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对64例闭式分离术后风湿性二尖瓣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结果二尖瓣口面积由(0.98±0.54)cm2增至(1.67±0.36)cm2(P<0.01),左房压由(29.34±6.21)mmHg降至(16.15±3.69)mmHg(P<0.01)。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施行PBMV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5例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结果二尖瓣瓣口面积由0.73±0.23cm2增至1.48±0.16cm2(P<0.01),心功能由(2.81±0.12)级改善至(1.31±0.21)级(R<0.01).结论对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防治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患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在我院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被分随机为活血化瘀治疗组和长效青霉素对照组。分别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术后4-5d、术后6个月、12个月、3年等时间点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瓣口面积。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二尖瓣瓣膜面积均有缩小的趋势,对照组更明显,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时,对照组瓣膜面积出现较明显缩小,与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48)。随访3年,对照组再狭窄9例,治疗组再狭窄2例,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法防治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PBMV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Inoue 单球囊技术,对53例经皮二尖辩球囊成形术风湿性二尖瓣再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 PBMV的55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11年10月随访资料完整的86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6年至17年。测量术前、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V△P)、左房内径(LAD)、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肺动脉收缩压(PAPS)、二尖瓣、三尖瓣返流量。结果术后6年以上的患者MVA、MV△P、LAD、EF、LVDd、PAPS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三尖瓣返流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二尖瓣返流量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21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24.62%。结论 MS经PBMV治疗术后6年以上远期疗效良好,TTE对PBMV术后远期疗效能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再次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次PBMV,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首次接受PBMV的 43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PBMV均获成功,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左房平均压下降(P<0.01),肺动脉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明显降低(P<0.05).再次PBMV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值及肺动脉平均压下降值均小于首次PBMV组(P<0.05),但左房平均压、左房舒张末内径下降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再次PBMV仍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7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患者,50例经华法令抗凝3~6个月后,23例尿激酶5~7d溶栓后均存在血栓,分别行PBMV术,观察血管栓塞并发症、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平均压(LAP)的变化。结果术中2例发生脑栓塞,两组各1例;MVA术前(0.78±0.18)cm2、(0.79±0.16)cm2增加为(1.78±0.21)cm2,(1.77±0.23)cm2(P<0.01);LAP由术前(28.90±6.34)mmHg、(29.70±7.24)mmHg下降至(16.75±6.25)mmHg、(16.34±6.71)mmHg(P<0.01)。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者行PBMV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小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孙根义  倪士珍 《天津医药》1991,19(7):401-403
1989年7月至1990年6月1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于我科行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术后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二尖瓣口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均显著增大,左心房径显著缩小。术中血液动力学检查示:扩张后,左房压及二尖瓣跨瓣压差立即显著下降。随访1~12个月,临床继续改善,左心房继续缩小。结果证明 PBMV 是疗效较高、较安全的二尖瓣狭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曹恒献  杨明智 《江苏医药》1993,19(3):151-152
我院1991年6月~1992年10月2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狭)患者施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术后随访3周~15个月,结果报告于下。对象与方法对象:本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9~54(平均38.4)岁。单纯性二狭9例,二狭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闭)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闭)11例。二狭为中、重度病变,均无明显钙化,其中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1例。病程为5~3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咳嗽、胸痛,伴咯血3例、浮肿6例。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均在Ⅲ/Ⅵ级左右。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2例,Ⅲ级8例。心电图持续房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113例患者采用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左心房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PG),二尖瓣口面积(MVA),并进行手术后随防。结果:术后即刻患者左心房压、二尖瓣跨瓣压差下降,二尖瓣口面积增加,术后1年,患者二尖瓣跨瓣压差、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后即刻对比无明显变化,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能明显改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球囊直径选择、房间隙穿刺定位方法及球囊扩张时等方面进行了某些改良,来进行PBMV操作。