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2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青年人消化性溃疡不同的临床特点,便于及时准确地诊治。方法:依据年龄把212例消化性溃疡分为老年组(114侧)及青年组(98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溃疡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临床多不典型.不典型腹痛及无痛性消化性溃疡68例(59.65%),青年组则为24例(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胃溃疡68例(59.65%),十二直肠溃疡40例(35.09%),青年组则为32例(32.65%)和63例(64.29%),两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感染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行胃镜检查并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胃良与恶性溃疡的发病特点。方法:对519例胃溃疡与128例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者好发年龄、胃镜下变病部位和大小的差异。结果:63.17%胃溃疡多发生于50岁以下患者,81.13%胃癌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P〈0.01)。贲门部的胃癌是胃溃疡的5倍(P〈0.01);胃角部的胃溃疡是胃癌的9倍(P〈0.01);溃疡型胃癌与胃溃疡都易发生在胃窦,且检出率相似。82.16%胃溃疡直径〈3cm,78.11%胃癌直径/〉3cm(P〈0.01)。结论: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好发年龄、生长部位和大小几乎各不相同,这些发病特点对溃疡型胃癌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人(≤35岁)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大肠癌手术患者787例,其中青年人66例(8.4%),再随机抽取中老年人(〉35岁)患者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组有家族史者18.2%(12/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4.5%(9/200)(P〈0.01)。两组首发临床症状均以便血,粘液血便或排便习惯改变为多,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青年组低分化、未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占72.8%(48/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27.5%(55/200)(P〈0.01),青年组中Dukes C、D期共83.3%(55/66),显著高于中老年组50.5%(101/200)(P〈0.01)。青年组共误诊29例,误诊率(43.9%),较中老年组高(23.0%)(P〈0.05)。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4%、18.8%和10.9%,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的92.0%、64.4%和62.2%(P〈0.01,P〈0.01,P〈0.01)。结论:(1)临床特点:青年人大肠癌占有一定比例,有家族史者较多,具有病理恶性度高、中晚期患者比例高,误诊率较高,预后差等特点;(2)误诊原因:客观上青年人耐受力强、病程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主观上医师对青年人大肠癌重视不够,未作一些基本的常规检查(如直肠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结合口服愈疡止血胶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除常规处理外,在胃镜下针对出血病灶局部喷洒愈疡止血胶Ⅰ号,并口服愈疡止血胶Ⅱ号4次/天。两组用药5天后均复查胃镜,结束临床观察。结果:在临床的止血疗效评定上,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79.31%,痊愈率分别为64.52%、37、93%,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组为优;在胃镜下溃疡愈合疗效评定时,治疗组扣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2.41%,痊愈率分别为41.94%、17.24%,两者相比较,亦以治疗组为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愈疡止血胶在胃镜下喷洒结合口服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具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膀胱癌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分析72例成人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40岁,40—60岁,〉60岁3组。对各组患者的性别比例,血尿症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和部位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组各占6.25%,37.5%,56.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性肉眼血尿仍是最常见的症状,各组出现率分别为66.7%,75.9%,7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偶发癌发生率分别为22.2%,13.0%,7.4%,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与膀胱癌临床发病特点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具有不同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6.
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西药组(30例),分别给予丁香降气汤和奥关拉唑治疗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84.21%;西药组总有效率81.48%。2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应用日本产Pentax-2930k型电子胃镜对396例3~14岁儿童进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检出消化性渍疡38例,检出率为9.6%,年龄分布为3~14岁,男24例,女14例,男:女为1.86:1。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93.3%(28/30),球降交界处1例,球后1例。其中单发溃疡占46.7%(14/30),多发溃疡占10%(330),霜斑样溃疡占43.3%(13/30)。胃渍疡中以胃窦较多见,占50%(3/6),胃体16.7%(1/6),多发溃疡为33.3%(2/6)。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渍疡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十二指肠渍疡惠儿Hp阳性率为70%(21/30),胃溃疡惠儿Hp阳性率这33.3%(2/6),2例复合性溃疡患儿有1例为Hp阳性。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男性,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根除Hp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舒汤治疗脾虚气滞型胃溃疡( GU)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IL-17、IL-23水平影响。方法:将56例GU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8例在观察组用药的基础上,加予中药胃舒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血IL-17、IL-2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73.1%(P<0.05);治疗前GU患者血IL-17、IL-23水平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GU患者血IL-17、IL-23水平明显降低(P<0.01),以观察组下降幅度较显著(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舒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降低血IL-17、IL-23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PU)胃排空紊乱的症状、空腹血浆胃动素(MOT)浓度的变化,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排空紊乱的疗效,并探讨胃肠动力紊乱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益气活血法对这一机制的影响。方法:对24例胃溃疡(GU)和31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MOT浓度进行检测,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益气活血法能明显改善PU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治疗GU总有效率为95.83%,治疗DU总有效率为100%,两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治疗DU效果更为明显。GU组治疗前MOT浓度低于正常组,而DU组正好相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MO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PU,能明显改善血浆MOT水平,纠正胃排空紊乱,且DU较GU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病(消化道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8.2%,对照组71.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调胃颗粒可明显改善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溃疡愈合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以自拟方溃疡愈合散(组成:凤凰衣、浙贝母、白芨、三七、海螵蛸、白芷、佛手、枳壳、黄连、白芍、党参、茯苓、柴胡、炒麦芽、炙甘草、蜂蜜)合并西医“胃三联”治疗;对照组40例仅以西医“胃三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2%2组分别于治效率为80.00%。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HP,并对临床疗效作对比分析。胃镜下疗效、清除率、症状改善及治疗后复发率,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溃疡愈合散合并“胃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提高HP根除率、快速愈合溃疡面,疗效较好,优于单纯西药“胃三联”。  相似文献   

12.
