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设立治疗组(对症治疗+甘遂脐敷贴+中药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对症治疗+肥皂水灌肠),观察及检测治疗6月前后腹水消减、肝肾功能改变、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在腹水消减,肾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87.56%)>对照组(46.33%),生化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遂末敷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3例予西医基础治疗(保肝、利尿、限水、限钠)+乳果糖灌肠,治疗组53例予西医基础治疗+甘遂末敷脐+中药保留灌肠,共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并检测肝功能、白蛋白、白球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房利纳肽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9%、69.81%,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白蛋白、白球比改善优于对照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心房利纳肽水平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遂末敷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蛋白上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房利纳肽的水平持续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对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设立治疗组(对症治疗+甘遂脐敷贴+中药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对症治疗+肥皂水灌肠),观察及检测治疗6月前后血浆中TGF-β1、IL-6、TNF-α和IL-10水平的变化,腹水消减、肝肾功能、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GF-β1、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GF-β1:t=11.568,P=0.002;IL-6:t=14.925,P=0.038;TNF-α:t=13.281,P=0.021),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0.571,P=0.018),腹水消减、肝肾功能改善及治疗有效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中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9.384,P=0.004)。结论: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IL-6和TNF-α等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0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阳  梁宝慧  林鹃 《光明中医》2015,30(2):277-279
目的探讨蜀椒麝香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流动力学及对ET、ED、NO的影响。方法设立治疗组(对症治疗+蜀椒麝香散脐敷+中药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奥曲肽注射液静脉泵入及对症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腹水消减、肝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及ET、ED、NO指标改变。结果蜀椒麝香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对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流动力学及对ET、ED、NO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麝香散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合并氮质血症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和1∶1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皆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敷脐配合结肠透析。其中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敷脐+生理盐水结肠透析;治疗组用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两组敷脐为每日1次;结肠透析为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腹水消减、肝肾功能、血钠、尿钠、尿钾、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性改变。 结果 治疗组腹水消退总有效率71.7%(43/6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8.3%(11/6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与尿素氮下降,血钠、尿钠/尿钾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流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房利钠肽、肾素、醛固酮、一氧化氮、内毒素、血管紧张素含量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随访观察结果,腹水消减有效率治疗组为38.3%(23/60例),对照组为0;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治疗组为23.3%(14/60例),对照组为41.7%(25/6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能有效地消减腹水,改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性,减少血浆血管活性物质与氨、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可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体征之一,门静脉高压是引起腹水的主要原因,血清白蛋白减少导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也是引起腹水的重要因素。内脏动脉扩张导致有效动脉循环血容量下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造成肾血管收缩,是最终造成水和电解质失衡的原因[1]。现将中药脐敷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醋甘遂泻水逐饮功效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醋甘遂不同极性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的功效。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呋塞米为阳性药,分组连续7 d灌胃醋甘遂各极性部位,考察其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可显著增加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P<0.05),减少腹水生成,降低尿中钠钾氯离子水平(P<0.05,P<0.01)、尿液pH(P<0.05)及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P<0.01)。其中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作用程度不及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果表明,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有显著的利水作用,可缓解水液电解质紊乱和体液酸碱失衡,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为醋甘遂泻水逐饮的功效部位。  相似文献   

8.
就肝硬化腹水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概述,从湿热蕴结、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论述中医内治法在腹水治疗中的现状。从中药敷脐、中药敷脐联合灌肠、中药敷脐联合热疗、中药敷脐联合针灸治疗方面论述中医外治法现状。从中药内服联合敷脐,中药内服联合针灸、中药内服联合外敷、灌肠,中药内服联合外敷、热疗四方面论述中医内外结合治疗腹水。从中药联合腹水浓缩超滤回输、中药联合西药口服论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水优势。认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腹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中医研究方法及中西医结合程度受到现实情况的限制,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郭海军  佟雪飞 《河南中医》2015,35(2):295-297
目的:观察泽芪汤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将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利尿、输注人血白蛋白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泽芪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II)、醛固酮(AL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PRA、AII、ALD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73.2%,对照组有效率为5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泽芪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可显著促进顽固性腹水的消退,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避免因利尿诱发RAAS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0.
