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患者,金某,男,22岁,因牙松动于1988年9月13日就诊。口腔检查。牙列为(?)。(?)松动,(?)与(?)相距4mm左右,(?)缺失。(?)3个牙尖(2个颊尖,1个舌尖,舌面小于颊面,(牙合)面无斜嵴)(?)形态正常。  相似文献   

2.
患儿高某,男,6岁。主因上前牙根尖部起疱流浓半个月而于90年5月来我科就诊。查:(?)腭侧各有一小牙,(?)根尖部有瘘管压之有少许脓液溢出。诊断:(?)畸形舌尖,(?)畸形舌侧尖致慢性根尖周炎。患儿于1985年9月一岁时因上前牙齿畸形曾来我院就诊,查:(?)腭侧各有一突起小牙尖,当时因无症状,  相似文献   

3.
李伟 《口腔正畸学》2011,18(4):218-220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常伴有牙槽嵴裂,而裂隙侧的尖牙多发生阻生,即使在适当的年龄做了牙槽嵴植骨术,也常会出现尖牙阻生。本文介绍一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经过术前扩弓治疗后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植骨术后正畸治疗完成尖牙牵引助萌。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9岁,检查见:1|1之间腭侧有一多生牙,予以拔除牙体标本见:多生牙舌面隆突部有一三角形畸形舌尖,牙根粗大,为单根,根的舌侧有一锥形牙冠融合。x线牙片示:两融合牙均有髓腔,并相互连通,其形态与牙体外形相一致上中切牙间多生牙畸形舌尖伴融合牙1例报告@杨光跃!665100云南$普洱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相似文献   

5.
上颌腭中缝多生牙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某,女,55岁,检查见,腭中缝高拱处有一多生牙,无松动,叩诊(-),外形似中切牙。追问病史,诉四年前感上腭部异物感。一周后即萌出此牙处置:局麻下拔出多生牙,见牙体外形近似中切牙,发育正常,根稍短,略粗,多生,牙距牙槽嵴位置较远,与其它多生牙的位置完全不同,属罕见部位的多生牙。上颌腭中缝多生牙1例报告@王慧娟!022150内蒙古$牙克石市牙病防治所  相似文献   

6.
<正> 例1:李×,男,30岁。因(?)(牙合)面大洞,死髓,(?)垂直低位阻生行拔除术,手术中见(?)稳固,经反复挺拔,最后(?)一并拔出。离体牙(附图1):(?)_(牙合)面广泛龋损,(?)为五尖形,远中舌尖于舌侧(牙合)面,有付沟.(?)远中根下1/2与(?)近中舌根上1/2牙根相互融合,(?)为3根(舌侧2根,颊侧1根),报分叉角度大,形类似上颔磨牙。(?)为4根,舌侧3根融合与一颊根分叉。例2:袁×,女,46岁。因牙周病,多数牙已缺  相似文献   

7.
拔除上后牙引起上颌窦穿孔临床碰到不多,笔者曾碰到一例,报告如下:病者尹某,男,56岁,上海某单位军代表,1989年10月30日因右上牙疼痛而来我们科门诊。查见:病者一般情况好,(?)牙裂(近远中中裂开),松动Io,牙龈萎缩,根分叉已暴露,颊侧有一瘘管,挤压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流出,叩击轻度疼痛,(?)缺失。诊断:(?)牙纵裂。处理:在右上颌结节和腭前神经局部麻醉下,拔除(?),术中颊侧近中根折断,取根采用锤击挺柄,术中有一次因用  相似文献   

