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后,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例,16只眼,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情况.术后随诊4~12个月,平均9.4个月.结果 16只眼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前房角完全开放,眼压非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24mmHg.术后早期并发角膜水肿3只眼,前房纤维样渗出2只眼,无浅前房和后发障发生.结论 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0例(64眼);男38例(40眼),女22例(24眼);急性闭角型36例,慢性闭角型24例.年龄60~80岁,平均73岁.全体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进行了6~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18.38±4.38) mm Hg,术后(10.73±3.10) mm 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t值为4.6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BCVA≤0.05者15眼,占23.44%,术后BCVA≥0.3者51眼,占79.69%.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 CT者46眼,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 CT者36眼;术后前房角可见不同程度开放.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3.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89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治疗,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房角镜下见术后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前房加深.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64眼,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12mo,52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9眼术后眼压〈21mmHg。6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平均1.803mm,术后前房深度平均3.143mm。术前关闭的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虹膜平坦,虹膜周边前粘连的范围明显缩小。64眼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及角膜失代偿。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还可恢复视功能,并能减少小梁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自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3月-2006年6月收治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8例,均伴有晶状体浑浊,未做过青光眼手术,视力〈0.6,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结果22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4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5—2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差,再次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房角粘连闭合〈2/3)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9例(39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用黏弹剂分离前房角。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患眼术后3月眼压平均为(12.6±3.1)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增加。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氪激光及Nd:YAG激光虹膜成形加打孔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2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首次发作者,药物控制眼压后即行Nd:YAG激光及氪激光虹膜成型及打孔术,术后3~14d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治疗前及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视力,并用StratusOCT观察房角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SPSS10.0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眼压由术前的(62.17±14.12)mmHg降至(14.32±3.17)mmHg,前房深度由术前(1.67±0.32)mm加深至(2.86±0.40)mm,房角明显加宽,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对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激光虹膜成形及打孔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开放房角,提高视力。减少青光眼外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减少创伤,改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37只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房角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较术前有所下降;周边前房深度均≥1CT;房角变宽。结论对术前眼压药物控制正常水平,房角关闭范围≤1/2圆周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单纯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对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仅局部用药即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38眼),随机分组,分别施以单纯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各19眼)。结果 两种术式都显著改善了视力(经x^2检验,P〈0.01);视力改善与采用何种术式无关(经x^2检验,P〉0.05)。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前17眼需药物协助控制眼压,术后观察期内无一例眼压升高需使用降眼压药物者。两种术式都显著改善了房角粘连(经x^2检验,P〈0.01)。周边前房深度术前术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t检验,P〈0.01);两种术式问差异无显著性(经t检验,P〉0.05)。中央前房深度术前术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t检验,P〈0.01),两种术式间差异无显著性(经t检验,P〉0.05)。结论 对于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单纯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治疗均可以控制眼压,改善视力,但单纯超声乳化术术后并发症少,而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35例(38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房角分离术,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情况、中央前房变化情况和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患者术前平均眼压(16.91±3.44)mmHg,术后平均(11.82±2.5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平均(2.10±0.19)mm,术后平均(3.31±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 CT者29只眼,术后28只眼周边前房深度≥1CT。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明显缩小。2只眼前房出血,3只眼前房渗出,1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无恶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的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Phaco+ IOL)对原发性房角关闭(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 合并白内障的PAC 24例(24眼)和PACG27例(27眼).药物控制眼压至21 mm Hg以下后,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周边前粘连范围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Z =5.025,P<0.001).两组术后6个月眼压均较术前用药下眼压有显著下降(Z =51.685,P<0.01),两组术后房角周边前粘连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AC组Z=6.120,P<0.001,PACG组Z=2.345,P=0.019).