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提高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T1WI、T2WI、STIR及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53个病灶T2WI全部呈长T2信号于STIR序列信号进一步增高。48个病灶T1WI呈短T1信号(90%),5个病灶呈等T1信号(10%)。11个病灶于T1WI序列和他WI序列见栅栏纵行样低信号影(栅栏征)。10例增强扫描患者,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延迟20分钟扫描呈均匀强化表现。结论:MRI在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早期MRI表现。方法:对15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1WI,T2WI压脂,轴位T2WI及Gd-DT-PA增强T1WI。结果:①椎体破坏区呈长T1长T2信号;②)椎旁脓肿呈长T1长T2信号;③早期椎间盘信号略变低,较晚期椎间隙变窄④Gd-DTPA增强可观察寒性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骨内小脓肿或椎旁寒性脓肿,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全部患者行MR T1WI、T2WI序列扫描,11例增强扫描.结果 41例共有52个病灶,均呈结节状或类圆形,1例7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38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低混合信号,3个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5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信号,此46个病灶T2WI均见黑色低信号环影.6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7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脑海绵状血管瘤T1WI、T2WI显示信号多样,但具有特征性.MRI对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对宫颈癌浸润范围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宫颈癌患者均行轴位T1WI(SE),轴位、矢状位T2WI(TSE),矢状位T2WI压脂序列扫描,以及宫颈局部薄层斜轴位T2WI扫描.所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将MRI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MRI术前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准确率为81.82%.结论:MRIT2WI可清晰显示宫颈癌肿瘤侵犯范围(尤其是有无官旁侵犯),对宫颈癌的分期判断客观准确,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磁共振T2WI压脂及T1WI压脂增强序列在肛痈及肛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1例肛痈及肛漏患者均行常规及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经手术证实,对以上各磁共振扫描序列组合对各种类型肛痈、肛漏及其内口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肛痈32个,肛漏26个。对于肛痈、肛漏检出率,矢状位平扫及增强T1Wl压脂序列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平扫及增强T1Wl压脂序列对肛漏、肛痈的检出略高于轴位T2WI+冠状位T2WI序列和轴位T2WI压脂+冠状位T2WI压脂序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位联合冠状位T2WI压脂序列及T1WI压脂增强扫描序列可明显提高肛痈、肛漏临床诊断正确率,为手术方式的最佳选择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MR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肝血管瘤病人行常规MRI、T1WI和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团注Gd-DTPA以2~3mL/s速度注入,并以同样速度推入20mL生理盐水冲洗(推入时间5~10s),再行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显示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较早强化,14个病灶瘤周肝实质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与其他成像序列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临床拟诊为垂体微腺瘤的患者常规冠状位T1WI ,T2 WI ,T1压脂及矢状位T1WI成像后 ,静脉团注GD DTPA10 1~ 5ml后 ,对垂体作同层动态增强系列扫描。用Propak后处理归纳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测量微腺瘤和邻近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强度 ,测量区大小为1mm× 1mm。结果  62 % ( 2 0例 )患者被检出垂体微腺瘤 ,且垂体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信号对比度最明显的时间段为 64~ 96s ,呈明显“充盈缺损”区。其中 16% ( 5 /3 2 )的病例平扫无明显信号差异 ,但动态增强显示出病灶。 3 8% ( 12 /3 2 )排除了垂体微腺瘤。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矢状位T1WI、FS T2WI及轴位T2WI序列扫描,其中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中7例矢状位FS T2WI序列显示连续条状高信号,其中4例轴位T2WI表现为脊髓后索点状、倒V字形高信号,3例轴位扫描平面不在病灶水平;14例中7例矢状位FS T2WI序列病灶显示不清,轴位T2WI序列表现为脊髓后索的点状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病灶均无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轴位T2WI序列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灶显示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MRI 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1WI、T2WI、轴位T2WI扫描,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脓肿的信号变化.结果 (1)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内T1WI上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间有少许高信号改变;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2)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间盘内T1WI上呈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3)椎体变形,脊柱后凸畸形.(4)椎旁冷脓肿在MRI上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或均匀高信号,增强呈环状强化.(5)MRI多平面多参数成像利于发现脊柱结核病变和估计病变范围.结论 邻近多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脓肿是脊椎结核重要的征象.,MRI在发现脊柱结核病变中具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徐天才  熊强  张冰  邢雪莲  朱元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4,(8):87-88,91,F000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序列对鉴别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进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MRCP成像检查,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75例、肝囊肿6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肝囊肿26例,并与MRI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CP成像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69个,诊断符合率95.48%;诊断肝囊肿病灶156个,诊断符合率97.50%;总体鉴别正确325个病灶,鉴别正确率96.44%。全部病例T2WI呈高信号或较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STIRT2压脂呈明显高信号。MRCP序列肝血管瘤信号明显衰减甚至消失,而囊肿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二者形成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充分利用了水的静态特征,免除了增强检查鉴别的繁琐,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化学疗法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我国研制的电化学治疗仪和铂金电针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合理的插针方法和所需电量。效果:106例中有94例血管瘤完全消失(88.7%),7例部分消失(6.6%),5例无效(4.7%)。结论电化学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视为治疗肝血管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丁磊 《中外医疗》2016,(12):91-92
目的:探讨胎儿头颈部血管瘤产前超声声像表现以及胎儿的临床结局。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瘤胎儿60例,将所有胎儿的超声声像特征进行分析,并追踪观察其临床结局。结果6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瘤胎儿中,均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瘤,其中有6例进行引产,54例正常分娩,54例正常分娩患儿中,妊娠后期消肿10例、出生后消肿18例、采取核素放射治疗18例、手术治疗8例,无心力衰竭及死亡现象发生。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头颈部血管瘤胎儿需采用超声声像对其进行严密监测,定期对胎儿进行超声监测防止患儿出现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3.
