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07例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治疗前CA19-9水平与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无关(P〉0.05),而肿瘤周径、肿瘤活动度、淋巴结转移、治疗前癌胚抗原(CEA)和血红蛋白水平与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有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活动度(P=-0.015)、治疗前CEA水平(P=O.012)和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P=0.007)是影响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即直肠癌固定、治疗前CEA水平〉5.0μg/L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0g/L的直肠癌患者对术前放化疗反应差。结论通过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影响因素的分析,可预测对放化疗的反应,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及相关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年来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术前放疗的远期局部复发率较术后放化疗明显降低,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在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前短程放疗比术前常规放疗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而在Ⅱ期直肠癌患者二者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CEA、Cox-2、EGFR、VEGF等生物学因子是判断直肠癌术前放疗效果的敏感指标。结论直肠癌的术前放疗方案倾向于选择术前常规放疗,多种敏感因子的广泛研究及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发展为直肠癌术前放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53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血道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及VEGF的表达。结果 p53和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静脉侵犯、血道转移密切相关(P<0.05),p53及VEGF阳性表达组血道转移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p53及VEGF阴性表达组和p53阳性表达、VEGF阴性表达组(P<0.01);p53及VEGF阴性表达病例中,无同时性或异时性血道转移发生。结论 结合分析p53肽VEGF表达状态,对预测结、直肠癌血道转移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收治的163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研究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有29例(17.8%,29/163)达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小于或等于1/2周(P=0.018)、病理类型为非黏液腺癌(P=0.036)、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或中分化(P=0.021)及放化疗前CEA小于或等于2.5μg/L(P=-0.007)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高pCR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小于或等于1/2周(OR=2.901,P=0.020)和放化疗前CEA小于或等于2.5μg/L(OR=2.775,P-0.022)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和放化疗前CEA检测水平有助于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pCR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前放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化疗。术前放疗总剂量46 Gy,每周5次,每次2 Gy。于放疗第1~2天和第23~24天采用乐沙定加氟尿嘧啶加亚叶酸钙(FOLFOX 4)方案进行两个疗程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后4~6周手术。采用腔内超声、螺旋cT和病理学方法评价疗效。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的判定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经术前放化疗后,全组患者肿瘤直径缩小率32.1%,肿瘤分期下降率为64.2%,淋巴结转阴率为58.1%.病理完全缓解(pCR)11例(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与术前放化疗的疗效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能使部分肿瘤病理完全缓解,降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是影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众多的分子标志物有可能成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敏感性的预测因子。目的建立用于预测术前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生物标志物评价系统。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间接受根治性手术的8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前的肿瘤标本。主要结局指标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评价术前放化疗前肿瘤标本中12个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包括P53、P21、Bcl2、Bax、EGFR、Cox-2、MLH-1、MSH-2、Ku70、VEGF、TS和Ki.67。根据组织病理学分期和肿瘤退缩分级,评价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和pCR之间的关系。结果P53、VEGF、P21和Ki-674等4种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pCR相关。P53低表达和(或)VEGF、P21、Ki-67高表达,肿瘤表现出更高的pCR率。评分系统将与pCR相关的每项生物标志物表达评为1分,总分4分。结果显示,0~1分的26例患者中仅1例(3.8%)获得pCR,而2~4分的55例患者中有26例(4713%)获得pCR(P〈0.001)。该评分系统预测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3%和46.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3%和96.2%。局限性免疫组化在结果的可重复性和提供定量信息方面存在局限性。此外,本研究缺乏检验和效度设定。结论P53、VEGF、P21和Ki-674等4种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pCR的获得相关。基于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的评分系统预测pCR具有的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Hur H,Kim NK, Min BS, et al. Can a Biomarker-Based Scoring System Predic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After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 Dis Colon Rectum, 2014,57 : 592-60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在预测进展期直肠癌对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48例进展期直肠癌分组,按照治疗前CEA的水平分为CEA升高组和CEA正常组,对切除术后标本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在肿瘤局部降期及肿瘤消退方面的差异。结果CEA升高组共21例,其中术后肿瘤降期(包括术后病理ypT02有12例,57%),出现肿瘤消退(包括TGR2~4者11例,52%)CEA正常组共27例,其中术后肿瘤降期(包括术后病理ypT02有20例,74%),出现肿瘤消退(包括TGR2~4者21例,78%)。CEA升高组肿瘤降期及消退比率均低于CEA正常组。结论治疗前CEA水平的升高可能预示直肠癌对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反应性差,有助于直肠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而且与其化学治疗(化疗)疗效相关。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方法检测化疗前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对术前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7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873例患者中,腹膜种植转移97例(1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32)、肿瘤大小(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8)、肠壁浸润深度(P=0.000)、淋巴结转移(P=0.000)、术前CEA(P=0.003)和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P=0.009)与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 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测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的185例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治疗前癌胚抗原(CEA)、病理类型及分期、新辅助化疗方案、放疗结束至手术间隔时间等。根据肿瘤治疗反应分为pCR组(49例)和non-pCR组(136例),计算pCR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49例(26.5%)病人达到pCR,103例病人病理学疗效分级为0或1,总降期率为55.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P=0.004)和N分期(P=0.032)、治疗前CEA水平(P=0.039)、化疗方案(P=0.003)与pCR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2分期和化疗方案中含有奥沙利铂是p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分期和以氟尿嘧啶为基础同时联合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对26例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前活检标本的K-ras基因进行测序,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子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体(Ki-67)、核转录因子(NF-KB)、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进行检测。