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二尖瓣面积由(0.79±0.29)cm~2增至(1.82±0.28)cm~2(P<0.01),左房平均压由(30.7±5.1)mmHg降至(11.4±3.7)mmHg(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 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成功率高、疗效较好,在PBMV术操作熟练后,对此类患者亦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P波离散度(Pd)及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其中46例为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组(PBMV组),43例为对照组,PBMV组于术前、术后1年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照组于住院期间及1年后记录同步12导心电图,测量Pd,并随访1年观察其房颤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PBMV组Pd较对照组Pd有明显下降(P〈0.05),PBMV组房颤发生率28.3%较对照组41.9%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使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Pd明显下降并减少房颤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影响房颤转复以及维持窦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7例风心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成功行PBMV术后,成功转复窦律者102例(窦律组)、未转复者55例(房颤组)进行2年随访,回顾性分析PBMV前后各临床指标与房颤转复及维持窦律的关系。结果:术前窦律组的病程、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平均左房内压等均明显小于房颤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口面积和肺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2年、左房内径(LAD)≤50mm者复律后多能维持窦性心律。结论:病程长短、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平均左房内压是影响PBMV后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转复后窦律的维持与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50例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成形术(PBMV)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评价.方法采用Inoue法对5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施行PBMV,并对其中38例进行术后随访.结果PBMV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显著改善;二尖瓣瓣口面积(MVN)由0.98±0.23cm2增至2.14±0.24cm2(P<0.01),左房平均压(MLAP)由3.42±0.97kPa降至1.52±0.62kPa(P<0.01),左房内径(LAD)由5.10±±0.87cm减至4.55±1.02cm(P<0.05).38例平均随访16个月,除1例发生再狭窄外,其余病例手术后当时比较无显著性变化,LAD有进一步缩小趋势.结论PBMV近期远效果较好.严格选择病例、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及时房颤病人常规抗凝准备是PBMV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魏毅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0):41-42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对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Inoue法对二尖瓣狭窄进行分离.结果 52例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全部成功,随访6个月至2年显示心功能及二尖瓣口面积持续改善.结论 PBMV是-种创伤小、痛苦小、安全、疗效高及康复快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方法:选择进行PBMV的MS患者22例(均为窦性心律),PBMV术前、术后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左房平均压力(MLAP),术前及术后1天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MVPG),另术前1NN术后5N分别取外周血以ELISA法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MVA明显增加(P〈0.01),而MPAP,MLAP,LAD及MVPG则明显减小(P〈0.05或0.01),同时BNP显著降低(P〈0.01)。结论:PBMV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基于此BNP则降低,BNP降低对风心病MS患者PBMV术后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作用.方法:对109例不同年龄的MS病人进行PBMV术前护理及有效麻醉,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109例中,107例顺利完成,2例因左、右心房显著扩大而穿刺房间隔未成功,1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而停止(1月后再次行PBMV顺利成功).结论:作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在PBMV治疗MS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及促进病人康复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气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简称PBMV。它是一种借助X线应用气囊导管经皮穿刺、经股静脉(或其他周围大静脉)由房间隔穿刺达二尖瓣区,对狭窄的二尖瓣膜进行扩张的治疗手段,可达到与开胸进行二尖瓣分离术的同样效果,具有相对安全、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我院自1998年起对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或伴有轻度关闭不全、瓣膜柔软、无明显钙化、心功能在Ⅱ~Ⅲ级、无左房血栓及循环栓塞史的50例患者施行PBMV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比研究了4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PBMV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血浆心钠素(ANF)、内皮素(ET)的变化,其中4例为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结果显示: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血浆ANF、ET术后明显降低。血浆ANF浓度降低率与左房平均压降低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提示测定血浆中ANF和ET浓度可作为判定病变程度及PBMV疗效的指标。随访1周到2年,显示心功能与二尖瓣口面积(MVA)持续改善。表明PBMV是一项非开胸、安全、疗效高的治疗MS的有效方法,对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经皮球囊二尖办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的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以了解其再狭窄率、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7年6月~1998年10月随访资料完整的2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20例、女2例,年龄18~69岁(39.8±8.7岁)。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8±4.6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6例心功能持续改善,4例心功能稳定,2例心功能恶化。超声心动图测得的术前、术后及随访的二尖瓣口面积分别为0.85±0.3cm~2、2.05±0.26cm~2和1.84±0.35cm~2。4例发生再狭窄(18.19%),1例反流加重。结论:PMBA术后可保持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