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13-2414
目的:探讨ICU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提高早期生存率及护理措施重要性.方法:对64例患者术后ICU密切呼吸系统的监护,循环系统的监护,电解质的监测,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并发低心排3例,术后出血1例,严重心律失常5例,肺不张3例,早期死亡2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危重期ICU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确诊的ⅢA期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术前化疗2个周期结束后20 d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行术后辅助化疗或/和胸部放疗.结果 观察组术前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3.3%(22/30),病期下调率36.67%(11/30).手术切除率观察组为96.55%(28/29),对照组为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24.14%(7/29),对照组20%(6/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6.20%(25/29),3年生存率为62.07%(18/29),5年生存率为31.03%(9/29);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80%(24/30),3年生存率为53.3%(16/30),5年生存率为23.3%(7/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A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铁夫  ;贾煜  ;陈允清 《中国医药》2014,(10):1458-1460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2006至2013年,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胸外科对10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3例分入新辅助化疗组,行术前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4周手术.另外50例分入单纯手术组的患者则先行手术治疗.对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术后1、3、5年生存率行评价.结果 手术切除率新辅助化疗组为86.8%(46/53),单纯手术组为88.0% (44/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 (7/53);病死率为3.8%(2/53).单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 (7/50),病死率为4.0%(2/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 (46/53)、78.0%(32/41)和53.8% (14/26),单纯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34/50)、54.8%(17/31)和26.1% (6/23),新辅助化疗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提高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毅 《中国医药》2013,8(5):600-601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3例)、呼吸衰竭(2例)。80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5.0%),死亡原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脑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76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9±12)个月,心功能I级65例,Ⅱ级10例,Ⅲ级1例;术后心胸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心胸比〈0.70者72例,≥0.70者4例,平均(0.61±0.12);70例恢复正常工作,6例部分工作。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需要加强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心肌保护、术后监护等几个方面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心功能Ⅱ级148例(45%)、Ⅲ级110例(34%)、Ⅳ级70例(21%)。3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16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9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DVR)63例,三尖瓣成形32例,合并冠心病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结果本组研究328病例共死亡9例,病死率2.74%,其中MVR死亡4例、AVR死亡3例、DVR死亡2例。术后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律失常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67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50.71%),死亡4例(5.97%)。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因。结论巨大左心室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的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恰当的手术处理及严密的术后监护对提高提高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行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体外循环的时间为50225 min,主动脉阻断的时间为42225 min,主动脉阻断的时间为42170 min,心脏停止跳动时间为40170 min,心脏停止跳动时间为40170 min,手术中的灌注压为50170 min,手术中的灌注压为5082 mm Hg;50例患者采用重症心脏瓣膜术体外循环管理后,死亡的患者有3例,病死率为6.0%。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心功能差,术中辅助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故对体外循环(CPB)的管理要求较高,专业的体外循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重症心脏瓣膜术患者的救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黄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62-163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9年2月在本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16/9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82/97)、52.6%(51/97)、41.2%(40/97).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结合术后辅助化疗,对提高进展期胃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127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传统根治25例,改良根治44例,保乳手术58例。结果127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5年,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95.3%,5年生存率84.3%。18例出现远处转移,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行保乳患者手术2例3年后出现局部复发,行乳腺切除术,术后放疗。结论乳腺癌手术及辅助全身综合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郑仕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08-109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本院2002年4月~2010年4月收治高龄胃癌患者60例,根据具体情况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27例,姑息性切除25例,其他切除8例,围术期死亡3例(1例死于突发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术后肺栓塞,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其余患者随访5年中,死亡32例(其中2例死于其他器官疾病),5年生存率为43.8%(25/57)。结论:高龄胃癌患者身体情况较差,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早期明确诊断,手术中合理的术式,术后并发症防治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加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因素,为降低早期死亡率和提高手术效果提供一定参考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及成形术的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因素与术后早期死亡的关系,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前体重≥70kg、术前左心房内径≥70mm、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20min,OR值即Exp(B)分别为0.014、34.722、52-318.P〈0.05。