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肝癌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诊断和肝脏MRI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研究中以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3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确诊,同时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以及MRI实施诊断,比较不同方法对应的诊断率。结果肝脏增强CT诊断后以83.3%的准确率低于肝脏MRI93.3%的诊断准确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肝癌患者,采用肝脏MRI诊断相对于肝脏增强CT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造影剂SonoVue及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成像技术,对82例肝脏占位病变行超声造影,并与增强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结果:增强CT漏诊原发性肝癌2例,超声造影漏诊原发性肝癌1例;增强CT误诊4例(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2例),超声造影误诊3例(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1例);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检出率分别为98.7%(81/82)和97.6%(80/82),准确率分别为96.3%(79/82)和95.1%(78/82)。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对增强CT扫描阴性的小肝癌病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评价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次进行肝脏增强CT技术诊断与肝脏MRI技术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将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肝脏MRI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7.67%,明显要比肝脏增强CT技术诊断准确率80.23%高,两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过程中,肝脏MRI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要比肝脏增强CT技术高,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彭凯月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83-2384
目的:探讨增强CT以及增强MRI诊断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50例疑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进行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的情况。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以及病理活检证实,发现病灶共102个,大部分是1.0 cm~3.0 cm;其中增强CT病灶检出率为93.14%,定性准确率为92.16%;增强MRI病灶检出率为94.11%,定性准确率为93.14%;两者比较,增强MRI高于增强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与增强MRI对肝脏良恶性病灶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定性准确率较高、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T肝灌注成像(CTPI)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发现肝脏早期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和诊断效率。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肝灌注成像和MRI影像学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CTPI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94%、91%、95%和79%,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7%、100%和71%,2种方式对上述4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超过90%以上,而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则在70%以上,2种检查方法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与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肝灌注成像与MRI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等肝脏早期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接近,二者可以替代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CT与MRI在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6例肝硬化患者,同时进行多层CT和MRI检查,比较多层CT和MRI的检出、确诊情况。结果 MRI对肝脏孤立性结节总检出率、总确诊率明显高于多层CT(χ2=4.378,P=0.03;χ2=10.285,P=0.00)。MRI对肝脏良性结节、肝脏恶性结节、肝癌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多层CT(P0.05)。结论对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中的肝癌诊断,直径大小不同的病灶在MRI与多层CT的诊断准确率不尽相同,MRI对结节的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2例作为样本,以31例为一组,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两个组别。CT组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MRI组采用肝脏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肝内病灶、肝外病灶查出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准确情况。结果:MRI组31例患者,检查发现肝内病灶(3.00±0.16)个,30例检查准确,准确率96.77%。与CT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肝外病灶查出数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肝脏CT而言,肝脏MRI用于肝癌的诊断,可发现更多的肝内病灶,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将其应用到肝癌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使肝癌患者可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核磁共振肝脏快速容积成像技术(MRI-LAVA序列)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通过病理活检或临床证实的肝脏结节性病变患者共20例,所有病例均行肝脏MRI-LAVA序列及增强CT检查,统计两种方法的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并比较≤3 cm和>3 cm的肝脏结节性病灶的诊断正确率。结果:MRI-LAVA序列共检出31个病灶,增强CT检查共检出28个病灶;≤3 cm肝脏结节性病变共23个,增强CT检查准确率为60.87%(14/23),MRI-LAVA序列诊断准确率为86.96%(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m肝脏结节性病变共8个,增强CT诊断正确率为87.50%(7/8),MRILAVA序列断诊断正确率为87.5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与增强CT比较,MR-LAVA序列能发现更多的肝内结节性病变,对肝内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增强CT诊断,观察组予以MRI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肝内病灶、肝外病灶个数比较,观察组较多(P<0.05)。结论 MRI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扫描到更多的肝脏病灶,效果确切,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脏增强CT扫描与肝脏MRI检查诊断的准确对比。方法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肝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经彩色超声实施初步筛选,确诊为小型或者中型的病变之后,再实施肝脏CT增强扫描与肝脏MRI筛查,两种检查方式需要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度要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诊断,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当中,肝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度要高于增强CT扫描检查,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对肝癌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肝脏增强CT检查、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以及相关资料。