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骶尾部疼痛患者摄骶尾骨正侧位DR片,后行螺旋CT骶尾部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骶尾骨正侧位DR片均不能发现明显的病变;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5例发现明确的骨折征象,1例确诊为发育异常,1例确诊为尾部囊肿。结论 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全面、立体地显示骶尾骨及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骶尾部疾病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B)分别独立阅读CT图像(首先阅读轴位图像,1个月后阅读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并进行可靠性评分(1分:可靠性弱;2分:可靠性中等;3分:可靠性强),记录阅片评估时间。比较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可靠性评分及阅片时间。结果 医师A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分别为82.69%和96.15%(χ2=7.00,P=0.0082),医师B分别为78.85%和86.54%(χ2=4.00,P=0.0445)。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2.46±0.67和2.65±0.69(t=3.48,P=0.001),医师B分别为2.40±0.72和2.71±0.57(t=4.76,P<0.001)。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时间分别为(298±47)s和(304±42)s(t=0.70,P=0.49),医师B分别为(210±39)s和(224±52)s(t=1.46,P=0.15)。结论 较之CT轴位图像,MPR图像可提高机械性SBO移行带的定位准确率和可靠性,且阅片耗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检查合理方案及其价值。方法对连续540例无明确外伤史的腰腿痛患者行多层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范围从胸12至骶1。所有病例均利用容积数据重建腰椎间盘横断位、全腰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观察有无明确的椎弓峡部裂。结果540例中,5.37%(29/540)能明确显示共54处峡部裂。20例伴相应椎体滑脱。矢状位清晰、直观显示了所有裂隙的特征及伴随改变。全腰椎横断位亦显示了所有裂隙,但效果较矢状位差。冠状位、椎间盘横断位分别显示51.85%、7.41%的裂隙。结论多层螺旋CT全腰椎矢状位容积重建是显示腰椎峡部裂的最好方法,应将其列为腰腿痛患者腰椎多层螺旋CT检查的常规重建项目。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多层螺旋CT的MPR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MPR在肿瘤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横断位薄层。棘突征、短毛刺征的显示率与横断位薄层大致相同;空泡征的显示率反而较横断位薄层低。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对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功能在CT引导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提高肺内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50例因肺内结节拟接受穿刺活检患者分为两组:MPR重建图像参照组与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MPR重建图像参照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冠三方位重建,指导穿刺进针轨迹;轴位图像参照组使用常规轴位图像定位。记录两组在术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PR重建图像参照组25例患者成功取到活检组织。轴位图像参照组1例因肺大泡破裂导致穿刺失败,余24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MPR重建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1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3例,少量气胸患者1例;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3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4例,少量气胸患者6例。 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功能的使用有助于术者在穿刺活检术中准确把握进针方向,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例经超声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MSCT平扫及薄层增强扫描,并以MPR技术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沿胆总管走行方向斜位重建,然后与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进行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定位诊断超声为89.05%,MSCT MPR及MRCP均为100%;病因诊断超声为80.1%,MSCT MPR为97.0%,MRCP为92.0%.结论 MSCT M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定位诊断能力高于超声,与MRCP相同;病因诊断能力明显高于超声,略高于MRCP.MSCT MPR技术可以显示胆管腔内的肿物,结石等病变形态,显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小肠疾病患者行MSCT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小肠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小肠肿瘤20例,其中腺癌10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分叶状肿块,近端肠道梗阻;间质瘤8例,表现为富血供的大肿块而无肠道梗阻;淋巴瘤2例,表现为小肠壁不均匀增厚,而肠腔反而扩张。小肠黏连性梗阻28例,表现为近端肠管扩张明显,远端肠管正常,梗阻远端移行处逐渐变细,部分呈鸟嘴状狭窄。Crohn病6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壁全层或分层样强化和梳状系膜血管。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6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迂曲、纤细不规则并有钙化斑块,分支明显减少;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4例,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肠壁增厚、靶样强化,肠系膜水肿。结论:MSCT能全景式、多方位展示小肠肠道、肠系膜和系膜血管,可对小肠病变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SGI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所有病人中主动脉夹层 3例、主动脉瘤 2例 ,所有重建的大血管均能清晰的显示其主干及其 2 ,3甚至 4级分支。结论 MS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重建卷积函数对肋骨图像质量及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30例确诊肋骨骨折患者的CT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依次应用B10、B20、B30、B40、B50、B60、B70、B80、B90九个卷积函数重建,分别在9组图像的同一层面测定肋骨及邻近肌肉区CT值及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对9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记录肋骨骨折的类型及数目,而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随着B值的增加,9组图像的噪声呈线性上升,SNR、CNR呈下降趋势;(2)B70重建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是4.83±0.28,与其他B值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7,P=0.000);(3)B50B70重建图像的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8.07%,与其他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31、0.008)。