)=7.139(2.069,24.641),P=0.002〕与基底动脉狭窄〔OR(95%CI)=5.730(1.017,32.289),P=0.048〕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脑卒中史与基底动脉狭窄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毕茂芳  夏峰  李美英 《中外医疗》2009,28(31):69-69
脑干梗死以交叉瘫为特征,即病灶同侧的脑神经瘫肢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因脑干的神经核较密集,脑干梗死常有脑神经核和锥体束同时受损,出现交义瘫。随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临床逐渐观察到一些脑干梗死并无脑干局部定位体征,而常有中枢性面瘫,中枢性舌瘫,偏身运动和(或)偏身感觉障碍等非交叉性的体征。遵循经典定位理论临床常将此类梗死误定位于对侧大脑半球。本文对此类梗死的,豳床和影像学特点.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视频X线透视吞咽(VFS)试验研究单纯单侧延髓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对延髓外侧梗死(LM I)和延髓中间梗死(M M I)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46例延髓梗死患者(37例LM I和9例M M I)进行研究。根据M RI表现,每例LM I按照病变位于头或尾侧的位置归入头侧病灶或尾侧病灶,并按照水平位置归入表浅(外侧+背侧)或非表浅病灶,将每例M M I患者分入深部(病灶扩展到背侧表面)或表浅病灶组。对患者进行VFS检查并运用8分量表对患者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根据上述结果,将吞咽困难分为:①舌咽移动时程的障碍(PT);②舌咽移动范围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