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参照,MRI以96.67%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83.33%的诊断准确率;在肝内病灶以及3cm以下病灶检出方面,MRI优于肝脏增强CT,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增强CT与MRI均可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相对而言,MRI在肝内病灶以及小直径病灶检出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常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 3种检查方法诊断为可疑肝脏肿瘤的28例患者,再行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对比分析术前彩超、CT、MRI、术中彩超对肝脏肿瘤的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比较术前、术中彩超对病灶血流检查结果。结果在28例(45个病灶)患者中,术前彩超、CT、MRI、术中彩超对肝脏肿瘤的显示率分别为71%、80%、88%、95%;术中彩超对肝脏肿瘤的显示率高于术前彩超、CT、MRI ( P <0.05);术前彩超、CT、MRI、术中彩超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85%、90%、97%,术中彩超对肝脏肿瘤的准确率高于术前彩超、CT、MRI( P <0.05)。术中彩超比术前彩超对血流信号的敏感性增强。结论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腹部彩超、CT、MRI显示率、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螺旋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脏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CT和MRI对肝脏囊性病变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比CT和MRI检查结果,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肝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CT检查肝脏发育性囊性病变率88.89%,炎性囊性病变率83.33%,肝脏恶性肿瘤囊变病变率91.43%分别低于MRI检查的100%、95.83%、97.1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肝脏囊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93.18%、特异性为95.83%虽明显高于CT检查的79.55%和79.1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均能有效诊断肝脏囊性占位,且准确率均较高,但核磁共振诊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更高,对肝脏囊性病变更适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脏肿瘤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其实施CT增强延时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均接受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内转移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6.05%。其中,对于肝母细胞瘤、肝脓肿、肝囊肿、肝血管瘤CT检查准确率可达100%;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内转移瘤、原发性肝癌中部分患者存在误诊或漏诊现象,但其总体诊断准确率均在80%以上。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通过结合不同病理类型在延时期、动脉期影像学特征可有效对此类患者明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此种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显示肝脏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患者接受了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并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比较,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达96.1%,增强CT诊断准确率95.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最小病灶为0.7 cm,增强CT显示最小病灶为1.0 cm.原发性肝癌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超声造影显爪供血血管的病灶43例,增强CT显示18例.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超声造影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可更好地反映肿瘤组织新牛血管灌注特点,对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状况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肝脏炎性假瘤的增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8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CT、MRI及二者联合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准确率、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特点;根据肝脏炎性假瘤的病理表现分为中心坏死型、成片坏死型、纤维组织增多型、多组织混杂型,比较不同病理表现病灶的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特点。结果 CT、MRI及二者联合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05%、83.33%、83.33%,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CT、MRI增强扫描表现,可将其归为四周环形强化、无明显强化、环状+分隔状强化、不均匀持续强化共4种类型。不同病理表现病灶的CT及MRI增强扫描特点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心坏死型以四周环形强化居多(85.71%),成片坏死型以无明显强化居多(83.33%),纤维组织增多型以环状+分隔状强化居多(86.67%),多组织混杂型以不均匀持续强化居多(91.67%)。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不同病理表现的CT及MRI增强扫描表现特点不同,应结...  相似文献   

17.
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善红  张海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32-4035
目的:探讨肝内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活检证实的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49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25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18例,肝硬化结节4例,胆管细胞癌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脏炎性假瘤3例,肝腺瘤4例,肝脓肿5例。结论: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尤其高场强MRI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及灵敏度。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20例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进行肝脏CT平扫、CT增强扫描,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对不同性质肝脏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其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再评价CT平扫、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CT平扫、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结果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病变、肝脏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平扫(P0.05)。经一致性分析,CT增强扫描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CT平扫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33%,CT平扫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9.17%,二者比较,CT增强扫描高于CT平扫(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提高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有利于更加灵敏、准确地检出肝脏占位性病变,还可对肝脏病变性质予以准确鉴别区分,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性。结果相较于肝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肝脏增强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肝癌疾病进行诊断时,肝脏增强CT检查的效果优于肝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35例(4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0.42%,敏感性59.26%,特异性61.90%;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2.59%,特异性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的准确率为92.59%高于CT平扫的59.26%(P0.05)。CT平扫显示为肝内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无清晰边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结节性、边缘性强化,部分病变轮廓清楚显示;门脉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减低。肝囊肿、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病因例数过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