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CT)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将治疗前后的PET/CT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7例患者的PET/CT显像与单纯CT发现的病灶位置大部分一致,未影响临床分期;3例患者PET/CT显像发现单纯CT显像未检出的病灶,临床分别由原来的Ⅱ、Ⅱ、I期提高到Ⅳ、Ⅳ、Ⅱ期,改变了进一步治疗方案。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改善组与进展复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后改善组与进展复发组比较,SUV max值有明显差异(5.81±3.54 vs 10.34±5.81,P<0.05);30例患者治疗前后相同部位ROI区SUV max值的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8F-FDG PET/CT显像对于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T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瘤/非瘤(T/N)组织,对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肺癌患者中,17例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表现为代谢增高(80.9%).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明显低于18FDG PET/CT显像结果(P<0.05);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与18FDG PET/CT显像呈正相关关系(r=0.57和0.52,P=0.007和0.016); 11C-胆碱PET/CT显像中SUV、T/N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99、0.45 ,P=0.008 4、0.039),18FDG PET/CT显像中SUV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68 ,P=0.000 7),而18FDG PET/CT显像T/N与病灶大小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胆碱反映肿瘤细胞细胞膜的合成情况,在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对经PET/CT全身显像的63例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并将PET和CT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PET与CT共同观察到恶性肿瘤51例(80.9%);PET单独观察到9例(14.2%);CT单独观察到3例(4.8%).CT观察到良性病灶24例30处(38.1%).恶性病灶表现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的斑点状或团块状类圆形浓集影,平均SUV值为(5.35±1.34);良性病灶平均SUV值为(2.02±0.59)(P<0.05).3例CT单独发现的恶性肿瘤病灶无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表现.CT能对恶性病灶的部位、形态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侵犯清晰显示.结论 PET/CT对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病灶的探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2009,15(14):20-22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I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L,2例)原发和/或继发结外淋巴瘤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与G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PET/CT代谢显像发现15例结外淋巴瘤中20个^16F—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其对结外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的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100%、91%;CT显像检出9个真阳性病灶,2个真阴性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35%、100%、41%。CT与PET/CT检查的一致性为45%。结论PET/CT ^18F-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胰腺恶性病变和41例胰腺良性病变行18F-FDG PET/CT常规显像,其中4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22例胰腺良性病变行PET/CT延迟显像。寻求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早期)和滞留指数(RI)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胰腺恶性病变组SUV早期(5.46±3.51)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SUV早期(1.89±1.28)(P<0.05),胰腺恶性病变组SUV延迟(5.87±3.79)高于良性病变组SUV延迟(2.64±1.94)(P<0.05)。其中68例行PET/CT双时相显像的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良性病变组SUV早期(2.33±1.25)和SUV延迟(2.64±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恶性病变组SUV早期(4.52±2.98)和SUV延迟(5.8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以SUV早期=2.75为本研究的最佳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72%、80.49%和81.97%;以RI%=12.04%为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61%、72.72%和79.41%;以SUV早期=2.75和RI%=12.04%为联合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48%、59.10%和82.35%。结论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FDG(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随后与其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3例,其中1例右侧颈部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结节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活动性结核,2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患者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3.5%,93.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少数活动性淋巴结核以及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淋巴瘤及淋巴结结核的18F-FDG PET/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51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和淋巴结结核患者的18 F-FDG PET/CT表现,分别从病灶的分布、形态、大小、FDG摄取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淋巴瘤(41例)及淋巴结结核(10例)伴病灶融合(16例、0例)、纵隔淋巴结钙化(1例、5例)、环形摄取(1例、0例)及合并肺结核(0例、1例);其18F-FDG PET/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50%.淋巴瘤及淋巴结结核的PET/CT表现有全身淋巴结肿大(18例、1例)、局部淋巴结肿大(23例、9例);伴脾脏受累或脾脏FDG摄取增高(14例、2例)、骨质受累或全身骨骼FDG摄取增高(6例、1例)及二者均受累(4例、0例).