王琨  陈涛  仝现州  张雷 《中外医疗》2016,(1):115-117
目的 探讨采用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对小儿体表血管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体表血管瘤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儿采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93.33%,90.00%),相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安全可靠,能够有效促使瘤体的生长停止和减退,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内及面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流射治疗口腔内及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993年1月-1999年1月,用PYM注射治疗口腔及面部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等血管瘤450例(528个瘤体)每7-10天注射1次,每次注射含PYM1.6mg/ml的0.5%-1%普鲁卡因1-5ml,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86.89%,好转为12%,总有效率为98.86%。按瘤体个数统计,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的治愈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91.04%、86.05%和78.01%,葡萄酒色斑的基本治愈率只有14.29%。结论:PYM治疗海绵着、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多层CT、低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手术提供最大的帮助。方法对32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CT、MRI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CT及MRI均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随着多层的三维应用。CT对肿瘤与眶壁的关系诊断准确,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增强扫捕均可反映血管瘤病理特性。结论CT及MRI对本病的定位诊断均有重要作用,强化特点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术前提供准确诊断,为手术提供三维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16.
蒋震  刁庆春  陈德宇  李杰  王俊  简国江  张润 《重庆医学》2015,(20):2782-2784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治疗耍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100例IH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普萘洛尔2 mg·kg-1·d-1)和对照组.观察12个月,通过瘤体体积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监测治疗前后2组心率、血耱、血压、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1),疗效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且在3~7个月增长较快(P<0.01).治疗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血糖、血压、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耍幼儿IH临床疗效有效,不良反应少,建议疗程在7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2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情况,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2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结果全组中女性占85.71%(18/21),发病中位年龄40岁;14例(66.67%)无任何症状,放射影像学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影,19例(91.48%)密度均匀,4例(19.05%)有点状钙化;全部行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全组术后平均随诊2.7年无转移复发.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靠病理,手术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Hemangiomas are abnormally dense collections of dilated capillary vessels which are difficult todiagnose being short of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and signs.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hemangioma who demonstrated many of the difficulties in diagnosis and led to misdiagnosis, which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der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technique and bronchoscopic treatment.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first report of hemangiomas with a long pedicel connected to the bronchial wall in the callan that was diagnosed and treated using bronchoscope.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对98例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血常规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均给予"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从0.5mg·kg-1·d-1逐渐增加至4.0 mg·kg-1·d-1,分3次口服,服药前和服药后1和2h监测心率,动态观察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变化及患儿有无相关不良反应,每个月复诊,按4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服药后,98例患儿瘤体均出现不同程度颜色变浅或质地变软,普茶洛尔剂量增至4.0 mg·kg-1·d-1后瘤体性质变化最快。疗效评价,Ⅳ级(优)84例(85.71%),Ⅲ级(好)2例(2.04%),Ⅱ级(中)4例(4.08%),Ⅰ级(差)8例(8.16%)。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优于深层血管瘤(P<0.05)。74例血管瘤患儿痊愈时间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心率下降5例(5/98,5.10%),嗜睡3例(3/98,3.06%),腹泻7例(7/98,7.14%),食欲不振1例(1/98,1.02%),抽搐2例(2/98,2.04%),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4例,继续服药仍然有效。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