结论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能显著提高PAC和PACG的视力,降低眼压,开放房角,短期内避免PAC的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前房角分离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102例(102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实施前房角镜直视下前房角分离术并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及UBM检查结果。结果视力: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周、3个月、1年及2年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总控制率为97.1%。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小梁睫状体距离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术可以作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6/2019-04收治的急性或慢性PAC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患者31例32眼,小梁切除病史3mo~12a,均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前及术后1、3、6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变化,术后6mo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wk,1、3、6mo眼压(14.38±3.04、18.26±3.12、15.21±2.84、15.42±3.09mmHg)均较术前(36.52±12.26mmHg)大幅下降(P<0.01); 术后6mo BCVA(LogMAR)(0.241±0.148)较术前(0.678±0.297)提高(P<0.01); 术后1、3、6mo中央前房深度(4.18±0.22、4.21±0.24、4.16±0.25mm)较术前(1.45±0.25mm)加深(P<0.01)。术后前房角结构加宽,PAS范围减小,术后3mo后PAS范围未再增大。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126±412个/mm2)与术前(1938±495个/mm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平均及下、上、鼻、颞象限RNFL厚度(65.59±10.71、72.65±13.92、82.74±12.52、58.47±11.18、42.93±13.44μm)与术前(67.47±8.99、74.77±15.73、85.32±11.64、59.65±13.79、44.83±12.55μm)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角膜水肿7眼,前房炎性渗出3眼,经治疗均在7d内消退。无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发生。3例3眼慢性PACG患者术后眼压持续在21~30mmHg,应用1~3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9-03/2021-04期间收治的实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4眼,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形态、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具有差异(Z=-5.126,P<0.01)。术后1d,1wk,1mo眼压分别为16.72±2.12、13.73±1.68、12.87±3.54mmHg,与术前眼压28.67±4.13mmHg比较有差异(均P<0.01)。房角镜检查术后1mo的房角黏连范围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21.32,P<0.01),术后1mo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及小梁虹膜夹角均显著大于术前(t=-3.37、-3.68、-5.61,均P<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满意度高。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虹膜周边前后节沟通术治疗恶性青光眼及具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行虹膜周边前后节沟通术的88例(92眼)恶性青光眼及具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25.7±13.5)个月。结果 恶性青光眼患者术前药物控制下眼压(34.27±12.95)mmHg(1 kPa=7.5 mmHg),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2.94±3.12)mmHg、(13.17±4.54)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患眼药物控制下眼压 (20.50±7.41)mmHg,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3.92±4.39)mmHg、(15.25±4.54)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 (1.67±0.33)mm,术后1个月为(3.35±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周边前房深度均<1/2 CT,术后89眼周边前房深度≥1 CT。术前72眼房角关闭范围>180°,术后房角完全开放38眼。结论 虹膜周边前后节沟通术可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及具有恶性青光眼倾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16.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或术中辅助降压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效果。

方法:收治87例9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时眼压均在45.0mmHg以上,术前通过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处理,眼压能降至25.0mmHg以下者于降压后2~3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60眼),如眼压依然高于30.0mmHg且前房深度尚可者,术前先行前房穿刺降压并于降压后1~2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25眼),如药物降压后眼压仍高于35.0mmHg且前房较浅,则手术时行玻璃体腔穿刺抽取部分玻璃体腔液后再前房穿刺实现降眼压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7眼)。对术前检查和术后6mo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及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等。

结果:随访6mo~2a,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均可控制在20.0mmHg以下,其中有2眼在6mo时需20g/L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术前视力均低于0.3,术后视力:<0.1者5眼,0.1~0.3者22眼,<0.3~0.5者50眼,>0.5者15眼。前房及房角:术后前房均明显加深,房角全部开放者8眼,开放大于270度者23眼,开放≥180度者56眼,开放<180度者5眼。术后并发症:60眼出现较明显的前房反应,其中有16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急性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良好的疗效,能及时控制眼压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前房穿刺或玻璃体穿刺是术前眼压控制不良者有效降眼压手段,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 对24例(32只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 32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3~14个月,术后29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1只眼眼压偏高需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2只眼再次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眼压得以控制.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于绝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相当有效的,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2-01/12诊断为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PACS和PAC及PACG患者共86例86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术前术后记录视力、眼压、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视野及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术中发现19眼(22%)晶状体悬韧带不同程度松弛。84眼(98%)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1者7眼(8%),0.1~0.5者32眼(37%),0.6~1.0者47眼(55%)。83眼(97%)随访期结束时不用药情况下眼压均在10~15mmHg之间。术后前房均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结论: 悬韧带松弛在PACS,PAC,PACG中较为常见。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可有助于控制PAC及PACG患者的眼压,不同程度开放PAC及PACG房角、加深前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