淋巴瘤淋巴结直径(30.42±14.03)mm、SUVmax值13.40±7.56;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直径(18.59 ±6.56) mm、SUVmax值7.66±3.32;两者淋巴结直径和SUVmax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界限SUV值(Cutoff值)为2.5时,诊断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为100%、0% ~ 10%,根据ROC曲线,确定SUV=9.725时为最佳界限值,其敏感性、特异性为65.9%、80%.结论 淋巴瘤及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表现类似,18F-FDG PET/CT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效能较低;提高SUVmax界限值并结合淋巴结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PET/CT显像结果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初诊患者,并对17例治疗前后的PET/CT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证实54例为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44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5%0、915%。其中11例(204%)的临床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5例(9.3%)的治疗方案。^18F—FDO-PET/CT显像与骨髓穿刺结果基本一致。对照研究中I7例中的6例示病灶处于抑制状态,11例示肿瘤残存或新发阳性病灶。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残余病灶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法:71例疑似淋巴瘤的患者行18F—FDGPET/CT显像及病理学检查以评析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行第二次PET/CT显像,前后两次PET/CT显像均勾画感兴趣区域(SOI区)2—3个,测定其SUV值,取其平均值(SUVmax〉2.5为阅值)。对比治疗前后同-SOI区SUV值的改变,以评价其疗效。结果:71例疑似淋巴瘤患者中,病理学检查阳性者58例,PET/CT显像阳性者59例,两者一致阳性数为58例,两者一致的阴性数为11例。18例患者治疗后,第二次PET/CT显像示大部分原高代谢的区域恢复正常,残留的区域SUV值较前减小,2例治疗后第二次PET/CT检查,高代谢区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考虑肿瘤被抑制。2例治疗后,复查PET/CT无改变,予以调整治疗方案。3例在治疗后二年随访PET/CT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3%(58/59),91.7%(11/12)。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01)。故可以认为SUV值结合CT结构形态的观察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可作为疗效观察,随访以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可靠、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 CT 延迟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疑为胰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和临床随访,最后证实27例为胰腺癌,15例为慢性胰腺炎。所有患者均于静脉注射^18F-FDG 40~60min 后进行 PET/ CT 早期显像和注射2h 后进行 PET/ CT 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和^18F-FDG 的储留指数(RI)来评估诊断价值。结果胰腺癌组延迟显像 SUV 较早期显像明显增高(P 〈0.01),胰腺炎组延迟显像 SUV 较早期显像明显降低(P 〈0.01),胰腺癌组的 RI 明显高于胰腺炎组(P 〈0.01);以早期显像 SUV 〉2.5作为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76.2%、81.0%;以延迟显像 SUV 〉2.5作为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1%、81.0%、85.7%;以 RI 〉15%作为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85.7%、88.1%;结合延迟显像 SUV 〉2.5和 RI 〉15%两项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2%、88.1%和92.9%。结论^18F-FDG PET/ CT 延迟显像有助于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合应用延迟显像 SUV 及RI 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显像在1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3例患者恶性肿瘤及转移病灶38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转移病灶306个.CT还独立发现91例患者的良性病灶296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32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定),所有患者皆行18F-FDGPET/CT显像,沿病灶周边勾画感兴趣区,计算鼻咽部和颈部病灶的SUV值,病灶大小=(长轴 短轴 纵轴)/3.结果 (1)Ⅰ、Ⅱ、Ⅲ、Ⅳ期患者的平均SUV值分别为4.50±0.42、6.65±1.74、7.33±1.50和8.24±2.16,各期SUV值无差异(P>0.05);(2)T1、T2、T3、T4的SUV值随T分期的增加逐渐增大,分别为2.56±1.05、3.72±0.60、6.87±1.07和9.70±0.70,各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1、N2、N3之间的SUV值无差异(P>0.05),但直径>6 cm的淋巴结的SUV值(5.02±1.91)较直径≤6 cm的淋巴结SUV值(3.48±1.81)大(P<0.05);(4)鼻咽癌低分化鳞癌患者SUV值为5.58±1.48,较未分化癌患者SUV值8.41±1.71低(F=1.336,P=0.000).结论 (1)鼻咽癌临床分期与SUV值无相关性;(2)鼻咽癌T分期与SUV值有相关性;N分期与SUV值无相关性,但直径>6cm的淋巴结与直径≤6 cm的淋巴结与SUV值具有相关性;(3)鼻咽癌18F-FDG PET/CT显像的癌细胞SUV值与其病理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经~(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的结果。结果化疗后患者的病灶最大标准吸收值(Maximum d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病灶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Dmax)值均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67%、94.29%、95.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71.43%、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较高,能有效、准确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联合18F-FAC PET/CT显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及RCC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46例可疑肾肿瘤而行18F-FDG、18F-FAC双核素PET/CT显像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测量所有病灶的18F-FDG、18F-FAC PET/CT显像SUVmax值及CT平扫图像CT值.分析RCC和AML CT值、SUV-max值差异及不同级别RCC SUVmax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AML病灶表现为18F-FAC高摄取,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RCC病灶的SUVmax值为2.07±0.51,显著低于乏脂肪AML(4.25±0.60),P<0.05.