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根芩连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芩连汤见于《伤寒论》34条 :“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 ,具有轻清解肌、清热止利功效 ,用于治疗太阳表邪内陷所致肠热下利证。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葛根芩连汤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解痉、抑制胃肠运动、抗缺氧、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 ,取得了明显疗效 ,现将葛根芩连汤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进展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1.1 解热作用 许氏 [1 ] 用徐淑…  相似文献   

2.
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述及下利条文有60多条,方有20余首。现综合分析如下:一、实热型:多由邪热侵犯肠胃;或素体阳盛,邪从热化所致。其中,有太阳病误下邪陷阳明的葛根芩连汤证,少阳邪热内迫阳明的黄芩汤证,阳明府实、热结旁流的承气汤证,肝经湿热的白头翁汤证。1、太阳病误下邪陷阳明之葛根芩连汤证:表证误下,邪热内陷,阳明热盛,迫津  相似文献   

3.
湿热型痔疮主要病机为湿热邪气闭阻魄门,葛根芩连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善治湿热交结壅滞之证。随着玄府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深化,本文通过医案两则从开"魄"之玄府的角度来阐释葛根芩连治疗湿热型痔疾的作用原理及相关的治法。  相似文献   

4.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原本用于治疗邪热内陷之协热下利。通过梳理近10年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其治疗范围不断扩大,远超出原方之治。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葛根芩连汤在适用病种、剂型、给药途径方面有广泛、多样的应用,惟须辨证精当,随证配伍,在多类疾病中可获良效。胃肠为市,具有无物不受的特性,故脾胃易伤,营卫失调,气机失和,湿瘀内生,变生火热,为病广泛。而葛根芩连汤具有表里两解、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发散郁火之功,适用于湿热、痰热、瘀热、郁热、火热证,故对消化道、上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关病证疗效显著,亦见于妇科、儿科、皮肤病等证治。葛根芩连汤药简力宏,作用广泛,且安全有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辨治特色,可为多种慢性病防治提供借鉴与支持。参考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治疗的下利证,包括痢疾和泄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治疗下利证的方剂颇多,且疗效显著,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笔者根据其不同的方剂,归纳以下证型。1湿热下利证《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主治“利遂不止”,白头翁汤主治“热利下重”,黄芩汤主治“自下利”,《金匮》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后下利虚极”等,均是治疗湿热下利证的方剂。其中,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有清热燥湿,解表止利之功效,主要治疗湿热痢疾和湿热泄泻兼有表证。据现代研究,本方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能抗菌消炎,解热止痛,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6.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4味药组成 ,见于《伤寒论》34条 ,原文为“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 ,主治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 ,喘而汗出的病证 ,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 ,表证尚在 ,医反误下 ,邪入阳明之腑 ,其汗外越 ,气上奔则喘 ,下陷则利 ,故舍桂枝而用葛根 ,专治阳明之表 (葛根能升阳明清气 ,又为治泻圣药 ) ,加芩连以清里热 ,甘草以调胃气 ,…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医药大学董建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脾胃病专家,对于仲景方药娴熟于胸,因此在以后脾胃病的治疗中得心应手,每获桴应。现撷其要者,整理如下。1 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董老尝谓:一部《伤寒论》,虽为外感伤寒而设,但却奠定了脾胃病分型及辨证论治的大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脾胃病辨证论治之纲,而且创制了大量卓有疗效的方剂。《伤寒论》专列了“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以白虎汤治疗阳明经病实热证;以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病实热证。在其他篇章中,涉及脾胃证治随处可见。如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治疗热痢,白通汤治疗虚寒…  相似文献   

8.
姚珍 《大同医专学报》1997,17(2):32-33,49
本文对《伤寒论》下利的辨证论治分析,临床可归纳为,表证下利,邪热下利,里寒下利,滑脱及泌别失职下利,寒热错杂下利五种类型,其中表证不利的汤证有,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桂枝人参汤,邪热下利的汤证有,黄芩汤,白头翁汤,猪芩汤,大承气汤;里寒下利的汤证有,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桃花汤,下焦滑脱及必别失职下利的汤证有,赤石脂禹粮汤及五芩散;寒热错杂下利的汤证有,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别名阳旦汤释义及临床意义胡剑北,赵建敏(中医文献研究室)(合肥庐阳饭店医务室)桂枝汤是著名的辛温解表方剂,首见于《伤寒论》,其别名又称阳旦汤。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载:"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  相似文献   

10.
葛根黄芩黄连汤与猪苓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前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主治外有表邪未解,邪热入里证,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汗出而喘,舌红苔黄,脉数等。后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主治伤寒之邪传里化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有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症。  相似文献   

11.
论《伤寒论》之“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之"坏病",现均理解为"变证",不属六经范畴,可按照《伤寒论》第16条,其原意应指病仍在太阳,并非变证。细考之,"坏病"的原意,是指太阳病经过误治、或病人具有某种特殊体质、病证不按常规演变、因而需要观察证候变化以作相应治疗的一类病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本义并非能够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因为未经过误治的病证能预测疾病的传变,而坏病不能预测才需要随证治之。以此思想理解《伤寒论》太阳病篇17至30条,可发现原文顺序的有机联系,是坏病证治的具体示范。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源出《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病发汗后,见脉浮,小便不利,水蓄气化不行,表亦不解之证所设。后世医者以五苓散加减,如四芩散、胃苓汤等治疗多种病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葛根是临床常用中药,《伤寒论》中以葛根为君药组成的名方有葛根汤、葛根芩连汤等。本文介绍了中医儿科临床实践中辨证应用葛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泄泻及湿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是汉朝张仲景的临床医学实践论著,为了理解大青龙汤经文之原义,可先略探其前文之内容。论中《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篇的中心内容,可总括为是环绕太阳病“有汗”的桂枝汤证为核心,作一辨证论治的示范典例。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论文第31~41条为第一段,是太阳病以“无汗”为中心的辨证论治内容。而文中31~34条是论葛根汤证的辨治,(按。葛根汤亦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以承接上篇桂枝汤之论治)第35~37条论及太阳病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是讨论太阳中风表虚证兼证证治的原文.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药效学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我认为此条方证不合,实有传抄错漏之嫌。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伤寒论》一书言简意赅,且成书于战乱时代,难免散失不全,故常须采取上下连贯和前后互参的读法,方不违背仲景本意。我们研究34条,应与32条、33条连贯看,还要与167条合参。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条:“太阳与  相似文献   

18.
理中丸首见载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及《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治疗伤寒太阳病下利不止,或寒性霍乱之患者。后世医家化丸为汤,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用药简练,配伍精当,疗效卓著。笔者在临床中,在该方的基础上,创著几方,运用于下利,血症、腹痛、黄疸等病,疗效可靠,兹介绍于下: 下利脓血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伤寒论》下利的辨证论治分析,临床可归纳为,表证下利,邪热下利、里寒下利、滑脱及泌别失职下利,寒热错杂下利五种类型。 其中,表证下利的汤证有,葛根汤、葛根苓连汤,桂枝人参汤;邪热下利的汤证有,黄芩汤、白头翁汤、猪芩汤、大承气汤;里寒下利的汤证有,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桃花汤;下焦滑脱及必别失职下利的汤证有,赤石脂禹余粮汤及五芩散;寒热错杂下利的汤证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乌梅丸二十个汤证。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