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姜惠敏 《中外医疗》2014,(5):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DVT发生率做比较。结果干预组有1例在术后1周发生DVT(4%)明显低于对照组(R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大大降低DVT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术中护理组(A组,n=26)与常规组(B组,n=24)两组。B组给予常规护理,A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予以术中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情况,记录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率。结果:1A组患者术中、术后DVT总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3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中重度水肿发生率分别为7.7%和0.0%,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33.3%和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减少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感染情况,对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疼痛的缓解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兰岛 《右江医学》2011,39(1):99-10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47.1%[1]。下肢DVT轻者可以致残,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而致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为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我科自2007年9月至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通过采取明确原因、加强预防、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预防性的抗凝治疗等方法给予预防性和干涉性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的预防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预防髋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蔡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在术后的2周内,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的术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术后实施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护患间交流、沟通,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髋关节手术后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以我科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n=40)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与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5.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为(13.41±3.5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13±2.9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手术后向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5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通过早期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方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56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后,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只有3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胀痛,经过及时治疗、护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采取合理可靠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9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DVT与患肢水肿、疼痛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用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可显著减少DV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DVT例数和下肢肿胀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红艳  刘春凤 《吉林医学》2013,34(23):4819-4820
目的:通过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来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对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按摩患肢等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多种易患因素,因此对高危患者术前预防、术中动作轻柔、术后早期锻炼,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等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 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 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对照组术后1 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深静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34.78%;术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5±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85±3.56)d,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术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行髋关节置换手术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髋部骨折及关节置换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4%~70%。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骨折患者增加,需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亦快速增加。DVT形成可导致患肢肿胀、疼痛、溃烂、活动障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重者因合并肺栓塞而猝死,故围术期针对DVT形成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治疗措施非常重要。术前已合并DVT者,手术风险增加,术后易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探讨一种既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渗湿中药汤剂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和B组,手术术式为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渗湿类中药汤剂。给药1周,观察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彩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疼痛评分(VAS)及肢体周径的变化,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数值术后3,7 d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2组VAS评分术后3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益气渗湿法可有效地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已经逐渐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成为常见手术,但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生率为1.3%~25%[1].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因此DVT的预防和护理对THA后的愈合非常关键.本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共行87例THA,术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发生DVT 1例,发生率为1.1%.现将护理干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行髋关节置换术32例的临床资料,给予低分子肝素等综合方法预防术后DVT发生。结果32例中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DVT)5例,约占15.63%,低于相关报道,且未出现严重的肺栓塞,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低分子肝素等综合方法预防术后DVT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及心肺功能,改善静脉回流,明显减少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在术前全面评估、心理护理及指导;术中保证充足的血容量,止血彻底;术后予以抗凝药物治疗,指导其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伤肢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等.结果 全部200例病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9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142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和对症处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7%)低于对照组(5.3%),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防止肾移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光丽琴 《大家健康》2016,(11):245-246
目的:调查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骨科护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过程数据的记录,对两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容易发病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6.00%,而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23.65%,并且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容易发病的原因远远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了容易发病的因素,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及效果。方法:针对92例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1.09%,经积极溶栓治疗,症状消失。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