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先天性单纯性右室流出道狭窄在先心病中并不少见,文献记载出现率可高达13.4%,但因此而发生猝死在我们所查阅的文献中尚未见到。虽冠心病猝死极为常见,但冠心病合并先天性右室流出道狭窄发生猝死亦未见报道。最近我们在法医检案中遇到一例,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左室内异常腱索致左室流出道狭窄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余旭光(抚顺铝厂职工医院)女患,41岁,心慌、心悸、气促,活动后症伏加至五年。查体:血压20/13.3kpa(150/100mmHg),心律整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喷时性Ⅲ级收缩期杂音。二维彩色多... 相似文献
5.
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心前区胸闷、胸痛3小时”入院。2个月前因胃癌行手术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75/60 mmHg,心率116次/分,体温36.4℃,呼吸25次/分,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律齐,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心电图:V3导联异常Q波, V4-V6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100 ng/mL,肌钙蛋白>50 ng/mL,肌红蛋白715.4 ng/mL。临床拟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以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见图1)。患者低血压原因不明,急诊行床边超声心动图(见图2、3):左室心尖部膨隆,运动明显减弱,左室基底部运动偏强,左室流出道梗阻,压力阶差70 mmHg,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辛普森法测得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42%),肺动脉收缩压69 mmHg。术中予以补液升压治疗,但患者低血压难以纠正,遂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术后转至重症监护室。术后4周内患者先后3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其左室心尖形态、功能逐渐恢复,左室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反流逐渐减轻。术后4周时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形态、收缩功能明显恢复(左室射血分数54%),左室流出道梗阻减轻,压力阶差45 mmHg,二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42 mmHg。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明显好转出院。术后8周,门诊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室形态、收缩功能恢复正常(左室射血分数62%),左室流出道梗阻明显减轻,压力阶差16 mmHg,二尖瓣轻度反流。 相似文献
患者,女性,63岁,因“突发心前区胸闷、胸痛3小时”入院。2个月前因胃癌行手术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75/60 mmHg,心率116次/分,体温36.4℃,呼吸25次/分,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律齐,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心电图:V3导联异常Q波, V4-V6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100 ng/mL,肌钙蛋白>50 ng/mL,肌红蛋白715.4 ng/mL。临床拟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以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见图1)。患者低血压原因不明,急诊行床边超声心动图(见图2、3):左室心尖部膨隆,运动明显减弱,左室基底部运动偏强,左室流出道梗阻,压力阶差70 mmHg,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辛普森法测得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42%),肺动脉收缩压69 mmHg。术中予以补液升压治疗,但患者低血压难以纠正,遂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术后转至重症监护室。术后4周内患者先后3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其左室心尖形态、功能逐渐恢复,左室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反流逐渐减轻。术后4周时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形态、收缩功能明显恢复(左室射血分数54%),左室流出道梗阻减轻,压力阶差45 mmHg,二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42 mmHg。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明显好转出院。术后8周,门诊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室形态、收缩功能恢复正常(左室射血分数62%),左室流出道梗阻明显减轻,压力阶差16 mmHg,二尖瓣轻度反流。 相似文献
7.
8.
对14例右室流出道狭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除1例术后并发不可回逆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外,余均成活。术后3年随访患者生活正常。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合理疏通右室流出道狭窄和正确掌握右室流出道扩大口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8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漏诊及误诊原因,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解剖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8例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室流出道疏通术,术后未发现低心排及残余分流,均痊愈出院。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应与法乐氏四联症、双腔右心室等相鉴别。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可经右心房或右室纵切口清除流出道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3 0岁。以心慌气短 2月 ,加重伴痰中带血半月之主诉来院就诊。既往无发热、关节痛史。查体 :BP1 4 .6/9.3 k Pa ,P1 0 0次 /min,R2 2次 /min,呼吸急促 ,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 ,颈静脉无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两肺中下部呼吸音粗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1 0 0次 /min,律齐 ,第一心音稍增强 ,A2 相似文献
11.
