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 5 0例 (6 2只眼 )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结果 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 5 2只眼 (84 % ) ,术后 1月矫正视力≥ 0 .5者5 3只眼 (85 % ) ,角膜散光平均为 0 .75± 0 .2 5 D。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 ,切口小、娩核容易、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屈光状态。方法老年性白内障52例(68眼)。术前应用手动角膜曲率计及眼科A/B超测量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全部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曲率、散光及实际屈光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月,裸眼视力0.5~0.8者51眼(75.00%),裸眼视力〉0.8者13眼(19.12%);最佳矫正视力〈0.5者4眼(5.88%)(检查发现此4眼为老年性黄斑变性)。角膜曲率平均K值44.22±1.45,角膜散光(0.98±0.76)D,与术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屈光度等值球镜(0.10±0.95)D,与术前预测目标屈光度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现代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角膜散光影响较小,手术安全,并发症少。但术后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测值存在差别,应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准确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两种不同术式的效果。方法共95例(103眼)中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出组37例(38眼),超声乳化组58例(65眼),对比观察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散光及并发症。结果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好、成本低、适合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注吸分离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3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5.5mm巩膜袋状小切口人工碎核注吸分离式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与行超声乳化术的对照组25例(30眼)进行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情况对比。结果小切口组术后3d、7d、1个月视力≥0.5者分别为26眼(74·28%)、27眼(77.14%)、32眼(91.42%)。超声乳化组同期视力≥0·5者分别为23眼(76.66%)、24眼(80.00%)、27眼(90.00%)。小切口术后7d、1个月平均散光度为(1.78±1·06)D、(0.89±0.68)D,超声乳化组平均散光度为(1.76±0·98)D、(0.85±0.66)D,二者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术式适应证广,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不需昂贵设备,对组织损伤少,视力恢复快,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 91例(94眼)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71眼占75.5%,平均散光为1.98±1.12D;术后3月矫正视力≥1.0者67眼占71.27%;平均散光为0.59±0.18D,较l周时明显降低.结论 该术式切口小、不需缝线、不需昂贵的医疗设备、视力恢复快、散光小而稳定,而且手术方法易于掌握,适应证广,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8例(88眼)白内障患者进行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伞部病例均采用表面麻醉及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第1wk的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有80眼,占91%,术后1mo的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为85眼(96%).术后患者无1例出现超过1.00D的角膜散光者.结论: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手术具有安全、前房形成好、切口不易渗漏、恢复快、散光度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对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2例(102只眼)白内障分别行小切口手法非超声乳化摘除与超声乳化吸出术,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手法组及超声乳化组的散光分别为(1.58±0.89)D及(1.57±0.88)D,术后最好矫正视力大于0.3者分别为95.02%及95.89%,角膜水肿于术后半个月后均消退。结论术后3个月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无超声乳化仪的基层医院可推广白内障小切口手法摘除术。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效。方法对197例236眼行常规囊外摘出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并对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与超声乳化组结果相似,与常规大切口手术组相比散光较小,视力较好(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是较有效控制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疗效:方法白内障85例(85眼)。表面麻醉。角膜缘切口,不做侧切口,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结果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者56眼(65.88%),术后第2天矫正视力〉0.5者78眼(91.77%):有3眼因有眼底病视力尢改善。结论小切口非超卢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11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一组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超声乳化组及囊外摘出组最好矫正视力≥0.3者分别为75%和69%;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25±0.55)D和(3.72±1.38)D;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分别为10%和20%,后囊破裂分别为5%和8%,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分别为0%和2.8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适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但前者具有散光小、反应轻、视力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许钟毓 《眼科学报》2007,23(4):247-251
目的:观察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118例白内障患者的118只眼,随机分为2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组58只眼与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60只眼。对比观察两种术式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并发症、近远期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成本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且学习曲线短。结论:改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在基层医院的白内障治疗中推广。眼科学报2007;23:247-25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58例186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mo裸眼视力≥0.5者145眼(78%),0.1~0.4者33眼(18%),<0.1者8眼(4%);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11眼,角膜内皮水肿19眼,视网膜脱离3眼,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13眼。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40眼有尿毒症史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3者35眼(87.5%),其中0.5~0.9者27眼,0.3~0.5者8眼;<0.3者5眼(12.5%),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安全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等优点,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眼术后效果.方法 收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9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眼压在14~18mmHg之间,平均为(15.26±1.20)mmHg,与术前眼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05者6眼,0.05~0.3者8眼,>0.3者5眼;术后滤过泡Ⅰ型、Ⅱ型17眼(89.47%),为功能型滤过泡,2眼(10.53%)滤过泡不明显;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肖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58-135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在11.04~19.08(平均14.05±3.24)mmHg。3例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5mmHg左右,用5g/L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36例3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

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 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

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d; 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韩芷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53-175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79例86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其中64例71眼无疼痛,15例15眼胀痛,术中追加一次表面麻醉。平均手术时间为18min,术后1d及1wk视力≥0.5者分别占83%和92%。结论: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手术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规模化手术。  相似文献   

18.
表面麻醉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万灵 《国际眼科杂志》2008,8(3):555-556
目的:评价盐酸奥布卡因(倍诺喜)在大规模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636例(636眼)基层贫困白内障患者在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的配合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途更换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12.16min,术后第1d视力≥0.3者82.3%,术后3d≥0.3者93.9%。结论: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基层大规模防盲中是安全快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