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叶青  王东升 《中国药业》2009,18(19):67-67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疏血通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冠脉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梁社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64-226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4%,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治疗组为(15.3±3.78)mm/min,对照组为(23.89±5.38)mm/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有效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疏血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观察心绞痛的发作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有明显改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辛伐他汀,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C、TG、LD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辛伐他汀对UAP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及CRP,明显减少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少,UAP患者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华清  张祎萍 《海峡药学》2011,23(12):113-1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辛伐他汀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降脂,抗炎和抗血栓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推测辛伐他汀可阻断和逆转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UAP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90例,给予常规心内科降脂、抗凝等治疗措施;B组85例,在A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4d血浆CRP和Hcy水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A组的80.0%(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浆CRP和Hcy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B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法舒地尔通过降低炎性标记物CRP和Hcy水平起到稳定UAP患者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爱华  苏毅 《河北医药》2005,27(1):37-38
目的 研究C 反应蛋白 (CRP)升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的预后关系及用氟伐他汀干预后的结果。方法 将 1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CRP <4.0mg L的作为A组 ,将CRP >4.0mg L的分为B、C两组 ,C组给予氟伐他汀 40mg每晚 1次干预治疗。结果 A组 6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例 ,无死亡 ;B组 5 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6例 ,死亡 3例 ;C组 5 2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9例 ,死亡 2例。A、B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CRP是炎症反应的指标 ,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RP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预测是否会出现急性心血管并发症 ,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在UA患者中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减少斑块炎症 ,加强斑块的稳定性 ,防止新的粥样斑块形成 ,减少急性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3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倍他乐克等基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连续1月,然后将两组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hs-CRP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血清hs-CRP和TC、TG、LDL-C水平下降,HDL-C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作为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军利 《北方药学》2018,(6):130-13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取72例作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原则分组,对照组(n=36)予以常规疗法,治疗组(n=3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就两组临床疗效与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是(4.43±0.68)mg/L,治疗总有效率是97.22%;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是(7.29±2.19)mg/L,治疗总有效率是83.3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肯定,并对C-反应蛋白有正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海松 《河北医药》2008,30(8):1143-114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糖尿病并U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对照组饮食控制.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血脂及CRP变化,分析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提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糖尿病并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柏年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03,31(4):204-206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浊度法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72例)和对照组95例)血清CRP浓度,同时测定同期UAP组的血脂、血糖等项指标,并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1)UAP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UAP组CRP水平不受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等已知冠心病危险因子及性别的影响。(3)UAP组CRP水平与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记分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CRP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UAP的发病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范肖春  江仙菊 《中国药房》2014,(23):2168-2170
目的:观察逐瘀行气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明确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观察组给予逐瘀行气汤并循证护理。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心绞痛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58.69%)与对照组(5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RP、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Hcy、LDL-C、TG、HDL-C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行气汤能显著改善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且能降低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3.
曹晶  夏大胜 《天津医药》2006,34(10):691-69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性情绪障碍与T淋巴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抑郁组(34例)及对照组(56例),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抑郁组CD8、T淋巴细胞表达HLA-DR高于对照组(26.39±6.17vs22.04±6.61,28.08±9.13vs23.86±9.02,均P<0.05),抑郁组CD4/CD8低于对照组(0.42±0.30vs0.62±0.52,P<0.05)。抑郁标准分与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性情绪障碍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炎症急性期标志物对不稳型性心绞痛的预后意义。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反应蛋白,并同时检测了肌酸磷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入院后第1日所有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醇和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均正常;61.5%患者的C反应蛋白≥5.0 mg/L,其中15例发生心绞痛,1例猝死,9例需冠脉再通。在10名C反应蛋白<5.0mg/L的患者中,未发生猝死及心肌梗塞,仅1名需冠脉再通。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预后不良,并提示炎症是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73例患者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7例给予硝酸甘油15mg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中每日静脉滴注,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行皮下注射。观察记录症状、体征、心电图等。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疗效显著,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硝酸甘油联用能有效增加心肌血流、改善缺血,其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改善微循环并防止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对60例UAP患者进行血清CRP测定,根据CRP水平将60例UAP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28例(46.7%),CRP<3 mg*L-1;B组32例(53.3%),CRP≥3 mg*L-1.30 d内B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50.0%比10.7%,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与UAP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可以认为:CRP对判断UAP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5种用药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中国药业》2011,20(17):50-51
目的比较5种方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红花黄色素)、B组(苦碟子注射液)、C组(丹红注射液)、D组(注射用灯盏花素)、E组(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D,E组的成本分别为1 936.20,1 416.80,2 247.00,1 068.20,2 080.40元,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89%,93.33%,95.56%,82.22%,91.11%,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1.78,15.18,23.51,12.99,22.83。以D组为参照,A,B,C,E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是130.13,31.38,88.37,113.86。结论 B组方案(苦碟子注射液)较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对心肌QT离散度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稀释后静滴,qd;对照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 mL静滴,qd;疗程均为14 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程度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视病情随时做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对心肌QT离散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能显著的改善心肌QT离散度,安全性好;还能显著的降低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栓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反应(UA)的临床疗效,探讨IL-6在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抗栓号对UA患者IL-6的影响。方法: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抗栓号+化学药基础治疗)及对照组25例(化学药基础治疗),对照观察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测定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6无显著性差异(P=0.067)。结论:炎症反应物在UA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栓号治疗U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