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淋巴流向途径的解剖研究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有效清除胃癌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充分了解胃淋巴壁侧流向十分重要。作者对31具尸体进行解剖,以普鲁士蓝染色胃淋巴系统方法,对胃脏侧最终淋巴结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联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流向进行观察研究。发现胃淋巴主要以三个径路从脏侧淋巴系统向壁侧回流,即腹腔动脉干淋巴结径路、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径路和左膈下动脉旁淋巴结径路,其中以腹腔动脉干径路为主要径路。回流至壁侧的淋巴区域,主要为腹腔动脉干上缘至肾静脉下缘之间的腹主动脉外侧、前侧及腹主动脉腔静脉间隙和肾静脉下缘至肠膜下动脉上缘之间的腹主动脉前侧及腹主动脉腔静脉间。此结果可为胃癌根治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措施,也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胃癌的方法。由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性和跳跃性,几乎所有根治性治疗的病例均需进行淋巴结清扫。为能彻底清扫淋巴结,需将手术区保留组织脉络化,如脾动脉、肝动脉、门静脉等,进行脉络化清扫在血管鞘内还是鞘外一直存在争议。近年,随着扩大淋巴结清扫逐渐被广大学者接受,淋巴道转移机制和淋巴结清扫策略才得以深入研究,脉络化清扫与血管鞘的关系也逐渐明了。胃癌淋巴道转移肿瘤浸润性和转移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瘤细胞脱离原发灶,沿淋巴管、血管、体腔到达远隔部位,并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  相似文献   

3.
我国进展期胃癌占所有胃癌的绝大多数,对相当一部分进展期胃癌进行原发病灶切除伴随D:清扫难以达到根治,因此,应根据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胃的淋巴流向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表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是胃癌腹腔内淋巴转移的最终淋巴结群,也是淋巴转移进入胸导管的最后屏障。对这个部位转移的淋巴结进行广泛的清扫可使部分病例获得长期生存;即使未发生转移,进行预防性清扫对提高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也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对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清扫范围、清扫效果的评价等存在诸多争论,以下就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远端胃癌患者正常肝动脉及异常肝动脉周围淋巴结的微转移及清扫的必要性,为胃癌D2根治术中合理地选择淋巴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由同一手术者进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60例胃癌患者,对正常肝动脉及源自肠系膜上动脉异常肝动脉周围淋巴脂肪组织行重组人细胞角蛋白20(CK20)和CEA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查,从而判断正常及异常肝动脉周围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结果 本组经CK20和CEA微转移免疫组化测定,正常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27%,患者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均为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源自肠系膜上动脉异常肝动脉的患者共7例,变异率为12%,其中走行于胰腺前方的1例,胰腺后方的6例,胰前、后型异常血管周围淋巴组织中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CK20和CEA免疫组化检查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良好的指标;对于年龄≥60岁、肿瘤>3 cm、BorrmannⅢ~Ⅳ型的远端胃癌患者,走行正常的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甚高,术者应重视对此处淋巴结的清扫;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异常肝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则很低。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62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而入院。体检:锁骨上无肿大淋巴结,腹部无阳性体征。胃镜及活检病理示:贲门低分化腺癌。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见肿瘤位于胃上部小弯侧,约(3×3)cm2,但胸片提示右上纵隔增宽。进一步行CT检查示:纵隔多发淋巴结(胃癌淋巴转移),未发现肝转移及明显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因检查结果提示胃癌(Ⅳ期),故未行手术治疗,转为FAM方案交替行股动脉置管腹腔动脉介入化疗(氟脲嘧啶1g,表阿霉素60mg,丝裂霉素10mg)与静脉化疗。讨论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方式,通常经黏膜下层复杂而庞大的回流系统最终到…  相似文献   