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特色疗法。该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组方用药规律。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20年来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为数据源,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Apriori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共筛选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敷脐方剂92首,涉及中药109种,分析出14个使用频次10及10以上的药物、19个常用药对,挖掘出12个核心药物组合。使用高频药物为甘遂、冰片、牵牛子、大黄、麝香、大戟、芒硝、肉桂、芫花、商陆等;归经以肺、脾、肾三经为主;药性以寒性药为主,药味以辛味药为主;常用药对为牵牛子-甘遂,冰片-甘遂,甘遂-大戟,甘遂-麝香,大黄-甘遂,甘遂-芫花,冰片-牵牛子,冰片-牵牛子-甘遂,甘遂-槟榔等;组方规律多以攻下逐水类药物为主,配伍通窍类、行气类、温阳类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1-10月期间,从放射性肠炎患者中选择病例;共入选84例,均为宫颈癌放疗患者。入选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T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S、SDS评分(37.80±13.35、37.40±11.95)低于对照组(45.83±8.23、46.37±11.63)(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值(74.54±16.96、41.04±10.23、3.02±2.19)高于对照组(59.74±15.82、33.13±9.34、1.97±0.84)(P〈0.05);治疗组治愈率(66.67%)高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免疫状况;灌肠治疗的同时应用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采用西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30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疾病活动指数。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痊愈3例,好转4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50例痊愈1例,好转3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活动指数为(1.68±0.27),对照组为(2.67±0.12),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放化疗对Ⅲ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依照TNM国际分期标准,选取Ⅲ期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二莲汤”灌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放化疗,奥沙利铂(L-OHP)130mg/m2-5%GS500ml静滴2h,1d;亚叶酸钙(CF)100mg/m2+GS250ml静滴1h,1.5d:氟尿嘧啶(5-Fu)500mg/m2+1000ml静滴4h,1-5d,共化疗1周期。放射剂量为60~70Gy。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RR(CR+PR)为67.5%;1年生存率为73.6%。对照组总有效率RR(CR+PR)45%;一年生存率为57.2%。观察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放、化疗,能明显缩小病灶,达到降期的目的,以进一步提高Ⅲ期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缩短了等待手术的时间,同时中药可瘢轻局部放、化井的毒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四联疗法(中药内服+双柏散贴敷+红外线照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白内障术后方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白内障超乳术后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超声乳化手术后分别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西医治疗,治疗1周后,对患者眼前节情况的尼莫地平法积分以及角膜厚度等有关指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应用白内障术后方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西医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眼前节情况的尼莫地平法积分及角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但两组对比,应用中药白内障术后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有关指标的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能够改善白内障患者超乳术后炎性反应眼前节尼莫地平法积分及术后角膜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替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64例(54.24%)、有效49例(41.53%)、无效5例(4.24%),总有效率为95.76%;对照组患者治愈31例(30.39%)、有效43例(42.16%)、无效28例(27.45%),总有效率为72.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着显著的疗效,在护理工作中主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灌肠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宝利  赵静  杨宝友  蔡朕  张胜容 《河北中医》2012,(10):1516-1519
目的观察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饮食及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予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我科协定处方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明显上升(P〈0.05),Ccr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gb明显上升(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9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比较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结论:中药敷脐疗法有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源性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外,结合口服中药益气健脾疏肝颗粒治疗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研究周期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NK)的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值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CD8+下降,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心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使NK细胞活性上调,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上调,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0.
毕保洪  李伟  李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813-1815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方法 将ABP患者123例,采用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急诊内镜治疗,治疗组在内镜治疗基础上联合分期辨证中药口服、腹部外敷及穴位针刺和穴位药物注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的时间,白细胞、血尿淀粉酶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为79.03%;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的改善、血液常规生化检查指标的恢复及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内镜治疗ABP疗效可靠,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