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同期行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磁共振成像常规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比较研究对象的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及FIGO分期和平均ADC值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C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平均ADC值,Ⅱa期较Ib、Ⅱb、Ⅲ~Ⅳ期值明显偏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病变中呈高信号,其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宫颈,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扩散加权成像特点,研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宫颈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宫颈癌(高分化8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6例)和19例对照者行1.5TMRI检查并进行ADC值的测定(b值为800s/mm2)。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测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的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平均ADC、rADC值分别为(1.04±0.21)×10-3mm2/s、0.81±0.23,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高分化宫颈癌ADC、rADC值((1.24±0.25)×10-3mm2/s、1.01±0.26)显著高于低分化((0.84±0.05)×10-3mm2/s、0.62±0.05)和中分化宫颈癌((1.01±0.06)×10-3mm2/s、0.75±0.12)。低分化和中分化宫颈癌ADC、r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DC有潜力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结构,以闭孔内肌作参比部位,所获得的ADC、rADC值可以反映宫颈癌的扩散特征,有潜力反映宫颈癌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3T MR DWI)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初诊宫颈癌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短径≥5 mm的转移性淋巴结 (24枚)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92枚)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MeanADC)、最小表观弥散系数(MinADC)、最大表观弥散系数(MaxADC)、淋巴结短径、长径及短长径比,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淋巴结的MeanADC、 MaxADC值、MinADC值、短径及短长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MeanADC值其ROC曲线面积 (AUC)最大为0.828;两组淋巴结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如果MeanADC值以0.778×10-3 mm2/s为阈值诊断宫颈癌患者短径≥5 mm的盆腔转移性淋巴结,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5%,以常规形态学指标中的淋巴结短径取10 mm和短长径之比取0.7为阈值,其敏感度分别为46%、58%,特异度分别为86%、74%。结论 3T MR DWI对宫颈癌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较高;MeanADC值较常规淋巴结形态学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诊断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DWI使用单次平面回波技术,身体相控阵线圈,b=0、400、800 s/mm2。20例非子宫疾病者行盆腔磁共振检查。对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DWI的ADC值分别进行了测量和比较。采用诊断试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3项指标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宫颈癌在DWI表现为弥漫高信号,其ADC值为(0.89±0.07)×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的平均ADC值。子宫颈癌最易受累淋巴结为闭孔淋巴结,DW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4.1%,准确性为91.8%。结论宫颈癌和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和ADC显示更为突出,DWI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宫颈癌DWI的表现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估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测量宫颈癌癌灶ADC值,并以20例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宫颈扩散加权成像做为对照组,测量正常宫颈三层结构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与宫颈癌组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寻找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的最佳ADC值截断点。结果正常子宫颈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内膜信号最高,肌层次之,结合带最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各层ADC值:肌层(1.911±0.305)×10-3mm2/s内膜(1.590±0.311)×10-3mm2/s结合带(1.361±0.203)×10-3mm2/s,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ADC值为(0.924±0.110)×10-3mm2/s,低于正常宫颈内膜、结合带、肌层ADC值(t值分别为-7.438,-7.140,-11.221,P=0.000)。以1.120×10-3mm2/s为最佳截断点,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内膜,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结论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三层结构DWI和ADC值存在差异,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7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3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15例和淋巴血管浸润阴性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检查,比较两组间瘤体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与阴性组瘤体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瘤体平均ADC值取临界值0.851×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3.3%,曲线下面积为0.854;瘤体最小ADC值取临界值0.750×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66.7%,曲线下面积为0.822。对平均ADC值与最小ADC值的曲线下面积进行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探讨MRI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对患者的癌症进行分期,同时,将其与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对不同宫颈癌分期患者的ADC值进行测量,分析患者ADC值与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常规MRI、DWI+常规MRI诊断宫颈癌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7.5%、97.5%,DWI+常规MRI的诊断符合率显著更高,两种方法诊断宫颈癌Ⅲ期和Ⅳ期的符合率均为100.0%,但在Ⅰ期+Ⅱ期的比较上,DWI+常规MRI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M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ADC值均在1.0×10-3mm2/s上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与ADC值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但宫颈癌患者的病灶ADC值(1.05±0.28)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1.39±0.37)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成像技术可以为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提供可靠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患者不同分化程度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ADC值及rADC值的变化及其与宫颈癌细胞增殖活性PCNA、Ki-67的相关性。 