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再手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再手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我院施行的392例PD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的原因、诊断、处理方式及疗效。结果PD术后并发症133例(33.9%),死亡14例(3.6%)。其中22例再手术,再手术的死亡3例,再手术死亡率13.6%。结论导致PD术后再手术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胰瘘和切口裂开等。再手术是处理PD术后并发症的一个有效手段且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随着胰腺癌手术切除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是胰腺外科必然面对的问题,其中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元凶,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文献报道,PD术后胰漏发生率在5%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JohnsHopkins医院的资料显示,自1981~2002年共施行1891例PD术,术后死亡率1.6%,而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371例),其中胰漏发生率11.4%(216例),可见胰漏仍是PD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胰漏的发生,本文对PD术后胰漏相关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PD的4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D术后出血34例,发生率8.1%;死亡7例,死亡率20.6%.其中,早期出血19例,晚期出血15例;腹腔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14例.再手术19例中死亡3例(15.8%).早期出血的死亡率低于晚期出血(P<0.05).结论 术中精细操作、确切止血,术后预防胰瘘、胆瘘及胰肠或胆肠吻合口周围积液是减少术后出血的关键.及时果断的再手术止血是治疗术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常见原因,探讨相应临床诊治预防措施.方法 回顺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外科收治并行PD治疗的331例壶腹周围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P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7.2%,其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7%,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PD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为胰肠吻合口出血(40.0%)、胃肠吻合口出血(20.0%),该组未发生胆肠吻合口出血.PD的消化道出血可发生在术中(20.0%)、术后24h内(20.0%)和术后24 h后(60.0%).术中出血的部位为胰肠吻合口胰腺断端,术后24 h内出血部位为胰肠吻合口空肠断端,术后24 h后出血部位为胃肠吻合口和空肠输出襻.PD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手段包括:单纯开腹手术止血(40.0%)、血管介入后开腹手术止血(40.0%)、单纯血管介入栓塞止血(20.0%).结论 PD后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在胰肠吻合口和胃肠吻合口,一线的诊断治疗手段为血管介入和栓塞.消化道内窥镜止血是可以选择的方式,而开腹手术止血是最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及壶腹周围肿瘤的标准术式,也是腹部外科最复杂和危险的手术.至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明显高于其他消化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50%,术后死亡率为1%~5%[1-2].如何降低术后胰漏、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外科医师努力改进的方向.同时,高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不同的消化道吻合方式及相关辅助方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PD手术后消化道吻合方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提取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漏、胆漏、出血、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次手术以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RCT研究共计2504例病例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术后胰漏和胆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肠吻合组(OR=0.60,95% CI:0.44~0.82,P=0.00; OR=0.33,95% CI:0.13~0.82, P=0.02)。胰肠吻合组中,胰管-黏膜吻合术与传统端端吻合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胰漏、再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管引流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胰漏、尤其是Ⅱ~Ⅲ级胰漏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无支架管引流组(均P<0.05)。结论 PD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推荐采用胰胃吻合,辅以外支架管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腹腔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行PD的2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腹腔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液及血清淀粉酶、血白细胞计数、体温等因素。将术后发生B/C级胰漏,以及腹腔出血、胆漏或多个并发症的病人为严重并发症组(简称并发症组),A级胰漏和无并发症病人为对照组。结果:并发症组65例,占23.4%。其中B级胰漏35例(12.6%),C级胰漏11例(4.0%),胆漏24例(8.6%),腹腔出血8例(2.9%)。围手术期死亡1例(0.3%)。合并多个并发症的18例分别为:1例C级胰漏合并胆漏及腹腔出血,9例B级胰漏合并胆漏,2例胆漏合并腹腔出血,5例胆漏合并A级胰漏,1例腹腔出血合并A级胰漏。对照组包括A级胰漏46例和无并发症167例,共213例。术前和术中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男性、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肿瘤病理性质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为,BMI和手术时间是PD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35例术后病人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体温和血白细胞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的下降表示术后恢复较好。结论:本研究表明,BMI和手术时间是PD术后发生腹腔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时间代表手术难度和对病人的创伤,BMI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病人的体质。手术创伤和病人基础条件可能是考虑并防治PD术后并发症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预防及处理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2002年间2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癌及死亡率,根据手术年代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本组术后出现并发症72例(34.3%),严重并发症55例(26.2%),死亡17例(8.1%);近2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4%,死亡率1.8%,均比以前明显下降。