结论 B70卷积函数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其他函数重建,可以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对比低剂量腹部和盆腔增强扫描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与常规剂量下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和剂量减低率。方法 31例患者接受腹部和盆腔增强常规剂量CT扫描、FBP重建;复查时,接受增强低剂量扫描、40%ASIR和MBIR。由2名医师通过锐利度、噪声、伪影和诊断接受度对图像进行评分,并测量噪声值和CT值,计算SNR。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剂量减低率。结果 低剂量扫描的DLP值和CTDI值分别为(328.95±206.35)mGy/cm和(7.96±4.30)mGy,而常规剂量FBP重建的DLP值和CTDI分别为(689.27±339.63) mGy/cm和(16.81±7.19) mGy。对于腹部和盆腔脏器,低剂量MBIR图像比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有更低噪声值和更高SNR (P均<0.0167)。低剂量40%ASIR图像和常规剂量FBP图像的客观评价结果相似(P>0.0167)。MBIR和40%ASIR可以提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降低硬化伪影,且MBIR比40%ASIR图像有更低噪声和伪影,主观评价结果更佳。结论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相比常规剂量扫描、FBP重建,低剂量扫描MBIR和ASIR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相比ASIR法,MBIR法能提供更佳图像质量,具有进一步降低扫描剂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以MPR、SSD、MIP、Min-IP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四种重建方法对结节的边缘形态、内部结构、灶周血管、灶周支气管及邻近胸膜改变等的显示,并评分比较.结果四种重建方法显示病变各有优点.MPR可从多平面多角度显示病变;SSD可以立体显示结节及其周围的改变,以显示胸膜改变效果最佳;MIP在显示灶周血管病变上优于其他方法;Min-IP显示外周支气管效果欠佳.结论MSCT三维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病变,有利于全面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结合横断面可对病变作出较完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重建技术改善CT图像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从而提高CT的诊断率。材料与方法:使用ELSCINT公司CT-TWIN flash螺旋CI机。收集188例患者分别作胸部和鼻咽部CT扫描,用新重建技术-S3重建算法和常规重建算法分别重建图像,作对照分析。结果:S3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比常规重建能显示更多的肺部和骨髂的解剖结构及病灶细节。两种重建方式都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结论:S3重建算法能明显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又能保持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完善了CT图像的质量,提高了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统一的重组图像体位,研究16层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55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6层MS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舒张期增强扫描图像行统一体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重组,分析应用CT血管成像(CTA)7个MIP重组体位和9个VR重组体位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的情况,将结果与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共分析55例患者的220个血管分支,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发现62个血管分支狭窄≥50%,综合7个MIP重组体位和9个VR重组体位,CTA发现58个血管分支狭窄≥50%(左主干5个,前降支21个,回旋支14个,右冠状动脉18个)。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58/62),特异性为92%(146/158)。结论 16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统一的成像体位有利于CTA与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 相似文献
16.
牙科用三维小视野照射CT在口腔内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牙科用三维小视野照射CT(3DX)在口腔内科根尖部硬组织疾病诊断和牙齿解剖学形态影像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DX影像诊断技术,对采用口内法X线牙片不明确诊断的口腔硬组织病变进行三维立体观察,以确定病变部位.结果口内法X线牙片与牙科用3DX比较,3DX诊断部位明确,三维重建可从各个方位、空间、立体观察病变特征.结论牙科用3DX影像精密度高,画面清晰,可从三维角度分析病灶,确定部位,防止误诊,诊断率极高,便于临床治疗及保存牙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中采用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别于CT模拟机和kV-CBCT上扫描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获得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及计划CT(pCT)和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选取9例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治疗计划,并将计划移植至模体和患者的pCT和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剂量差异及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kV-CBCT的CT值经多次重复测量最大变化≤3%;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与pCT相比,低密度组织的差异较小,高密度者差异相对较大。在对模体的剂量计算中,pCT和kV-CBCT的剂量差异为0.7%~2.5%,平均(1.23±0.55)%;而在对宫颈癌患者的剂量计算中,剂量差异为0.5%~1.8%,平均(0.84±0.44)%;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宫颈癌放疗中采用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建时相及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并确定冠状动脉各分支在不同心率组间的最佳时相.方法 93名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10%间隔回顾性重建20%~80%时相的图像,根据心率分三组(组Ⅰ:≤60次/分、组Ⅱ:60~70次/分、组Ⅲ:≥70次/分),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结果在组Ⅰ、组Ⅱ、组Ⅲ中的最佳成像时相,左前降支(LAD)分别为50%~70%、60%~70%、60%;左回旋支(LCX)分别为50%~60%、60%、40%;右冠(RCA)分别为60%、50%~60%、40%.LM、LAD近段在三组间显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LAD中远段、LCX各段、RCA近段、远段在组Ⅰ与组Ⅱ间的显示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与组Ⅲ的显示比例有显著性差异;RCA中段在各组间的显示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6层螺旋CT在心率小于70次/分的情况下,采用多时相重建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诊和/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35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26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病例中主要CT征象有:阑尾肿大24例(92%),阑尾粪石10例(38%),回盲部肥厚12例(46%),阑尾周围炎20例(77%),局限性脓肿2例(8%)。对照手术病理,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9%、敏感性92%、特异度74%、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71%。结论MSCT显著提高了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能力,应成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