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s thrombosis in lower limb, LDVT) 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对策.方法 本文对50例CI后LDVT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一般状况、临床特点以及静脉尿激酶溶栓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效果.结果 CI病人并发LDVT患者中,65岁以上66%;下肢水肿伴疼痛为主要症状, 瘫痪侧LDVT发生率82%,健侧LDVT发生率14%,双侧LDVT发生率4%,通过静脉尿激酶溶栓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7~14d内所有深静脉血栓的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是CI患者发生LDVT的因素,预防卒中患者LDVT的发生是降低CI致残率及病死率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LDVT的一种理想工具,对发现及预防LDVT有重要意义.溶栓与抗凝疗法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09-03—2012-03我院诊治20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10例脑出血和10例脑梗死,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溶栓、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有效的肢体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20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临床痊愈1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0%。10例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10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临床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结论针对脑卒中的不同类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探讨下肢空气压力泵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上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方法 1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是否并发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在空气压力泵与低分子肝素干预下,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静脉栓塞的情况,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高龄、高血压病及卧床时间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静脉栓塞的高危因素,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因素(P<0.05);空气压力泵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上效果最好,而下肢空气压力泵及综合治疗在预防肺栓塞上优于低分子肝素。结论长期卧床时间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较其他因素可以有效改善,认为早期下肢空气压力泵能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预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的不正常凝结,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下肢致残性DVT后综合征,严重者血栓脱落并发致死性肺栓塞。脑卒中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如果不给于任何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的不正常凝结,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下肢致残性DVT后综合征,严重者血栓脱落并发致死性肺栓塞。脑卒中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如果不给于任何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36例,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LDVT的比例为8.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HSS评分、血D2聚体水平及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发生LDVT的危险因素。与非LDVT组相比,LDVT组的患者发病1个月之内死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LDVT概率较高,NIHSS评分及糖尿病是脑梗死合并LDVT的危险因素,而D2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LDVT存在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好发于下肢特别是瘫痪肢体,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的生命及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因此,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住院后16d;31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4例在双侧;29例发生在小腿,6例累及大腿;肌力0~2级28例,3级以上7例;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9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第14d;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g/L(P<0.05)。结论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住院后16d;31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4例在双侧;29例发生在小腿,6例累及大腿;肌力0~2级28例,3级以上7例;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9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第14d;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g/L(P<0.05)。结论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有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脑卒中病人一方面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另一方面多数病人还常年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血管硬化,静脉管壁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脑卒中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有报道显示,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9%。下肢深静脉血栓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因脑卒中造成重度瘫痪患者入住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后深静脉血拴形成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入住NICU的172例首发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入住NICU后72h内行首次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査,转出NICU前行第2次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根据第2次超声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和无深静脉血拴形成组。采用多中心、开放性、回顾性调査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72例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检出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34.88%),其中有临床症状4/60例(6.67%),无临床症状56/60例(93.33%)。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房颤、心力衰竭、肿瘤病史、GCS评分、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升高趋势、入NICU前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呈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病史(OR=14.847,95%CI:1.751-125.897)与急性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结论首发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的N1CU院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34.88%,其中93.33%无明显临床症状。既往肿瘤病史是NICU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4例发病48 hrs内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并于发病后3d和14d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测,确定下肢早期DVT的发生率;通过比较脑卒中后早发DVT组与非DVT组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筛选脑卒中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后患者早期下肢DVT发生率为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卒中、CPR及FIB升高是脑卒中患者早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对CRP、FIB升高的严重脑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9-08—2012-08我院诊治31例急性脑卒中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DVT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综合治疗和护理2~3周后,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完全再通26例,部分再通5例,无肺栓塞和死亡病例。结论应重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对于急性脑卒中并发DVT患者应认真分析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防止血栓继续滋长和新血栓形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在住院的第18天;31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4例在双侧;29例发生在小腿,6 例累及大腿:肌力0~2级共28例,3级以上7例;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9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第14天;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数2.70g/L(P<0.05)。结论:DVT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14例脑出血患者住院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P<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计数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21世纪全球老年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更是我国已步人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和医学难题。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卒中发生后神经功能缺失或逐步阶梯式与发病46h~2周内继续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属难治性脑卒中,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12%~42%)。临床常规治疗欠佳,致残率、病死率较一般卒中高,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并为其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有所提前,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较差,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负担,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高度重视[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及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复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3]。本文选取我院10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10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动脉  相似文献   

18.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stoke)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渐进性加重,在48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发病率占脑卒中患病率的30%,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是脑血管病治疗的难点。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报道30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伴随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临床发病率20%~79%。抑郁症可影响原发病的康复和转归,并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病死率,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康复及回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是指GCS≤8分者,病死率高达30%~50%。在救治过程中为了拯救生命往往忽视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国内报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26%,国外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0%~50%[1],严重者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重型颅脑损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