方法 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术中病理均进行PCNA以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应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PCNA以及Ki-67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CNA以及Ki-67、ADC与rADC值的相关性。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低分化组ADC值以及rADC值低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5)。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PCNA以及Ki-67表达程度逐渐升高。随着PCNA以及Ki-67表达程度的升高,ADC值与rADC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后发现,ADC值与Ki-67和PCNA表达程度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宫颈癌DWI成像ADC、rADC值的测量有助于评价并鉴别宫颈癌不同病理级别并有潜力作为评价肿瘤增殖程度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宫颈癌(UCC)和正常子宫颈扩散加杈成像(DWI)的特点,研究宫颈癌放化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DWI在UCC诊断及放化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经病理确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 (b=600、800、1000 s/mm2)检查,同时收集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因非宫颈疾病行盆腔MRI检查者40例,对正常子宫颈行常规MRI和横断位DWI(b=600、800、1 000 s/mm2)检查.比较正常宫颈和UCC病灶的ADC值;比较UCC放化疗前后的ADC值.结果:①b=600 ~0 s/mm2,800 ~0 s/mm2,1000~0 s/mm2时,正常子宫颈平均ADC值分别为[(1.799±0.220)×10-3 mm2/s]、[(1.714±0.227)×10-3 mm2/s]、[(1.654±0.223)×10-3 mm2/s],UCC放化疗前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01±0.120)×10-3 mm2/s]、[(0.870±0.133)×10-3 mm2/s]、[(0.840±0.130)×10-3 mm2/s],UCC放化疗后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43±0.225)×10-3 mm2/s]、[(1.470±0.209)×10-3 mm2/s]、[(1.404±0.197)×10-3 mm2/s].②正常子宫颈和UCC放化疗前、后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放化疗后ADC值较放化疗前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b值高低影响正常子宫颈和UCC的ADC值,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DwI对UCC显示敏感性高,b值选择800 s/mm2和1 000 s/mm2较理想.DWI能够区分UCC和正常宫颈组织,可用于UCC侵犯范围的评价,DWI对UCC放化疗疗效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弥散成像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正常宫颈结构及36例宫颈疾病患者(病理证实20例宫颈癌、16例宫颈良性病变)的弥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对比研究,总结宫颈病变的DWI特点。结果正常宫颈内膜、结合带及肌层三层结构平均ADC值为(1.63±0.24)X10-3mm2/s,结合带与肌层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合带与内膜及内膜与肌层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宫颈癌患者平均ADC值为(0.93±0.17)X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的内膜、结合带和肌层三层结构的平均ADC值(P<0.05);宫颈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77±0.23)X10-3mm2/s,与宫颈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在DWI图像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DWI能够区分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良性病变,对宫颈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DCE-MRI、DWI和二者联合诊断(并联)对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78例患者经组织病理证实有53个恶性病灶,以及30个良性病灶。 DCE-MRI诊断出64个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53.3%,准确度79.5%。 DWI诊断出61个恶性病灶,22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4.3%,特异度63.3%,准确度83.1%。二者联合诊断出55个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灶,灵敏度90.6%,特异度76.7%,准确度85.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略有降低,而准确度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特异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可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传统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程度定量分析的能力,评估DWI与DTI在诊断肝纤维化和炎症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58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和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DWI和DTI检查,采用弥散敏感度(b值)为0、800s/mm2的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进行DWI和DTI检查。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平均弥散率(MD),分析两种方法定量肝纤维化分期的能力。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查,按照肝活检评分系统Metavir评分表对肝实质纤维化和肝炎症程度进行分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ADC值MD值变化和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C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39、-0.682,P<0.01);ADC、MD值与炎症分级之间有负相关性(r分别为-0.721、-0.486,P<0.01)。结论 DWI在肝纤维化分期和肝炎炎症分级方面的诊断效能均优于DTI,ADC值可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肝炎活动的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观察心电图对指导洋地黄类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应用电脑随机号的方式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M、N两组,每组均41例患者,设M组为试验组,N组为对照组。对M、N两组患者均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对M组患者施行每天进行心电图检测并进行患者体征观察,对N组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症状的观察,但不进行心电图的检测,直至出现患者不适症状后再进行心电图检测。