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一,熊×,女,17岁。1976年7月5日入院。患者腹泻、解粘液便,日5~7次,已3天。经治疗后腹泻停止。但又出现不大便、恶心、腹胀痛已3天余,可见肠形。腹透发现肠管充气,可见到三个液平而。诊为肠梗阻。速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5克、元明粉12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炒莱菔子10克。早、晚各一剂,次日解硬块样大便2次,腹部胀痛减轻,继用调胃承气汤:大黄10克、元明粉8克、甘草4克,二剂治愈。例二,龚××,男,7岁。1979  相似文献   

2.
曾××,女,21天。1974年5月13日诊。母诉:生后3天至今,每小便时即有大便随尿而出。检查患儿一切正常,唯小溲即啼哭不止。此系交肠病,俗称粪漏,乃因膀胱与大肠有窦孔相通所致,古人多用五苓散治疗,今投之以冀获效。随处方如下:茯苓、泽泻、白术各5克,猪苓4克,车前子(包煎)、海螵蛸各6克,黄连15克。以水150ml,煎取60ml,分6次温服。上方服2剂后,小便中排泄大便之症即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口舌生疮宋×,男,29岁。口舌生疮已4天,局部化脓,伴口热烦渴,夜寐不安,溲黄便秘,脉数有力。治宜清心泻火,投泻心汤加味:黄连10克黄芩15克大黄10克生地20克竹叶心10克木通15克,水煎服。2剂后,便道热减,口舌疼痛减轻。原方大黄减至5克,继服3剂,诸证消失,口疮治愈。鼻衄蒋×,男,31岁。1982年夏日来诊。近日鼻衄数次,劳动用力或晒太阳时均鼻血自流不止。经五官科检查,鼻无异常。头昏脑胀,心烦多梦,鼻  相似文献   

4.
-.妊娠急性阑尾炎高××,女,24岁.于1991年4月23日入院.患者于昨夜11时突发上腹部疼痛,今晨疼痛部位转移到右下腹,伴恶心呕吐.检查发现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体温39℃,血白细胞15×10~9/L,中性0.90.诊为急生阑尾炎伴妊娠6月.经使用青霉素等药物,病情未控制.面色红赤,少腹灼热,痞硬,且大便秘结4日不解,小便黄,舌红绛,苔薄黄省津,脉弦数.证属热毒内聚,蕴结肠道,腑气不通发为肠痈.治宜清热解毒,通腑泄热,兼益肾护胎.方拟黄连解毒汤合寿胎丸加减:生大黄(用开水泡服,得泄则停用)、黄芩各10克,黄连12克,黄柏,杜仲各20克,炒扼子15克.银花、红藤、续铀各30克,水煎服,服上药一剂,次日泄大便2次,疼痛得解,于前方去入黄加白芍,甘草2剂后腹痛消失,体温、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炒扼、柏等苦寒之品,加四君子汤以调理善后,疗愈出院.追访观察至今未复发,产后母子均  相似文献   

5.
黄××,女,4岁。1989年9月11日初诊。患儿阴道流血水伴外阴生小疙瘩40余天。曾经多处诊治无效,而来我院求治。查:外阴潮红、稍肿,伴生粟米样颗粒疹,阴道口见少许血性液体流出,处女膜完好。舌苔薄腻、舌质偏红,脉小数。中医辨证:邪毒外侵,引动肝经湿热下注。诊断:阴蚀。治宜清热利湿。处方: 1.龙胆草、山栀子、黄芩、春柴胡、木通各5克,生地黄、车前子(布包)各10克,泽泻6克,甘草4克,黄连3克。水煎服,3剂。2.苦参、白芷、黄柏、地肤子、当归、蛇床子各15克。水煎冼患处,每日2次,3剂。9月17日二诊:诸症明显好转,血水转成黄  相似文献   