8.
埋伏正中牙的诊断定位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埋伏正中牙的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主要运用头影像位测量片为分析断20例埋伏正中牙的振腭侧位置,分别运用唇侧梯形瓣术式、腭侧舌形瓣术式及牙槽嵴顶部切口拔除。结果:术前确定埋伏正中牙位居振侧者2例,腭侧者15例,唇腭侧正中份者3份,与术中所见一致。唇侧梯形瓣及牙槽嵴顶部切口术式的术后愈合良好,而腭侧舌形瓣术式的术后有9例分别出现瓣膜肿胀,穿孔及出血,结论:头影侧位测量片是判断埋伏正中牙唇腭位置的有效方法,腭侧舌形瓣术式应注意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锥形束CT测量牙槽嵴裂患者的裂隙侧上中切牙长度,并比较其与非裂隙侧牙齿及正常对照切牙的差异。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接受Newtom 9000 CT扫描的158名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包括男性101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16.52岁;其中单侧牙槽嵴裂125例,双侧牙槽嵴裂33例。另选取同期接受扫描的非唇腭裂患者31名作为对照,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15.81岁。所有患者均无累及切缘缺损,无正畸治疗史。沿上前牙长轴方向对上颌区CT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果上中切牙长度有性别差异,男性大于女性。男性双侧牙槽嵴裂患者中切牙长度小于单侧患者的裂隙侧中切牙长度(1.55mm,P〈0.01),但是女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男女性别,二者均小于单侧牙槽嵴裂患者的非裂隙侧中切牙长度(男1.15mm,P〈0.01;女1.44mm,P〈0.01);另外,单侧患者的非裂隙侧中切牙长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槽嵴裂患者裂隙侧中切牙长度较非裂隙侧牙齿及正常对照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牙三维成像(CBCT)对齿槽嵴裂植骨术后的植入骨位置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选取18名单侧完全性齿槽嵴裂患者,在齿槽嵴裂植骨术后3个月对植骨部位进行CBCT扫描,将齿槽嵴裂隙分割后对植入骨的位置进行定位。结果齿槽嵴裂植骨术后,近远中向上植入骨的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腭向上唇侧的植入骨数多于腭侧植入骨数(P<0.001);垂直向上,植入骨主要存在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而鼻底及近牙槽嵴顶的植入骨数量较少(P<0.05)。结论齿槽嵴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位置主要位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处,且唇侧的骨量明显多于腭侧的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二例牙离体自然存放101天和35天再植三年余,效果良好。例1 熊某某,女,17岁,重庆医科大学学生。101天前跌落上前牙,当即用自来水洗净,包于纸中存放在书桌内。检查:(?)缺隙处牙槽窝愈合,牙嵴低平,唇腭径约0.8cm。(?)离体牙完整淡黄,乏光泽,表面有薄层污物。(?)轻度近中扭转。前牙覆(牙合)Ⅲ度,超(牙合)Ⅱ度。处理:消毒铺巾,浸润麻醉,分别从(?)远中切开、翻起梯形粘骨膜瓣,见缺隙处骨质致密。用小圆凿凿开牙嵴顶骨质,重建一与(?)根相应的牙槽窝。将(?)根充后用生理盐水擦洗干净,植入牙槽窝,丝线结扎固定。次日丝线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牙CT对牙槽突裂植骨术后的骨桥位置进行定位分析。方法选取18名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在牙槽突裂植骨术后3个月对植骨部位进行牙三维CT扫描,将牙槽突裂隙分割后对植入骨进行定位。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近远中向上骨桥的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唇腭向上唇侧的骨桥数多于腭侧骨桥数(P<0.001);垂直向上,植入骨的骨桥主要存在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而鼻底及近牙槽嵴顶的骨桥数量较少(P<0.05)。结论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骨桥的位置主要位于裂隙侧中切牙的根中和根尖1/3处,且唇侧的骨量明显多于腭侧的骨量。  相似文献   