结果:M组患者出现洋地黄类药物药物中毒于1d、3d提前被发现分别高于N组45.24%和25.96%,P<0.05有统计学意义。M组患者治疗房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7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指导洋地黄类药治疗房颤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如医生对患者洋地黄类药的用量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的差异,探讨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不同时期梗死病灶ADC值及相对rADC值,比较各期rADC值的差异。结果@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梗死灶显示较常规MRI成像更加准确、清晰。②超急性、急性期rADC最低,分别为(63.13±6.39)%、(67.75±7.90)%,亚急性期时rADC逐渐升高,甚至出现假正常化现象,慢性期时明显高于正常水平,rADC与脑梗死病程具有显著相关(r=0.866,P〈0.001)。结论DWI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与ADC值联合应用,有助于及时准确判断脑梗死的分期和病理生理改变,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岩  王颖  张雪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3):278-282,F000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鉴别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医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脑胶质瘤。检查使用的磁共振装置为GE Signa 1.5T MR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扫描的平面2-3个,包括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和(或)T2WI。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在读出、相位编码和层面选择三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取两个b值(b=0 s/mm^2,b=1000 s/mm^2)。轴位扫描,成像时间为40 s。采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 2进行图像资料分析,其通过b值条件不同的2帧图像点对点的计算得到每一像素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图像,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及瘤周T2 WI正常表现白质区的弥散测量值(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分级的关系。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区和2组不同病理学级别的肿瘤之间的弥散测量值用多样本比较方差分析方法。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的弥散测量值间的差异应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42例脑胶质瘤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低级胶质瘤(Ⅰ-Ⅱ级)17例,间变胶质瘤(Ⅲ级)16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9例。DWI对肿瘤的各部分能较好的显示。①低(Ⅰ-Ⅱ)级脑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Ⅲ-Ⅳ)级的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Ⅲ-Ⅳ)级胶质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低于低(Ⅰ-Ⅱ)级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P〈0.05)。③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之间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的恶性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739;r=-0.748,P值均〈0.0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和rADC值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及r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及鉴别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参数与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60例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均行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临床检查,分析评价系数ADC值与分化程度及肿瘤细胞间质比例、病理类型等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ADC值与肿瘤细胞间质比例、分化程度呈现一定负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呈现一定正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的ADC值较宫颈腺癌组显著要低,高分化组患者ADC值较低分化组患者显著要低(均P0.05);肿瘤细胞间质比例≧70%组患者的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细胞间质比例7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与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关系密切,可成为临床评估宫颈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骨转移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病例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行WB-DWI检查,对可疑痛变部位行常规MRl或CT检查。将WB-DWI与常规MRI/CT结果进行比较,再结合临床资料,评价WB-DWI显示骨转移瘤的准确性。结果WB-DWI共诊断67处骨转移瘤,漏诊6处,其中颅骨2处、肩胛骨1处、胸骨1处,腰骶椎成骨型转移2处:误诊2处,均为椎体血管瘤:发现2例肋骨转移,常规CT和MRI漏诊。常规MRl/cT共诊断69处骨转移灶,其中63处病灶与WB-DWI所见吻合。结论WB-DWI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全身骨成像方法,在骨转移瘤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B值DWI双指数函数模式参数在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2例经手术病理或其他方式证实的肝脏结节性病变,其中肝囊肿13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18例,行多B值DWI扫描,B值取0、100、200、400、800、1000、1200s/mm2,测量standard ADC值、单指数函数SlowADC-Mono、Fast ADC-Mono和双指数函数SlowADC-Bi、Fast ADC-Bi的定量值,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除standard ADC外,Slow ADC-Mono、Fast ADC-Mono、Slow ADC-Bi、 Fast ADC-Bi定量值在肝脏结节性病变及正常组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两两比较,Slow ADC-Mono在正常组织与结节性病变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血管瘤与囊肿、囊肿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间及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st ADC-Mono在正常组织与囊肿、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间及囊肿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ow ADC -Bi在正常组织、各结节性病变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st ADC-Bi在正常组织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间、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间、囊肿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指数函数模式的Slow ADC-Bi和Fast ADC-Bi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脏结节性病变的ADC特征,并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