禹建捷  江红涛 《新中医》2005,37(12):30-31
目的:观察三黄健胃汤加雷尼替丁治疗胃窦癌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22例胃窦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HP感染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采用三黄健胃汤(处方:大黄、黄连、黄芪、高良姜、丹参、白术)加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结果:HP根除率、溃疡及糜烂愈合率治疗组分别为81.03%、80.39%,对照组分别为79.62%、75.51%,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治疗组为8.62%,对照组为42.5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黄健胃汤加雷尼替丁治疗胃窦癌术后残胃HP感染与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疗效相当,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和正常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08年来我院就诊并且经过胃镜确诊的患者人群,分为A、B两组,A组50例、均为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B组48例、均为浅表性胃炎或正常人群,均经胃镜检查确诊。A、B两组人群在给予胃镜检查的同时取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置于Hp指示剂中以诊断是否感染Hp。结果:A组Hp阳性40例,感染率80.0%,B组Hp阳性16例,感染率为33.3%,A、B两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Hp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及正常人群,从而提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产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方法: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和果胶铋,治疗组加用益气和胃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2.0%、88.0%,对照组和治疗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2.0%,对照组和治疗组复发率分别32.0%、8.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改善临床症状,缩小溃疡面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火郁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火郁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入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治疗组:清胃止痛微丸,对照组:四方胃片)的方法,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开放治疗组40例。结果:清胃止痛微丸治疗组胃镜疗效;愈显率为48.33%,总有效率为76.67%,中医证候愈显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88.3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痛平均起效时间为4.25d,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7.75d),清胃止痛微丸有较好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P<0.01),结论: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火郁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痢特灵、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DU)和/或胃溃疡(GU)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50例,每日口服泮托拉唑20mg、痢特灵0.1g、阿莫西林1000mg,2次/g,连服2周以后泮托拉唑20mg2次/d口服4周;第2组抗幽门螺杆菌方法同第1组,疗程缩短为1周,以后泮托拉唑仅予20mg2次/d口服5周,疗程结束达4周时复查胃镜及感染情况,40例幽门螺杆菌根除后6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第1组和第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6%和92%,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6个月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为7%。结论2种方案均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提高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91年6月~1996年8月运用自拟四君敛溃汤加食疗,治疗消化性溃疡125例,并与西药甲氰咪呱口服治疗的89例对照,治疗前后进行纤维胃镜与临床症状体征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治疗观察病例共214例,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其中门诊96例,住院118例;全部病均纤维胃镜检查,随机分为两组。中药、食疗组(治疗组)125例,男89例,女36例;年龄15~72岁,平均扬岁;病程8个月~25石年,平均为11.8年;胃溃疡34例(包括幽门部溃疡4例,胃窦部溃疡10例,胃角部溃疡5例,胃体部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戊己汤煎剂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倒,采用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甲硝唑)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中药戊己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6%,胃镜1年内复发率7.5%,胃镜2年内复发率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戊己汤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上皮化生等组织异常关系。方法:连续随访9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及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对于Hp阳性患者接受三联根除治疗,疗程7d,停药后1月复查胃镜;对于Hp阴性者接受奥美拉唑40mg1次/日,疗程1月,停药后立即复查胃镜。比较2次胃镜捡查结果,包括胃镜下息肉及球部粘膜胃上皮化生等组织学异常,分析Hp感染与胃镜下息肉表现及组织学异常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编织学仅部分发生慢性炎症。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胃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77.08%(37/48)患者胃上皮化生消失,奥美拉唑疗效不显著。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与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但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化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使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病变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下药物喷洒联合常规押酸抗炎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予以常规药物口服治疗:洛赛克20mg/d;克拉霉素0.5g/次,2次/d;甲硝唑0.4g/次,3次/d;对照组78例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胃镜下喷洒溃疡一号和二号纽方进行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2次。两组均治疗8周,之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在活疗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纽为89.74%,对照纽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时消化性溃疡患者运用胃镜下药物喷洒联合常规抑酸抗炎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