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血小板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例脑梗塞患者分别于发病急性期和稳定期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血中NO含量;用光电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检测正常对照15例.结果 血清中NO含量在发病急性期较正常对照增高(P<0.01).同时,PAgT与正常对照有差异,以二磷酸腺苷作诱导剂的P<0.05,以肾上腺素作诱导剂的P<0.01;而血小板GMP-140在急性期和稳定期较正常对照均有差异(P<0.01).结论 脑梗塞发病急性期随着血中NO含量的增高,导致PAgT受抑,血小板GMP-140水平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与血小板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病初期组,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结果:血清中NO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同时,血小板PAgT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PADP<0.05,PADR<0.01);GMP-140在发病初期和稳定期减低,较正常对照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随着血中NO水平的增高,PAgT受抑,GMP-140水平减低。认识上述病理变化对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提示NO含量,PAgT,GMP-140测定可作为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释放试验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阻抗法与荧光法同步测定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反应;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ATP释放量及血浆GMP-14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GMP-140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而ATP释放量则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浆GMP-140含量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2=0.653,P<0.05;r2=0.47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处于过度活化状态,引起凝血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病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之一。测定血小板聚集试验和血浆中GMP-140含量的水平,及时发现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改变,对于指导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GMP-14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140;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粘附率(PAdT);多智能血液凝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大灶组血小板GMP-140、PAdT、PAgT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01);小灶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周后血小板GMP-140明显下降,PAdT和PAgT均降至正常。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增强;血小板膜表面GMP-140比PAdT和PAgT更准确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MCP-1、GMP-140、vWF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炎症因子变化、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方法:选择35例1级、2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von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血浆MCP-1及GMP-14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3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NO、NOS、PLT、PDW、MPV的含量。结果脑梗死急性期MPV、NOS显著增高(P<0.05);PDW、NO显著增高(P<0.01);PLT显著减低(P<0.01)。NO、NOS分别与PDW、MPV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结论PDW、MPV、NO、NOS的变化值随梗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PLT则随梗死面积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5 例脑梗死患者GMP-140和PAC-1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GMP-140、PAC-1 、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GMP-140、PAC-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并高血压组患者与单纯性脑梗死组患者相比,GMP-140、PAC-1、MPV和PDW水平增高;GMP-140、PAC-1与MPV、PDW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MP-140、PAC-1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表达;GMP-140、PAC-1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都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CRP、D-Dimer、PAgT、Hcy水平,并选取52例健康对照组作比对。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中CRP、D-Dimer、PAgT、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患者的CRP、D-Dimer、Hcy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I患者血中的CRP、D-Dimer、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4)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血中CRP、PAgT、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含量虽然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RP、D-Dimer、PAgT、Hcy是ACI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患者血中CRP、D-Dimer、PAgT、Hcy对ACI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和血栓前体蛋白(TpP)含量测定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发病后24h内就诊的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分别测定GMP-140、TAT、TpP、F1 2,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患者血浆GMP-140、TAT、TpP、F1 2增高,说明ACI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有助于早期诊断。结论血浆GMP-140、TAT、TpP、F1 2联合测定,有助于早期判断ACI患者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55例HUA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GMP-140、PAF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HUA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结果表明:HUA组的尿酸、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UA组的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HUA组GMP-140、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UA组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尿酸分别与PAF、GMP-140、P-LCR、PDW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879、0.310、0.460,P<0.01或P<0.05)。以GMP-140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酸、肌酐、P-LCR尿素氮进入回归模型(调整后R2=0.822);以PAF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回归模型(调整后R2=0.451)。结论:HUA与血小板功能改变关系密切,在心血管疾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冬青 (DQ)和力抗栓 (TP)对血小板聚集率 (PAgT)的影响。 方法 :对 10 0例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住院脑梗死患者分别口服冬青 5 0mg 2次 /d和力抗栓 0 2 5g 1次 /d 4周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治疗后两组 1min、5min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但是两组间统计学上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冬青对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脑梗死患者与力抗栓有同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惠珍  魏艳静  卞红磊  白希瑞 《临床荟萃》2004,19(21):1246-1248
目的 探讨中药溃结露 (KJL) )对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 4 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 (SASP)组和溃结露两个治疗组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栓素B2 (TXB2 )以及血小板黏附功能 (PAdT)、聚集功能 (PAgT) ,并设 30例正常对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治疗前的PAdT、PAgT、GMP 14 0、TXB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 2周后 ,两个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 ,有效率分别为 95 .5 %、9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个治疗组的PAdT、PAgT、GMP 14 0、TXB2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两个治疗组的血小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溃结露能够抑制血小板的活性 ,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血小板聚集的关系及使用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进行干预对高尿酸血症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B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22例(C组),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冠心病者40例(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A组),测试并比较各组血小板聚集率(PAgT);利用苯溴马隆对血尿酸大于478 μmol/L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疗程20 d,对比治疗前后的PAgT变化.[结果]B、C、D三组患者的PAgT较A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采用苯溴马隆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重视高尿酸血症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42)、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AD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Aβ1-42蛋白水平,采用比浊法检测其PAsT水平。结果:AD患者Aβ1-42水平为(38.5±12.4)Pg/ml明显低于于对照组(56.6±14.2)Pg/ml(P〈0.01),PA盯水平为为(64.2±13.5)%则明显高于对照组(53.6±7.6)%(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PAgT呈明显负相关(r=-0.439,P〈0.05)。结论:动态检测AD患者血清AB1-42、PAgT水平的变化,在AD临床诊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脑梗死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超声治疗(常规药物+超声+激光),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GMP-140和vWF的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且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vWF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超声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GMP-140和vW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接近正常对照组;超声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治疗后GMP-140和vWF降低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GMP-140和vWF可能共同参与了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超声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GMP-140和vWF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对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Hcy、PagT、血压、体质量、身高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子。结果合并脑梗死组Hcy、Pag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和PagT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PagT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cy、PagT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Hcy、PagT水平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王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60-246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的血尿酸(UA)、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HD发生的关系。方法对2008~2009年收治的89例CHD患者(CHD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UA、Hcy、PAgT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UA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及PAg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UA、Hcy浓度及PAgT变化,对CHD治疗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海陵  阳小云  侯敢 《中国康复》2004,19(4):209-2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超声治疗前后一氧化氮 (NO)、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和vWF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未使用抗血小板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35例 (冠心病组 )进行超声治疗。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NO、GMP 14 0和vWF含量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血清NO水平、血浆GMP 14 0和vWF含量 ,超声治疗前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1) ,治疗后冠心病组NO水平及vWF含量接近正常组 ;血浆GMP 14 0有所下降 ,但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且患者超声治疗前血清NO和血浆GMP 14 0、vW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 ,并与NO可能共同参与了冠心病发展过程 ,超声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可能是NO、GMP 14 0和vWF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