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俊  黄飞莲  蒙江明 《广西医学》2012,34(10):1349-135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参数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左侧卧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组的左心室功能、左心房参数和功能:(1)左心房参数:内径(矢状、冠状、横断面)、前后壁厚度、质量、容积(Vmax、Vmin、Vpre-A);(2)左心房功能:总心房搏出量、总心房排空分数、心房主动搏出量、心房主动排空分数、心房被动搏出量、心房被动排空分数、扩张指数、动能.结果 (1)HCM组左心室左室缩短分数、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A波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二尖瓣反流程度重于对照组(P<0.05);(2)HCM组的左心房内径、质量、容积(Vmax、Vmin、Vpre-A)均高于对照组(P<0.05);(3)HCM组左心房的心房主动搏出量、左心房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1),PA-E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M的左心房质量和容积均增大,泵功能增强而管道功能受损,应加强预防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患者2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量其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口E、A峰值,计算E/A值,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应用2DT技术,获取房间隔、左房侧壁、下壁及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房顶段的长轴方向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记录各房壁各节段左室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 Ss、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s、mSRs、mSRe、mSRa).结果 HCM组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A峰及LAAEF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E峰、E/A及LAPE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mSs、mSRs、mSRe均明显减低,mSRa则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患者左房mSRa与IAAEF呈显著正相关( r=0.780,P<0.01).结论 HCM患者左房的储备功能及管道功能下降,辅泵功能增加,2DT可以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超声3D-STE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唐山市协和医院就诊的30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斑点技术观察两组左心室整体容积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三维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3D-EF)]、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左心室16节段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差值及标准差(Tmsv16-Dif、Tmsv16-SD),经心率校正后左心室16节段到达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差值及标准差(Tmsv16-Dif%及Tmsv16-SD%)]及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参数[速度(S)、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室壁增厚率(WT)、角速度(AV)、角位移(AE)]。结果观察组EDV、ESV、SV及3D-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8)m L比(84±9)m L,(22±5)m L比(35±7)m L,(44±6)m L比(52±8)m L,(62±7)%比(72±9)%,P<0.01]。观察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34)ms比(85±16)ms,(62±11)ms比(24±8)ms,(21.4±5.4)%比(8.1±1.3)%,(6.8±1.2)%比(2.6±0.9)%,P<0.01]。观察组S、CSR、RSR、WT及A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1±0.32)cm/s比(4.12±0.43)cm/s,(1.14±0.25)L/s比(2.01±0.43)L/s,(1.43±0.36)L/s比(2.35±0.64)L/s,(22.32±5.43)%比(44.43±11.43)%,(31.43±8.65)%比(49.75±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E显著高于对照组[(4.87±1.03)°比(2.46±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3D-STE技术可以准确地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RT-3DE测量左心房舒张末容积(LAVmax)、左心房收缩末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计算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应用2D-STI测量左心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及房间隔的应变及应变率.将2D-STI与RT-3DE测得的左心房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STI测得MVR术前左心房应变(Ss)及各时期应变率(mSRs、mSRe、mSRa)均小于正常对照组,术后3个月Ss、mSRs、mSRe较术前低,术后1年左心房Ss、mSRs、mSRe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T-3DE测得MVR术前、术后左心房各容积(LAVmaxLAVmin、LAVp)大于正常对照组,LAEF、LAEFp、LAEFa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MVR术后3个月LAEF、LAEFp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左心房LAEF、LAEFp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MVR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mSRe与LAEFp呈正相关(r=0.915、0.874、0.813、0.43,P<0.05),mSRa与LAEFa呈正相关(r=0.792、0.769、0.705、0.689,P<0.05).结论 RT-3DE和2D-STI对二尖瓣置换术疗效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及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E/EA、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均大于对照组,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A、Ea/Aa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径向应变指标中,两组前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以及后壁基底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横向应变指标中,两组后间隔基底段和中段、前壁基底段和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侧壁基底段、后壁基底段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的早期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受损程度,更加精准,可全面测定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实时三维成像,其中7例为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4例为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其中2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例左心室中部梗阻,1例左、右心室流出道均梗阻。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肥厚型心肌病的肥厚部位、肥厚肌束、室壁运动状况及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结论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相比,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反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的立体空间结构,能够确定二尖瓣前叶运动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0例HCM患者(梗阻性20例,非梗阻性20例)及健康者20例(对照组)。应用4D Auto LAQ软件分析获得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储备期纵向应变(LASr)、左房储备期圆周应变(LASr-c)、左房通道期纵向应变(LAScd)、左房通道期圆周应变(LAScd-c)、左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左房收缩期圆周应变(LASct-c)、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整体周向应变(LVGCS),计算左房总排空分数(LAt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左心房功能变化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4D Auto LAQ参数对诊断HCM患者左房功能障碍的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3D-STE)定量测定其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角度,探讨3D-STE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42例AHCM患者和20例正常被检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将42例AHCM患者根据其MRI测量的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厚度进行分型,其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2 mm且<15 mm)20例、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5 mm)22例。