结论左心房扩张明显、肥胖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均增加瓣膜置换手术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手术效果临床分析,以指导临床实践及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病变青少年患者2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7例,观察组应用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时行瓣环扩大术,其中25例行Nicks法,36例行Konno法,C组56例行Ross法,对照组进行施行传统单纯换瓣膜手术疗法(主动脉瓣环不扩大),术后复查心脏彩超,评估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各手术参数指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3年,观察组的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跨瓣压差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功能NYHA等级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心功能NYHA等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时行瓣环扩大手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快,促进生长发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开腹手术在疼痛、诊断及疗效上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量、术后随访5年对照两组患者转移率、复发率、死亡率及5年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指数、手术时间比较(t=4.55、5.1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淋巴清扫数量比较(t=2.11,P〉0.05,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随访5年两组患者转移率、复发率、死亡率及5年存活率比较(x~2=5.44、5.66、4.11、5.33,P〈..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具有安全可靠术后预后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整形美容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抽取60例为观察组,在实行乳房改良根治术治疗后,采用腹直肌肌皮瓣方式进行整形手术,其余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单纯实行乳房改良根治术,比较术后5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均均为86.67%,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乳房整形美容技术和乳房改良根治术一样安全,但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膜故障再次手术换瓣临床效果,分析故障原因、手术时机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10年5月行再次手术换瓣患者33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治疗前后对患者行心功能评级,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3例再次手术换瓣患者中,死亡1例(3.0%),32例存活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33例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Ⅰ级0例,Ⅱ级13例(39.4%),Ⅲ级15例(45.4%),Ⅳ级5例(15.2%);术后6个月复查,32例患者存活,心功能分级Ⅰ级16例(50.0%),Ⅱ级12例(37.5%),Ⅲ级4例(12.5%),Ⅳ级0例.术后6个月与术前心脏功能相比,Ⅰ、Ⅲ、Ⅳ级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Ⅱ级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瓣膜故障,再次手术置换新瓣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要注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瓣膜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以便医护密切协作,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实施的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表现、手术过程及术后ICU监测情况,分析发生精神障碍的因素,依个体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50例,死亡2例(4%);术后发生精神障碍5例(10%),均在术后7~15d治愈。出院后随访1—4年,5例均无再复发。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与体外循环(CPB)、环境及个体精神状态密切相关。采用精神干预,适当药物治疗,妥善护理,可在短期内治愈。  相似文献   

17.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回顾心脏外科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瓣膜手术后因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接受ECMO辅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2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51±14)岁;采用静脉-动脉(V-A)转流模式。结果43例(71.7%)成功脱离ECMO,35例(58.3%)痊愈出院。平均ECMO辅助时间59h,平均监护室停留时间4d。主要并发症为出血19例、感染7例、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15例、氧合器血浆渗漏18例、肢体缺血3例。结论ECMO是治疗瓣膜手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的机械辅助方法,及时安装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分为滑动髋螺ST(DHS)、骨股近端髓内钉(PFN)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各30例,各组病例均随访平均约15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关节置换术术后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功能评价,各手术组间的优良率分别为90.0%、96.6%、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置换与DHS、PFN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疼痛轻,恢复快,能早期下地,可减少并发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特别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能闭合复位、预计内固定术后不能早期下地活动及内固定物容易失效的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AF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在全麻开胸直视体外循环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瓣膜置换术。结果7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当天心电图提示:64例患者心律均由AF转为窦性心律,3例结性心律,2例顽固室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40个月无一例死亡,61例维持窦性心律,占87.1%;6例房颤心律,占8.6%;3例房扑心律,占4.3%。结论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RHD合并AF,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是一种安全的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高危因素、原因、转归,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56例接受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例(0.35%)发生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早期破裂2例、延迟性破裂1例。早期破裂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外缝合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内修补方法。1例延迟性破裂在监护室紧急开胸探查证实诊断后,在床边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缝合修补。结果2例死亡,1例存活,存活者为早期破裂患者采用心内修补患者。结论对于左心室破裂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对早期破裂患者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延迟破裂者生存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难题尽早控制出血并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