6.
病例一:杜××,男,42天,病历号9551。患儿自生后食奶即吐,曾在北京市××医院做钡餐造影诊断为“新生儿胃扭转”,经体位治疗及改变饮食均无效,于1978年4月10日来我院门诊治疗。就诊时每日呕吐7~8次,面色萎黄,腹胀,夜眠不安,多啼,大便干,尿黄,苔薄白,脉沉滑。中医辨证属胃肠秽恶不净,升降失调,治以除秽化浊、降逆止呕。方药:法半夏6克,麦冬6克,沉香面1.5克,柿蒂6克,伏龙肝10克,钩藤5克,蝉蜕1.5克。另脐风散(方见文后注)2包,分2天服,每日1包分冲。患儿服药2剂后,大便泻下、腹胀减,3剂后呕吐由每日7~8次减为每日2~3次.再拟前方减脐风散,加党参5克。再进4剂后仅偶有呕吐,面色好转,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敷脐外治法,治疗婴幼儿腹泻2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男135例,女97例;年龄2月~3岁;腹泻每日4~10余次不等,大便呈黄绿色稀水,伴不同程度脱水呕吐,大便镜检有脂肪球和少量白细胞,大多数腹泻患儿病程短,故未作大便培养,其中10例患儿病程迁延1个月,大便培养均阴性。治疗方法黄连、吴茱萸、木香各2克,肉桂、苍术各3克,共为细末,用食醋调做成饼块状约2×2 cm大小,置于脐孔上立即以5×5 cm胶布或伤湿膏严封,并用手轻轻按摩片刻,每隔日换药1次,连用2次,4日为1疗程,效果不显者则改为其它疗法。敷脐药治疗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1.适用于婴儿腹泻的轻、重型及迁延型,相当于中医伤食、风寒、湿热、脾虚型腹泻,对肠炎失水严重者加抗生素和补液疗法。2.患儿脐周皮肤破溃、糜烂暂不用。个别患儿贴敷后脐部皮肤  相似文献   

8.
张××,女,3岁。1990年8月初诊。患儿腹泻10天,刻下大便日行三四次,呈蛋花水样,腹不痛、稍胀,食欲减退。苔薄白微腻。大便检验示脓细胞+。诊为小儿腹泻。给予止泻敷脐方加黄连3克,外敷脐部。药后症情逐渐改善,连用5次而收全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自制“驱蛔汤”治疗蛔虫病86例,其中胆道蛔虫11例,肠道蛔虫66例,蛔虫性肠梗阻9例。经治疗后,除1例胆道蛔虫并发阻塞性黄疸服药2剂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其中71例服1剂痛止、2剂排虫,14例服3剂而愈。乌梅20~30克,花椒3~5克,大黄5~10克(后下),枳壳3~6克,黄连2~5克,鲜苦楝根白皮(去粗皮)30~60克。一日1剂,水煎,日分二次服。有中焦寒象者加干姜3~5克,大便溏者大黄减量。郑××,女,10岁。198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两天前感脐周隐痛不适,一天前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痛及右肩,时欲呕吐,曾吐蛔虫1条。纳差便结。体查: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腹软,可扪及条索状物。脉弦缓,舌淡苔薄白。诊为胆道蛔虫。取上方,1剂痛  相似文献   

10.
病例一:患者杨××男三岁荣阳县城关人。患儿发热,待续数日不退,午后热甚,间或目瞪拳握,时而角弓反张,医者遍用抗菌消炎、镇静、补液等药治之,病势不见好转。观病儿面红气粗,舌苔厚腻,闻口中有食臭味,腹胀,脉滑数。征其因,患儿偏食,合乎胃口不厌其饱,多食后睡觉。诊断为阳明腑实之证。处以大黄6克二丑1.5克川朴6克芒硝1克内金3克莱菔子3克煎服。并以羚羊角粉少许、琥珀粉少许,合而调服,一剂大便泻下三次,除硬粪外,尚有粘冻脓痰之物。热势大减,痉稍平,再剂上方去二丑、莱菔子,  相似文献   

