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经导管关闭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中心内科张玉威,翟文华综述钱武扬审校1974年King等[1]通过动物试验发明了经静脉关闭房间隔缺损(房缺)技术和双伞闭合器,并于1976[2]首次报告成功关闭1例继发孔房缺。1987年Rashxine...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作为外科治疗的一种替代,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在近20年有了巨大的发展。介入治疗的装置更易于放置,生物相容性好,并发症少。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技术不断提高,临床适应证不断扩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房间隔膨出瘤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5例在本中心就诊的房间隔膨出瘤合并ASD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17~51岁,平均(37.0±13.1)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X线,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明确诊断,在本中心通过介入封堵治疗ASD。术后进行门诊临床检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5例患者ASD最大径为6~13mm,平均(8.4±2.7)mm,膨出瘤最大径14~20mm,平均(18.4±2.6)mm。1例使用30/30PFO封堵器,4例使用ASD封堵器,ASD封堵器尺寸为16~24mm,平均(20.0±3.3)mm。5例患者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合理的技术和器械对房间隔膨出瘤合并ASD进行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Amplatzer ASD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按照TTE所测的ASD最大伸展直径加4~8mm或者按所选封堵器周径﹥ASD周径的1/8~1/10选择Amplatzer ASD封堵器,操作采用"心房法"。术后随访行TTE、胸X片线及心电图检查,观察Amplatzer ASD封堵器的位置、形状及与相邻瓣膜的关系,了解肺血及心胸比例的情况,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3例ASD中,6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5.2%。术后即刻行TTE检查有6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均于术后72h~3个月内消失;1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3个月肺动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5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1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3个月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早期有7例患者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于出院前全部自行消失;术前8例心房颤动者术后有4例转为窦性心律;术前13例患者合并有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消失于术后6个月内,其余4例成为永久性。所有患者X线平片显示:肺血不同程度减轻,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所有成功封堵患者术后封堵器无组织反应、无金属反应,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装置无变形及折断,无血栓形成及溶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 ASD封堵器封堵巨大ASD是安全的,有效的,但在操作中应注意防止封堵器脱落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8年11月至2011年2月应用双盘伞ASD封堵器治疗600例继发孔ASD,其中男性235例,女性365例;年龄1.3~72岁,体质量10~107kg。术前均经体检、心电图、胸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98.8%(593/600),5例因缺损较大或边缘不足试封堵失败,1例术中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放弃介入治疗,1例释放封堵器后即发现移位,即刻通知外科及时开胸取出封堵器并修补缺损;选择封堵器直径6~40mm,35例多孔ASD,有33例置入1个封堵器,2例应用2个封堵器。手术近期并发症包括:封堵器移位(1例),脑梗死(1例),心律失常(2例),空气栓塞(3例),平均5年随访中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ASD的介入治疗其技术成功率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满意,已成为治疗ASD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 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做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体外转流,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 32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为平常的1/2~2/3。结论 该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作相关对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78例自愿选择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与90例同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对相关检测指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作对照分析,治疗后定期随诊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体质量、术前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封堵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组随访332个月,外科组随访624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均为0%。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安全、成功率高,短中期疗效确切,在适应征允许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对比分析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273例,其中外科手术组159例,介入治疗组114例.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年龄分别为(20.7±15.1)岁和(25.4±16.1)岁(P=0.013),ASD大小分别为(18.9±6.1)mm和(16.5±5.0)mm(P=0.01).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6.9%和100%(P=0.007),残余分流率分别为2.7%和1.2%(P=0.505),介入治疗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介入治疗组中无一例患者需要输血,而外科手术组中66例患者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为(577±191)ml.相关分析表明,年龄越小,输血量越多(r=0.573).介入治疗组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外科手术组,两组分别为(44 188.38±3 189.35)元和(20 687.92±4 807.95)元(P<0.005).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87±1.82)d和(12.91±3.74)d(P<0.005). 结论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稍低于外科手术,但两组残余分流率相同.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的输血量和住院时间,但介入治疗的费用高于外科手术.如果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价格降低,可使更多的ASD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基因突变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发育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通过外科和介入手术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其发育畸形的根本原因仍属于探索阶段。目前现有的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控制人体心脏发育的基因在时间(发育阶段)和空间(组织特异性)上的表达调控失误而引起的。现即从现有的基因水平研究对基因突变在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发育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为从基因方面早期筛检、诊断、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儿童与青少年无症状房间隔缺损患者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年龄患者行封堵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将5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为儿童组及青少年组,采用国产先健牌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封堵房间隔缺损。