对手术标本行病理分析和肿瘤消退分级评估。结果:本组病例新辅助治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7例(26.9%)均为K-ras基因野生型,治疗后降期患者17例(65.4%)。K-ras基因是否突变同新辅助放化疗(CRT)能否达到pCR密切相关(P=0.048)。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的降期率和肿瘤消退率均为77.8%(14/18),同突变型的降期率和肿瘤消退率比较P=0.063。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K-ras基因野生型可能预示着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高达30%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可以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研究显示,病理完全缓解的病例,局部复发率低、预后较好.故有学者提出,对新辅助治疗后达到部分或完全临床缓解(cCR)的病例,可分别采取手术局部切除术或严密随访的治疗方案,以避免根治性手术带来的风险或功能障碍.当前,影像学检查能对新辅助治疗前的直肠癌进行准确分期,但治疗所引起的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改变,会影响治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尤其是预测pCR的准确性一直比较低.如何在术前判定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就当前常用影像学技术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及pCR的预测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Our aim was to ascertain whether or not the response to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p27kip1 and p53 protein expression. METHODS: Thirty-eight patients (27 male, 11 female) with a mean age of 59 years (age range 33-87) and stage II-III rectal cancer received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45-50.4 Gy; 5-FU 350 mg/m2/day and leucovorin 10 mg/m2/day). Thirty-one underwent low anterior resection; seven underwent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 Endoscopic tumor biopsies, performed before adjuvant therapy, were evaluated for: histologic type, tumor differentiation, mitotic index, and p27kip1 and p53 protein expression which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determined. p53 expression was graded as: a) absent or present in < or =10% of tumor cells; b) present in 11-25%; c) present in 26-75%; and d) present in >75% of tumor cells. p27kip1 expression was assessed using both light microscopy (percent of stained cells x10 HPF) and cytometry with an image analysis workstation. Tumor response, ascertained with histology, was classified using a scale from 0 (no response) to 6 (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 RESULTS: The mitotic index for the endoscopic biopsies was low in 14 cases, moderate in 17 cases, and high in 7 cases. p53 protein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21 (a), 3 (b), 3 (c), and 11 (d) cases. The mean percentage of cells expressing the p27kip1 protein was 34 (range 0-77.14%). A clos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cytometric and light microscopy findings for p27kip1 (r2 = 0.92, P = .0001). Tumor differentiation was good in 5 cases, poor in 2 cases, and moderate in the remaining 31 cases. While the response to adjuvant therapy was good/complete in 25 (65.78%) cases, it was absent/poor in 13 (34.21%) cases. Univariate analysis associated type of adjuvant therapy (chemoradiotherapy, P = .0428) and p27kip1 protein lower expression (P = .0148) with a poor response to adjuvant treatment.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found overexpression of p53 and p27kip1 and young age to b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at were linked to a good response to adjuvant therapy. CONCLUSIONS: Lack of p27kip1 and p53 protein expression in rectal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response to pre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腹腔镜LAR的155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和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155例病人中有34例(21.9%)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20例(12.9%)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同时发生者为18例(11.6%)。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肠道菌群失调(c2=25.674,OR=90.398,P<0.05)、肿瘤直径增加(c2=6.644,OR=3.915,P<0.05)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c2=4.040,OR=0.024,P<0.05)。肿瘤直径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 、新辅助治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肠道准备用药量、保护性肠造口、术前癌胚抗原水平、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早期诊断更多依赖于病人的临床表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肿瘤直径增加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术中行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组织中P53的表达及其与术前同步放化疗病理反应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直肠腺癌患者82例,患者放化疗结束后4~6周行直肠切除术,依据RCRG评价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检测记录放化疗前后P53蛋白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病理缓解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放化疗后病理RCRG分级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放化疗后完全缓解(G1)38例(46.34%),放化疗敏感(G1+G2)65例(79.29%)。放化疗后P53蛋白含量明显下降(Z=-3.611,P<0.05);放化疗前P53高表达(OR=1.853,95%CI:1.144~3.002,P=0.012)、临床降期(OR=1.982,95%CI:1.268~3.098,P=0.003)为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6.3±1.4)个月,其中G1+G2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1.3±2.4)个月,放化疗不敏感(G3)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8.2±2.1)个月,两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直肠癌放化疗后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且P53高表达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敏感性更高。P53的表达水平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临床决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术前个体化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素,以指导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8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44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放化疗前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以放化疗后肿瘤TNM分期降期与否和肿瘤消退程度(TRG分级)作为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判断标准,分析放化疗前患者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癌组织EGFR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者肿瘤降期[86.7%(13/15)]和TRG为3—4级的比例[80.0%(12/15)]明显高于强阳性或中度阳性表达者[30.4%(7/23)和8.7%(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状腺癌者肿瘤降期[61.8%(21/34)]和TRG为3-4级的比例[47.1%(16/34)]明显高于黏液腺癌者[10.0%(1/1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清CEA、血清CA199及放疗方式与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无明显关联(均P〉0.05)。结论EGFR表达和病理类型可能是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敏感性预测的两个独立指标,管状腺癌和EGFR低表达患者对同步放化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