所有受检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获取二维及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并对左心室整体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global 3D strain, LVG3DS)、左心室心尖各节段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3D strain, LV3DS)等三维应变参数及左心室心尖部各节段旋转角度(rotation angle, Rot)、左心室整体旋转角度(global rotation angle, G-Rot)进行分析,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HCM组和T-AHCM组的LVG3DS、LV3DS均减低(P<0.01),且T-AHCM组LV3DS减低更为显著(P<0.05),而P-AHCM组和T-AHCM组间的LVG3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在T-AHCM组最高,P-AHCM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1)。结论3D-STE能够定量测定AHCM患者左室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运动的改变,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3D-STE检查能够提高AHC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并作对比研究。方法:选择ICM患者32例、DCM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31例,采用双平面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心房总的射血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运用STI测量左心房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和后壁的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Ss和SRs),舒张早期应变和应变率(Se和SRe),舒张晚期应变和应变率(Sa和SRa)。计算出所有房壁的平均应变(mSs、mSe和mSa)及应变率(mSRs、mSRe和mSRa),并分析左心房射血分数与平均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⑴3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心率、室间隔厚度(IVS)、E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M组和DCM组A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减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等较对照组增大(P<0.05),而ICM组和D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LAVmax、LAVmin增大,而LATEF、LAPEF和LAAEF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CM组相比,DCM组LATEF、LAAEF更低(P<0.05)。⑶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mSs、mSRs、mSe、mSRe、mSa和mSRa均降低(P<0.05),且DCM组降低更显著(P<0.05)。⑷LATEF与mSRs呈较好的正相关(r=0.66,P<0.05),LAPEF与|mSRe|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71,P<0.01),LAAEF与|mSRa|相关性较好(r=0.69,P<0.01)。结论:ICM和DCM患者左心房动态储血功能和主动射血功能均降低,且DCM较ICM患者降低更明显。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较好地评价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应变/应变率成像超声新技术,其无角度依赖性,且不受相邻心肌节段牵拉的影响,这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可作为评价心房局部心肌功能的量化指标,为心房功能的临床定量评价提供了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阐述2D-STE的基本原理及其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病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其确诊的主要依据为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及心前导联出现巨大倒置T波,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长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显示左室腔里“黑桃样”并有心尖部心肌明显肥厚。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自动边缘检测是无创性心功能声学定量的新技术,为了评价该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者中的应用价值,本工作对一组肥厚范围较广和一组肥厚范围较局限的心肌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BD能很好地反映肥厚型心肌病者的心功能状态;随着心肌肥厚的程度和范围增加,左房的排空和充盈功能明显下降,左室充盈功能也下降。  相似文献   

14.
15.
在过去的几年里,与左心室相比,左心房经常被称作"被遗忘的腔室",如今许多研究证明,左心房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中起关键性作用。超声心动图通过最初的一维心房内径量化,然后二维面积和容积评估早期发现心房几何异常。直到现在,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如应变多普勒,二维斑点追踪和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评估左心房功能障碍以及检测早期解剖改变发生前均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经临床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后3~15年间超声随访的结果,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室隔、心肌厚度逐渐变薄,心腔扩大,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为探讨肥厚型心肌病能否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现将肥厚型心肌病超声首次检查与复查所见的主要测值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myocardiopathy, U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方法: 对33例UM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M EF);留取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二维灰阶动态图像,采用Qlab软件分析左室短轴16节段(心尖除外)收缩期峰值轴向应变及应变率;采集左心室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3d),分析左心室16节段(心尖除外)达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并对标准差及时间差进行心率校正。结果: UM组LVESV、LVEDd、IVSd及LVPW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EF3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3个切面的应变及应变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UM患者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2DSTI和RT 3DE能更加准确无创地判断UM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纵向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方法连续选择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6例,选择同期正常人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2D-ST1分别测量左心室长轴18节段舒张早期、晚期纵向应变率峰值(SRe、SRa)及达峰时间(TESR、TASR),并计算左心室18节段舒张早期、晚期纵向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ESR-sD、TASB-sD),及任意两节段舒张早期、晚期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ESR-Diff、TASB-Diff),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17/18节段的SRe明显减低,6/18节段SRa明显减低,HCM组的TESR-SD、TASR-SD、TESR-Diff明显增大,TASR-Diff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D-STI是一种准确、定量评价HCM患者寿心窜舒张功能及同步性运动的新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4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检查结果。结果:在47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分别为12例(25.5%)及35例(74.5%)。梗阻性患者中有3例为隐匿性梗阻,非梗阻性患者中6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改变(76.6%)、左心室肥厚(46.8%)及心律失常(38.3%)较为常见,其他还有异常Q波、电轴偏转及T波改变等表现。结论: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过程中,综合分析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可以显著提升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5例PPCM患者和年龄匹配的产后妇女(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的内径(LVEDd)以及左心房最大前后径(LAAD),使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计算心输出量(CO)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口E波峰值(E)、二尖瓣口A波峰值(A)及E/A。同时应用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左心房壁收缩期应变峰值(SS)、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SR)、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SR)及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a?SR)。结果2组E波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PCM的LVEDd、EDV、ESV、LAAD、E/A均增加,而CO、LVEF、A、SS、s?SR、e?SR、a?SR均降低(P<0.05)。在PPCM患者中,a?SR与A波峰值呈正相关(r=0.775,P=0.001)。结论 PPCM左心房的储存功能、管道功能和辅助泵功能降低,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价左心房的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