13.
唇腭裂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1987年国内统计资料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为1.82‰.先天发育缺陷及手术修复常导致患儿颅面骨骼形态发育异常;而对于牙列,裂隙局部的干扰常出现在侧切牙区,表现为裂隙邻近牙齿的畸形、扭转,牙齿的先天缺失及多生牙的出现.研究认为乳牙列更常常发现多生牙,而恒牙列多表现为裂侧侧切牙缺失.本文旨在研究唇腭裂畸形对患者裂侧恒侧切牙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进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技术方法,并对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即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选取20名非综合征性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8名,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12名。 对20例患者实施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CBCT)片,使用Image-Pro Plus 5.1软 件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名患者中总体植入骨量比率为88%,唇侧植入骨量比率为93%,腭侧植入骨量比率为84%。结论 腭侧入路牙槽突裂植骨术弥补了既往腭侧植入骨量不足的缺点,裂隙内鼻腔瓣三角瓣的切口设计兼顾了鼻底裂隙和唇侧裂隙的关闭,避免大范围的松弛切口以及颊侧黏膜推进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外伤性离体牙再植成功已为常见,但离体牙超过20小时以上再植成功则不多见,本文介绍3例以供参考。例1 荣×,男,26岁,工人。因骑自行车不慎跌地,致2枚上前牙跌落20小时。口腔检查见(?)缺失,牙槽呈扩张形,血块充盈良好,(?)唇侧牙槽嵴骨板可摇动。(?)脱落牙患者自带,牙体完整。处理:于局麻下清理牙创,先将(?)牙体表面去污后,经75%酒精浸泡15分钟后盐水冲洗立即植入原位,调(牙合),未用固定。术后嘱患者2周内忌用再值牙咬切和用手摇功。术后局部涂碘甘油1日3次,全身应用抗菌素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腭黏膜下结缔组织瓣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移植丰满种植区唇侧软组织的效果。方法:22例上前牙区单牙缺失患者,伴缺牙区唇侧牙槽外形凹陷。其中12例行牙种植术同期腭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10例行牙种植术同期种植区唇侧骨膜下ADM膜覆盖。分别于种植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石膏模型分析2组种植区牙槽嵴水平宽度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2组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以确定不同时期2组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随访期内,2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种植术后2周及术后3、6、12个月腭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组及ADM移植组的牙槽嵴宽度较种植术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段2组牙槽嵴水平宽度扩增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腭侧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ADM膜骨膜下移植均能明显改善种植区唇侧丰满度,且扩增水平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汉族青年牙周健康人群中上颌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分布、位置及表面黏膜厚度。方法:采用CBCT观察245名受试者上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分布,并测量骨突顶点距对应磨牙CEJ的距离和表面最薄处黏膜厚度。结果:245名受试者中在上颌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发现率分别为2.45%、31.22%和21.84%。58.37%的受试者上颌磨牙区腭侧发现至少一个牙位存在骨突。牙槽嵴骨突顶点至CEJ的平均距离为(5.40±1.43)mm,左右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二磨牙处,男性骨突顶点至CEJ的距离大于女性(P<0.01)。牙槽嵴骨突表面最薄处黏膜厚度平均为(1.44±0.52)mm。结论:对于涉及上颌磨牙区腭侧软组织的牙周手术,术前拍摄CBCT检查黏膜下方是否存在牙槽嵴骨突,评估该处黏膜厚度是否达到手术需求,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患者:王×, 女,16岁,学生。1986年5月13日来我科就诊,要求矫正牙齿。临床检查:全身发育较好,营养中等。身高15cm,体重41kg,面中1/3凹陷,X 形腿。口内:牙列式(?)Ⅰ~Ⅱ度松动,余牙均不松动,前牙开(牙合)。上牙弓短而窄,上下牙弓呈反覆盖,(?)呈中性(牙合)关系。上唇系带附丽在牙槽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探查微种植钉合适的植入位点及植入角度范围,为正畸治疗在顴牙槽嵴处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来大连市口腔医院放射线科行锥形束CT扫描的40例成人患者,测量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处距牙槽嵴顶6、8、10mm三水平,各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45°、60°、70°角时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结果:3个水平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均随着植入角度的增大而增厚。在所有颊侧骨皮质厚度测量项目中以距牙槽嵴顶6mm点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70°角时最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微种植钉长轴与真性水平面呈60°角时顴牙槽嵴颊腭向最大骨厚度均较厚。在距牙槽嵴顶8、10mm水平,3个角度的颊侧骨皮质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40例中有4例(占10%)上颌窦底与上颌第一、二磨牙牙根紧邻。左右对称指标相互比较无差异。结论: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明确了上颌第一、二磨牙间顴牙槽嵴颊侧骨皮质厚度及颊腭向最大骨厚度,为正畸治疗安全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探讨即刻种植后牙槽骨嵴的改变。方法:本研究选择14例上牙即刻种植患者,共植入Ankylos种植体16枚,患者种植手术完成时(T1)和二期手术时(T2)均拍摄锥形束CT(CBCT),测量所有种植体唇颊侧,腭侧,近中,远中四个方向牙槽嵴顶端高度与种植体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T1-T2期间种植体各方向牙槽骨的吸收变化。结果:T1-T2期间所有种植体唇颊侧,腭侧,近中,远中四个方面牙槽嵴顶端骨高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吸收情况不尽相同。结论:即刻种植愈合期各方向牙槽骨嵴均发生了明显的骨吸收,唇颊侧骨吸收较其它方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