<正> 病例男患,52岁。因心悸、气短、咯白色泡沫痰10余年入院。查体:呼吸促迫,脉搏微弱,血压12/9.6kPa。嗜睡,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两肺下野可闻及干湿罗音,心音低钝。肝右肋下6cm,脾未触及。两下肢水肿。X 线示:两肺纹理紊乱,心脏向两侧扩大,右前斜位可见右房向前、后突 相似文献
12.
男,47岁,胸闷气短2年,全身浮肿20天,于1983年5月11日入院。2年前开始有劳力性呼吸困难、气短、胸闷,近一年来咳嗽频繁,时有痰中带血,有时咳血块。1月前面部发紧,10余天后双下肢胫前、大腿、腹部、背部出现指凹性浮肿,上腹部闷胀,纳差,尿少,门诊以“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衰、心源性黄疸、冠心病、房颤”收治入 相似文献
13.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2 9岁 ,于 2个月前出现发热、咽痛、头痛、咳嗽 ,经用抗生素治疗后出现全身乏力 ,心慌 ,胸闷 ,测脉搏 45次 / min,在当地医院就诊。查心肌酶谱示 CPK升高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频发室性早搏 ,给予 FDP、极化液及美西律 (10 0 mg,3次 / d)治疗 ,症状稍有改善 ,但早搏仍多。为进一步诊治 ,于 1999年 11月收入我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咽部无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听诊无干湿性音 ,心界无扩大 ,心率 6 0次 / min,律不齐 ,可闻及早搏 8~ 10次 / m in,有时呈二联律 ,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 ,余无异常。血常规示WB…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基底部显著肥厚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是左室流出道(LVO T)梗阻最常报道的病因。此外,脱水、脓毒症、血管扩张或二尖瓣修复术等其他情况也与LVOT梗阻有关。本文报道1例无室间隔肥厚的患者出现严重的LV OT梗阻,该梗阻发生于对重症胰腺炎休克患者进行儿茶酚胺刺激抗休克的过程中。该病例提示:血容量不足合并由儿茶酚胺引起的高动力状态可导致动态性LV OT梗阻,即使在基线心脏评估无显著改变时。因此,早期检测和积极采取包括终止儿茶酚胺治疗及纠正血容量不足等逆转潜在因素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儿茶酚胺治疗引起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狭窄行换瓣术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增加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因素。方法 :5 0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5 8岁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 ,以左室流出道流速是否显著增加 (大于 2 .5m·s-1)将术后患者分成 2组 ,并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 0例无手术死亡 ,9例左室流出道流速显著增加 ,其中 6例出现了二尖瓣瓣叶的前向运动现象。 2组除左室后壁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外 ,其余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结论 :主动脉瓣狭窄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左室流出道流速增加 ,它与小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流出道内径及增厚的室间隔有着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静脉瘘是罕见的复畸形.现将本院介入治疗取得成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可使心室顺应性、延展性下降 ,是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我院 5 0例年龄≥5 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 ,并以 6 5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受检者为对照 ,旨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和发病年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组 :门诊及住院患者 5 0例 ,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5 0~78岁 (6 0 .94± 6 .4 5 )岁 ,按 1987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中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 32例 ,Ⅱ期原发性高血压 18例 ,其… 相似文献
19.
所谓“哑型”二尖瓣狭窄是指心尖区无舒张期杂音或仅有轻度柔和的收缩期杂音,可称为“哑型”或无杂音的二尖瓣狭窄。我院曾诊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6岁、心悸、气短反复发作十余年,四天前胸骨后闷痛,心悸加重,门诊以“心肌病”入院治疗。查体除心界向两侧扩大,听诊可闻及双肺下散在少许干呜音,心节律绝对不整,强弱不等,心率96次,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肺肝界在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隙,肝右肋下可触及1.0cm、剑下触及不明显,压痛( ),其余检查及化验未见异常。心电图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右心室肥厚顺钟向转位、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74年3月13日片心影似二尖瓣型,左肺动脉段隆突,主动脉结变小,心尖园隆,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0岁,曾于1984年3~5月、7~9月,以游走性关节痛10余年,劳累后心慌、气短2年,间歇性上腹痛、呕吐1月为主诉,两次住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B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