6.
胃癌浸润食管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食管病例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外科治疗693例胃癌患者发生食管侵犯6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各站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和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口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各种因素。结果全组根治性切除率85.7%,联合脏器切除25例(39.7%)。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3.0%,其中腹腔内转移率为73.0%;胸腔内转移率为12.7%。经上腹部正中切口手术者35例,左侧胸腹联合切口手术者28例;前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18%,后者为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脏器切除组5年累计生存率16%。Logistic分析:年龄、组织学分类,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胸腔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胃癌侵犯食管应在腹腔淋巴结彻底清扫基础上清扫胸腔和膈肌上、下淋巴结;选择左侧胸腹联合切口可以提高根治率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的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密切相关。然而,不同国家胃癌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和组织学检查不同,因而产生了错误的淋巴结分期和不同的手术结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对胃癌患者预后的意义。病人和方法1982~1991年行根治性胃癌手术(D2或D3)的患者中共10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未发现其他脏器的转移或侵犯。资料收集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类型以及胃壁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程度。在本研究中,不论胃癌肿瘤部位如何,仅简单地把淋巴结转移程度分为胃周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胃癌外科治疗方案选择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探讨的热点问题,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东西方外科医生对淋巴结清扫的观点及结论不同[1],系统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仍是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治疗手段[2-3].以胃的淋巴流向解剖学为基础,结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对指导合理进行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指导合理化、规范化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胃癌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与脾脏损伤的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为主的胃癌根治术使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D2手术已被大家公认为是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手术.脾门(No.10)和脾动脉干淋巴结(No.11)作为U、M区胃癌第2站的淋巴结在相应的D2手术中必须清扫已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无转移的淋巴结则具有重要的免疫监视作用,因此,术前准确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提高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e ultrasonography,EUS)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术前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目前仍有争议,随着肿瘤免疫学的深入,淋巴结及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被视为肿瘤细胞扩散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进行扩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并无益处。所以了解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范围,术后依据淋巴结转移检测结果判断预后,目前仍是国内外学者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并分析目前胃癌外科手术中关于淋巴结转移与清扫的不同观点。方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清扫方法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胃癌周围淋巴结清扫是根据临床分期和肿瘤的位置整块清除周围淋巴结;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有效、创伤小且近期、远期效果良好;前哨淋巴结在临床上应用于对早期胃癌的评估是可行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均较高;胃癌周围淋巴结显像是一种有效、易行和安全的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清扫有指导作用;胃癌的循证外科治疗给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结论精确评估各种清扫方法是困难和复杂的,需要世界范围内的胃肠外科学者加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并最终形成临床实践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进展期胃癌是否进行联合脏器切除以及联合脏器切除后胃癌患者是否受益一直备受争议。我们认为,胃肿瘤能否能做到RO切除是实施联合脏器切除的前提,也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做到R0切除,则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患者并非获益。关于胃癌联合脏器切除,主要涉及如下三种情况:①为清扫淋巴结而实施的联合脏器切除,主要为清扫脾门周围淋巴结Nos.10、Nos.11组淋巴结而施行联合胰体尾及脾切除的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9):1016-1020
目前,针对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进行D2淋巴结清扫已是共识,但对于D2根治术清扫范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已经发布的各胃癌诊治指南对此也并未达成一致。合理的淋巴结清扫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及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对于D2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外转移风险较高的淋巴结,是否需要选择性进行D2+淋巴结清扫,也是目前胃癌外科研究的热点。为了指导广大外科医生对于LAGC淋巴结清扫的规范实施,《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特邀请国内胃癌治疗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手术经验探讨腹腔镜胃癌D2淋巴结各区域清扫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外科医生在胃癌的手术中积极采用D。淋巴结清扫(清除胃周、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动脉干和牌动脉周围淋巴结)和Da淋巴结清扫(加上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后间隙和治模结系膜血管周围的淋巴结),近年更开展D。淋巴结清扫,范围扩大至自主动脉裂孔至主动脉分叉处的主动脉旁淋巴结。作者分析日本Totion大学医学院外科于1990~1997年70例T3或兀胃癌病冽,施行D3和风淋巴结清扫术各35例,初步进行前瞻性预试验研究。病人的年龄均不足75岁,无胃外癌肿,肉眼转移至16组淋巴结或远处器官不包括在内。胃癌均属飞期(侵犯浆膜)或T。期…  相似文献   

16.
胃癌的淋巴结清扫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胃癌是目前我国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浸润深度(T)和淋巴结转移程度(N)是评价肿瘤分期的重要依据,UICC及日本胃癌规约均认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因素,因此,胃癌的淋巴结清扫程度与胃癌预后关系密切。东西方学者对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争论已持续多年,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把D2清扫术作为胃癌治疗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残胃癌术中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儿外科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由同一手术者进行残胃癌根治术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等距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同期原发性胃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中所清扫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与原发性胃癌患者相比,残胃癌患者联合脏器切除率较高〔54.55%(12/22)比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9,P=0.000)。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残胃癌患者淋巴结总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胃癌患者〔30.56%(103/337)比22.13%(208/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3,P=0.002);微转移方面,残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高于原发性胃癌〔2.97%(10/337)比1.49%(14/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9,P=0.086)。残胃癌患者No.10淋巴结总转移阳性率较原发性胃癌患者高〔52.17%(12/23)比17.39%(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3,P=0.013);残胃癌患者No.10的12个转移淋巴结中有4个微转移,原发性胃癌中未检出微转移淋巴结。残胃癌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5.71%(5/14)。结论残胃癌有其独特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术中应行D2淋巴结廓清术和空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应重点对No.10淋巴结进行清扫,必要时行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18.
�ܰͽ�ת�Ƽ��ܰͽ���ɨ��θ��Ԥ��Ĺ�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进展期胃癌胃周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清除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982-1992年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29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肿瘤进展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显著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清扫与术后生存直接相关,对于侵及浆膜下或侵出浆膜并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淋巴结清扫仍能提高术后生存率(P<0.05)。结论 严格的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正>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对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胃癌根治术除了获得阴性切缘外,系统、充分的淋巴结清扫也是必须的,包括进展期胃癌的标准D2淋巴结清扫及较早期胃癌患者的D1/+淋巴结清扫~([1-2])。充分的淋巴结清扫利于胃癌的准确分期,目前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国家综合癌  相似文献   

20.
胃癌前哨淋巴结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胃癌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的关键。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有效方法或手段能在术前或术中正确判定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状况。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及活检技术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成功.于是该技术被引入到胃癌的治疗中,其能准确地判定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状况.成为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指导性工具.在胃癌外科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