低级别RCC检出率18F-FAC显像为82.6%(19/23),显著高于18F-FDG显像的8.7% (2/23),P<0.05.18F-FDG PET/CT显像高级别RCC SUVmax值(3.21±0.79)明显高于低级别RCC(1.21±0.13),P<0.05.结论 18F-FAC可应用于AML与RCC的鉴别诊断.双核素PET/CT显像不仅可应用于肾肿瘤的鉴别诊断,还可用于肿瘤分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发热待查(FUO)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FUO病因的32例(男17例,女15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PET/CT结果判断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根据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分析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 3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后经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PET/CT显像阳性的患者共28例,其中感染14例,肿瘤性疾病(淋巴瘤)6例,非感染性疾病8例,PET/CT显像阴性的4例患者病因未明。6例肿瘤性疾病和14例感染性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分别为(7.52±1.58)和(3.04±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P0.05)。结论在诊断发热待查的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为临床进一步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常规检查未能确诊的FUO病例,可尽早行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方法 30例脊柱病变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和MRI显像,计算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计算并比较良恶性脊柱病变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结果 18F-FDG PET/CT和MRI对30例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与84.6%(P >0.05)、94.1%与64.7%(P <0.05)、96.7%与73.3%(P <0.05)、92.8%与64.7%(P>0.05)、100%与84.6%(P >0.05),18F-FDG PET/CT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MRI;恶性和良性病变椎体SUV分别为(3.8±0.6)与(1.5±0.8)(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是对MRI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18FDG PET显像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3年5月在本中心检查的44例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病(HD)患者共73次^18FDG PE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1)受淋巴瘤侵犯的各组淋巴结和多种脏器均能摄取^18FDG,呈现放射性增高阳性显像;(2)6例诊断前做PET显像患者中5例在PET帮助下得以确诊,l例脑显像假阴性可能因激素治疗影响显像结果。另6例治疗前显像的患者,PET使其中4例改变了原分期。16例其他检查显示可疑残存或复发病灶,经^18FDG PET显像5例证实、9例除外复发、2例发现新病灶;(3)3例治疗前后PET显像对比及16例治疗后随访,均对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做出正确评价。结论 ^18FDG PET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期、观察治疗反应,评价疗效,鉴别复发或有无残存病灶,以及预测预后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5例淋巴瘤的检查结果,其中11例霍奇金淋巴瘤(HL),7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果在淋巴瘤治疗前诊断中,对于淋巴结内病灶与结外病灶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检出率分别为96.4%(81/84)、85.7%(24/28),均高于CT、MRI检查检出率(P<0.01)。在评估淋巴瘤治疗前分期上,31例阳性显像患者中,12例临床分期经检查后得以改变,达38.7%,10例(32.3%)临床分期上升,2例(6.5%)临床分期下调,导致8例(25.8%)患者治疗计划发生改变。在判断淋巴瘤治疗后残留复发灶中,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对发现残余或复发病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正确度分别为77.6%(38/49)、73.5%(25/34)和75.9%(63/83),均高于CT、MRI检查(P<0.01)。结论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方面,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血供丰富、各类器官密集,单模式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挑战。本研究采用18F FDG PET/CT联合MRI高b值DWI成像技术对头颈部肿瘤临床诊断效能进行研究。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头颈肿瘤患者进行18F FDG PET/CT联合MRI高b值DWI成像。先进行PET/CT扫描,然后进行MR常规序列和多b值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计算18F FDG PET/CT病灶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与多指数模型(小b值0-200、中b值300-1500和高b值1700-4500s/mm2)水分子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 18F FDG PET/CT和MRI常规扫描序列均能发现患者头颈部病灶。视觉诊断发现头颈部良性病灶在b值大于3000时DWI上病灶信号均消失,而恶性肿瘤病灶均仍呈现高信号。SUV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在良性和恶性病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而多b值扫描中仅高b值ADC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SUV值与小、中和高b值的ADC值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47)。结论高b值DWI成像技术能够帮助对18F FDG PET/CT摄取病灶进行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体层成像仪(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SPN而行18 F-FDG-PET/CT融合显像的4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PET阳性患者进行了双时相PET/CT显像。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析18F-FDG-PET/CT融合显像及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46例SPN患者,29例为恶性,17例为良性。18 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6.55%(28/29)、特异性76.47%(13/17)、准确性89.13%(41/46)、阳性预测值87.50%(28/32)、阴性预测值92.86%(13/1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18 F-FDG最大标准摄取比值(SUVmax)≥2.40为鉴别SPN良、恶性界值,灵敏度96.60%,特异性76.50%。21例PET显像阳性患者延时显像无论良、恶性,其SUV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