结论 PD术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外科训练才能完成的手术,手术经验、精细操作和围手术监护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因腹部外伤行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胆胰漏的发生及并发严重腹腔感染需再次手术时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0年来因腹部外伤而急诊行PD手术病人共35例,术后发生胆胰漏12例,发生率为34.3%.经保守治疗、调整腹腔引流管或穿刺引流后治愈3例,另9例发生严重腹腔感染,再次手术行腹腔清洗和置管引流.结果 再手术者中8例未行胆胰管支撑引流,其中6例术后胆胰漏之积液区未有效局限,腹腔感染持续并加重,3例并发腹腔出血;均行第3次手术,于胰管和(或)胆管内置管外引流,感染区留置双套管术后冲洗腹腔并负压引流;6例均存活,6个月后行决定性手术.结论 胰十二指肠外伤行PD术后胆胰漏发生率高,再次手术时行胰管和(或)胆管内置支撑管外引流,可迅速有效地控制腹腔感染,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13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性手术91例,同时有43例行联合血管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8例(27.4%),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0例(7.2%),腹腔内出血4例(2.9%),胰漏6例(4.3%),胆漏4例(2.9%),腹腔内感染3例(2.2%),肺部感染5例(3.6%),胃肠吻合口功能障碍6例(4.3%)。本组手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2.9%。结论: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内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及时积极的处理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50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的502例PD,其中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7例,联合切除19例.结果 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5%(158/502),手术死亡率为3.2%(16/502),因并发症而再手术32例,再手术死亡率9.4%(3/32).以1999年为界将PD手术病人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对照,结果 显示:第一、二阶段的手术并发症分别为33.7%(56/166)、30.4%(102/336),死亡率分别为4.2%(7/166)、2.4%(8/336),无显著差异.结论 消化道和腹腔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是PD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再手术处理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的239例PD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手术的原因、处理方式及转归。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5%(73/239),病死率为4.6%(11/239)。12例(5.0%,12/239)再手术,其中腹腔内出血6例,切口裂开2例,胰瘘并腹腔感染1例,胰瘘并腹腔内出血1例,胰腺断面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再手术时间为术后1 h至13 d;再手术病死率为25.0%(3/12)。结论导致PD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有出血、胰瘘和切口裂开。及时而果断的再手术是处理PD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但伴随较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问138例PD病例,分析影响PD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及幽门保留与否对胰瘘的影响。比较保留幽门的PD(PPPD)与不保留幽门的PD对术后胃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3.18%(32/138),其中胰空肠黏膜对黏膜侧侧吻合组22.48%(29/129),胰残端空肠端侧传统套入组33.33%(3/9)。PPPD术后胃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PD。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并不显著性的影响胰瘘的发生。多数手术近期吻合口出血与应用胃肠吻合器有关。结论 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未能显著的影响PD后胰瘘的发生,但保留幽门后会增加胃潴留的发生率;慎重应用胃肠吻合器,人工手法细心进行胃肠吻合可能有助于预防胰腺癌手术后近期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9年5月因壶腹部恶性肿瘤实施的5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85例(14.8%)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92例次,其中以胃肠道功能障碍、胰漏、腹腔感染以及术后出血最多见;围手术期死亡7例(病死率1.22%),其中3例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高胆红素血症与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结论 术前细致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加强观察,是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改善PD术后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并发症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148例行PD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患者行PD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33.8%(50/148),死亡4例(2.7%)。单因素分析显示:(1)黄疸持续时间、血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时间及凝血原酶时间是影响术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2)黄疸持续时间、血红蛋白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术后PF的独立高危因素;(3)血红蛋白和胆总管直径是影响术后BF的独立高危因素;(4)年龄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5)术后出血、术后胰瘘和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6)黄疸持续时间和糖尿病是影响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独立高危因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是影响PD术后主要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31、0.047、0.019)。 结论总胆红素、黄疸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是影响PD术预后的主要高危因素,应规范化进行PD手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临床干预,以预防PD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国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自1980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胰十二指肠术后胰漏危险因素的16篇文献资料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与胰漏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黄疸水平大于171 ...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