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明确《履巉岩本草》一书中所载药物山黄杨的植物基原,通过查阅古籍著作和现代本草书籍,综合植物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药物名称、性味功效以及实地考察对其进行考证,确定《履巉岩本草》山黄杨的原植物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北江荛花Wikstroemia monnula Hance.。本研究可将此物种的文献始载从1878年提前至1220年,将北江荛花始载年代追溯到了南宋时期,同时提供了北江荛花的第一幅本草彩图,为进一步挖掘北江荛花潜在的药用价值提供本草学依据,为考察南宋杭州药物情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5.
《滇南本草》的炮制法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中药炮制的诸多方面,如修治、火制、水火共制等。其炒、焙、煨、煅、炙、烧灰、浸润、蒸、煮、炖等既有传统中药的炮制法,又有民族民间医药的特色,是云南人民用药经验的结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明代《食物本草》的作者历来颇有争议,或有卢和、汪颖、薛己之别,或不著撰人,其成书年也因此而难以确定.考证认为,此书当为明初卢和原撰(约公元1 500年前后).汪颖在其退隐之后(约公元1550年前后),取卢和书稿厘为2卷,分为8类,又在其基础上增补若干内容.明隆庆间仅署卢和之名的4卷本,内容与2卷同,并非卢和原稿,也是经汪颖编类增补之本.题为薛己撰《本草约言·食物本草》内容虽与卢和、汪颖之书同,但其中篡改的文献出处均属虚妄,书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主张也非薛己所有,故可判定为托名之作.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本草文献和史学类书研究,认为《本经》药物“鲤鱼(胆)”和“蠡(鳢)鱼”的产地“九江”出自《神农本草经》经文,药物知识形成时期为秦代,药物产地“九江”为秦置九江郡,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安徽及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解决白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问题,研究白术道地产区的变迁,辨别白术品种,评价白术质量优劣,优选优质白术药材。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再结合现代研究资料。结果白术众多别称是古时人们信息交流不通畅而导致的结果。白术名称的多样导致白术产地众多,但以浙江地区为道地产区。白术植物基原明清以前比较混乱,明清时期大致确定下来。由于白术种植地区分布广阔,导致白术品质差异明显,以道地产白术品质为最佳。结论本研究对白术名称演变、产地变迁、植物基原、品种优劣等进行本草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术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研究医经及历代本草方书、医籍并结合现代文献,笔者对《金匮要略》紫参汤及泽漆汤中所用紫参的异名、基源、采收炮制等内容进行系统性本草考证,以期为推进经方原方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经考证可知,历代紫参除牡蒙、童肠、众戎外,异名众多,并通过牡蒙、草河车分别于王孙、蚤休相混。紫参基源涉及蓼科、唇形科、毛茛科、百合科、蕨类等多种。考证结果认为,《金匮要略》所用紫参应为蓼科蓼属植物,且与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和水蓼Persicaria hydropiper的吻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18.
在对历代本草文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三国时期《吴普本草》人参条中"叶小兑,核黑,茎有毛"的记载往往被后世本草所忽略,进一步引发对《吴普本草》中人参品种的思考。本研究运用文献学和生药学的方法,考证出现存的《吴普本草》乃残本,其残存的关于人参的记载,可能是指五加科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Nakai;其产地三国时期首推邯郸,即太行山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附子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考证,为包含附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附子药材主流基原为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药用部位为其子根,以四川绵阳为道地产区;宋代起开始大规模种植,清代陕西成为另一产区,但品质不及四川。附子炮制历史变迁复杂,由火制转变为水火共制,其辅料也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单的演变过程。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附子药材以乌头A.carmichaeli子根为来源,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黑顺片炮制品的加工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历代本草文献的考察,证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麻蕡应是大麻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雌株的花或花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