比较两组封堵术成功率及监测术前、术后ECG、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青少年组与儿童组介入封堵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远期(1~6个月)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无症状的青少年房间隔缺损疗效较好,低年龄病例易发生并发症,大部分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用大直径封堵器患者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外科手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Ⅲ度AVB)、残余漏1例、封堵失败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 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诊断的平均26 mm增大.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诊断和预防老年(>60岁)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内科介入治疗后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心衰)至肺水肿风险的方法和手段。方法:术前进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术中先行球囊封堵ASD,测量左心房压力。如果球囊封堵ASD后,左心房平均压升至10 mm Hg(1 mm Hg=0.133kPa)以上时,定义为左心室舒张受限(LVR)。对于此类患者暂停此次介入,并给予左心室预适应治疗(LVPCT)48 h,然后进行第2次介入治疗。术后将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TE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3例患者,15例患者在第1次介入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LVR,ASD介入治疗1次完成。8例患者(34.8%)在第1次介入治疗过程中,被诊断LVR。其中6例患者的左心房平均压在经过48 h的LVPCT后显著下降,第2次介入治疗时封闭ASD。其余2例患者在接受48 h LVPCT后,球囊导管测量ASD封堵后左心房平均压仍>10 mm Hg,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急性左心衰竭。通过与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胸骨旁长轴M型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40 mm和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RVEDD)≥30 mm合并心室间隔矛盾运动可预见LVR的存在(P<0.05)。结论:术前超声心动图可以预测左心室舒张受限的存在。介入治疗术中使用球囊封堵ASD后测量左心房压有助于诊断LVR。术前静脉LVPCT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充血性心衰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Cardio—Seal和Amplatser两种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 …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讨论Cardio Seal和Amplatzer两种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应用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 4例患者 ,年龄 9~ 49(2 9 33± 14 14)岁 ,体重 42~ 78(5 6 32± 11 49)kg,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率 (QP/QS) 1 2 5~ 5 86 (2 78± 1 2 3)。在透视和食管超声引导下 ,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Cardio Seal和Amplatzer封堵器关闭房间隔缺损。术后 2 4小时、3月、6月和 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平片检查 ,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术后即刻QP/QS1 0 0~ 1 2 5 (1 0 9± 0 0 8)。Cardio Seal法 6例术后 2 4小时超声心动图显示 ,仅 3例有极少量残余分流 ,1年后该分流消失。有 1例为 2个孔 ,分别置入 2 3mm、2 8mm 2个Cardio Seal封堵器。有 1例于术后 6月心脏超声发现 1条弹性臂断裂但未造成任何影响 ,仍在随访。Amplatzer法 18例 ,其中 2例分别有 3和 2个孔 ,置入直径 30mm和 2 2mm的Amplatzer封堵器各 1个 ;该 18例术后即刻均完全堵闭 ,无残余分流。随访均无再通或装置移位。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但Amplatzer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术后即刻成功率更高 ,操作更简便。二者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外科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21患者存活,1例合并多种并发症者死亡(病死率4.5%)。除3例发生残余漏,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多发性室间隔缺损行手术矫治疗效满意。术前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术后残余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对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的89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比较术后和随访期间的室间隔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无死亡、脑梗死、封堵器脱落或移位发生;术后和随访期间的室间隔残余分流、心律失常和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发生率分别是14例(15.73%)、10例(16.85%)、10例(11.24%)和1例(1.12%)、4例(4.49%)、3例(3.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和随访的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分别是5例(5.62%)、15例(16.85%)和3例(3.37%)、9例(10.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介入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中远期疗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在术中监测与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的作用。方法15例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多个切面综合判断房间隔缺损大小、周缘情况及房间隔伸展径。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测房间隔缺损值与封堵成功所选用的封堵器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封堵术中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封堵过程,检测伞释出后牢固程度及彩色多普勒有无分流。结果房间隔缺损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值为15-34(25±8)mm,封堵器型号为15-38(29±6)mm,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y=4.355+0.915x,r=0.905,P<0.01)。封堵硬缘房间隔缺损要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所测房间隔缺损大1-5mm;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多在球囊测值的基础上加0-2mm。所有封堵器牢固,无脱落。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检查和术中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放置是一种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小婴儿主动脉缩窄 (CoA)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 12月至 2 0 0 3年 7月共收治 9例 6kg以下CoA合并VSD患儿 ,其中新生儿 3例。一期手术 3例 ,分期手术 3例 ,仅做主动脉缩窄成形术 3例 ,其中 1例加做肺动脉环缩术。 6例采用人造血管补片主动脉成形术 ,3例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翻转主动脉成形术。结果 :全组患儿无死亡 ,随访 8~ 36个月 ,心功能改善明显 ,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主动脉瘤样扩张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 :大多数患儿均可采用体外循环下一期根治CoA和VSD ,但是对于VSD为限制性及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儿可采用二期手术。一期手术选择左外侧和正中双切口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