11.
土茯苓大黄汤治带状疱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近年来用自拟土茯苓大黄汤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经反复验证,疗效迅速可靠。自拟土茯苓大黄汤:土茯苓120克,大黄、银花、连翘各30克,黄连、黄柏、生地各10兜。邓××,女,66岁。1986年7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疗方药:茵陈、败酱草各30—90克,板蓝根20克,焦白术12克,猪茯苓、紫丹参、车前子各15克,泽泻10克,炒麦芽30克,大黄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肝区痛加川楝子、醋元胡、制香附、广佛手、柴胡、郁金;热势重加生山栀;大便干用生大黄,大便溏用制大黄;湿热并重加黄连、滑石;恶心呕吐加砂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1973年4月曾治一4岁男孩,脱肛半年余,数易医,皆用补气升陷方药,非但不效,痛苦反剧。家长述:大便时溏时干,须努责方解,肛门随之脱出寸余,色鲜红,便后须揉按方可回纳,患儿形体壮实,唇舌鲜红,苔微黄,辨为湿热积滞大肠。投以葛根10克、黄连4克、黄芩6克、大黄1.5克、甘草4克、厚朴6克、枳壳5克、白芍5克,水煎服,一剂即效。同年8月再以此方二剂治一3岁脱肛男孩,亦效,至今未发。可见小儿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自拟“和肠饮Ⅰ号方”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30例,大便镜检:27例有脂肪球,10例有少量白血球。年龄最小7月,最大2岁。脱水程度:重度13例,中度12例,轻度5例。经治疗后,全部治愈。服药最少1剂,最多3剂。其中15例配合输液。和肠饮Ⅰ号方:粟壳、牡蛎各10克,乌梅、白芍、五味子、麦冬、葛根、连翘、山楂、神曲、茯苓各6克,黄连、甘草各3克。水煎频服,宜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不出现呕吐为度。方××,男,1岁半。1987年12月8日入院。呕吐3天,腹泻1天。症见呕吐频繁,随  相似文献   

15.
例1.苟×,男,25岁。于1987年9月初旬,大便不通三日求治。患者素体壮实,病前因饮酒后,出现脐腹部胀痛,两天未进食。面赤目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此乃实热蕴结之大承气汤证。方用:大黄、芒硝(冲服)各12克,厚朴、枳实各6克。1剂服完,大便  相似文献   

16.
魏××,男,20岁。1991年3月诊。唇舌红肿溃烂三天,伴口干口臭,疼痛明显,难以进食,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略弦。属胃有积热,火气上攻证。治宜清胃凉血。拟清胃散加减:黄连、生地、丹皮、牛膝各15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大黄10克,升麻6克,麦冬15克。全方共奏清胃火,凉血热之效。服药5剂而愈。  相似文献   

17.
【脐疝】邵××,男,3月。1991年1月25日诊。患儿生后即见脐部突出,如鸡蛋黄大,按之有声,哭闹时突出更甚,曾在某医院用压脐法包扎,但解开即突出如常,大便正常,苔薄白。治拟行气散结。予广木香2克,小茴香、苏梗各3克,枳壳、桔核各5克。3剂后愈,迄未复发。〔按〕脐疝是新生儿的脐部疾患之一。《证治准绳》认为:“初因洗浴,系脐不  相似文献   

18.
案一:顾××,男,15月。1987年5月15日初诊。患儿系人工喂养,经常腹泻,近3月来,每在便后脱肛,初起尚能自行回缩,现逐渐加重,大声笑闹亦致脱肛,且须家人用外力上推才能回缩。诊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谷不馨,大便溏薄,日行2~3次,自汗,小便正常。舌淡胖,苔薄白。证属脾阳不足,中气下陷。治拟温中健脾,益气升提。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 炒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0克,炙黄芪20克,煨诃子6克,干姜、陈皮、炙甘草各4克,柴胡、升麻各3克。5剂。每剂浓煎200毫升,分4次服完。药后纳谷增,大便调,自汗止,唯脱肛  相似文献   

19.
一、便秘二××,男,72岁。1986年8月12日诊。患者大便四五日一行,时已半年。虽用番泻叶、大黄泡饮,但只能解一时之快,药停则便下如栗,临厕努挣,痛苦不可名状。伴有脘腹胀满,暖气方舒,矢气频多。虑其年事已高,津液匮乏,气机不畅,大肠运化失司。治当理气畅中,增水行舟。处方:柴胡10克,枳实15克,白芍30克,甘草、麻仁各10克,生地15克,麦冬、玄参各10克。三剂。二诊:药进一剂,解下羊屎状大便十余粒,继下稀便,臭秽难闻,脘腹顿觉舒适。三剂进毕,大便已每日保持一次。随访至今,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20.
腹泻小验方     
<正> 方药配制1、小米200克,铁锅内小火炒糊存性,大枣200克,洗净去核烘干成炭存性,鸡内金100克制成散剂。每次服2—4克,日三次。2、山药、白术、车前子各20克,加水6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日一剂,小儿酌减。病例介绍张××,男,4岁。腹泻七天,纳差,手足发冷,大便呈稀糊状,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夹有粘液,每天十余次。大便常规化验,可见有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