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金辉  何成伟 《医药导报》2011,30(6):728-729
[摘要]目的比较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用灭菌粉末3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60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水疱停止产生、疼痛缓解、安全结痂及皮损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9.2%(P<0.01)。结论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万乃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磷酸阿糖腺苷与万乃洛韦联合治疗组,单磷酸阿糖腺苷2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7天,同时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对照组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mg,每日2次,连服10天.结果 单磷酸阿糖腺苷与万乃洛韦联合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万乃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起效快,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磷酸阿糖腺苷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泛昔洛韦组和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激素、炉甘石洗剂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措施,泛昔洛韦组加用泛昔洛韦口服治疗;单磷酸阿糖腺苷组则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神经痛发生率等。结果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泛昔洛韦组(P<0.05);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者者疱疹消退、疼痛消失、皮损痊愈及结痂时间均显著少于泛昔洛韦组(P<0.05);同时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者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泛昔洛韦组(P<0.05)。结论相较于泛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病损痊愈,并减少神经痛遗留风险。  相似文献   

4.
洪强 《海峡药学》2016,(11):161-162
目的 探究转移因子胶囊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皮肤病门诊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转移因子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以及脱痂时间;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体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2%,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和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转移因子胶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带状疱疹患者具有疗程短、起效快、能有效缓解疼痛、总体有效率高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水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传染科收治的136例水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结痂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结痂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利巴韦林比较,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水痘,能有效缩短患儿的结痂及退热时间,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价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以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39例,女36例,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0.2g,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1次/d,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7d为1疗程;对照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0.2g,5次/d,共7d。于治疗前、后记录每天就诊时水疱面积,有无新发水疱及皮疹结痂数,疼痛减轻程度,脱痂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1,P0.05),治疗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口服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能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水疱干涸结痂、疼痛缓解、疼痛消失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泛昔洛韦、薄芝糖肽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效显著,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疱疹性口腔炎采用康复新液、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52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带状疱疹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300 mg静脉滴注,治疗组45例给予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疱疹停止生长、皮肤结痂及疼痛缓解时间,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止疱、缩短皮疹及止痛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26例,显效11例,有效率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2,P<0.05).结论 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在皮疹干燥结痂、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并且经济实惠、取材容易、操作简单,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48例,疗程10天。两组均给予单磷酸阿糖腺,维生素B1及B12,尼美舒利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和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在两组中发现严重副反应。结论:甘露聚糖肽与单磷酸阿糖腺苷的联合应用对于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0.27%,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80例,年龄在6~24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5~10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匹多莫德对儿童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航天中心医院儿科2012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648例急性疱疹性龈口炎患儿,随机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联合匹多莫德口服组、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组和对照组,每组216例.3组均予解热镇痛、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腔护理等同样的对症支持治疗.分别比较3组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患儿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gG、IgA、IgM、CD4、CD4/CD8单磷酸阿糖腺苷组与利巴韦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巴韦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可缩短疱疹性龈口炎热退及疱疹消退时间,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最快,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烟台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的患儿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89例。观察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7.5%),疱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疗程为3~5 d,两组均予解热镇痛、口腔护理等同样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1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5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6例。治疗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或10%葡萄糖液(稀释浓度0.1%)静脉滴注1次/d,治疗5~10d。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治疗5~10d,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2%,对照组84.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疗程均3~5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2.9%,高于对照组的42.5%、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疱疹破溃为溃疡4例,对照组疱疹破溃为溃疡16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方法将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5 mg/(kg·d),热毒宁注射液0.5 m L/(kg·d)静脉注射,每天1次,疗程3 d。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菱玉 《抗感染药学》2019,16(5):857-859
目的:比较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皮疹、体温和口腔炎)复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体征(皮疹、体温和口腔炎)复常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有效促进了临床症状体征的复常,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