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市级某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护士提出防范措施和护理管理者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该院两年内上报的166件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三间分布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护理不良事件构成发生前3位是用药错误、跌倒坠床、压疮;(2)护理不良事件时间分布为周六、周日和上午、夜间为高峰时段;(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最高科室为内科病房;(4)护理不良事件重点关注人群为低年资高学历青年护士.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系统关注重点时段、科室、人群,加大人力资源配备,分层搭配,对年轻护士加强知识培训,提高护理风险防控意识,注重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季度护理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每季度质量考评标准进行评价并绘制柏拉图统计表的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找出要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果通过一季度对问题分析整改,二季度不良因素下降23%。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一针见血地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针对性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揭示发生原因的决定因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应用SHEL模式对114例护理不良事件,按照软件、硬件、临床环境、当事人及相关人4个项目,进行原因归类分析。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软件因素58例(50.88%),护理工作场所及设施的硬件因素20例(17.54%),临床环境因素29例(25.44%),当事人及他人因素44例(38.68%)。结论 不良事件的发生,既有个人原因、可控制因素,也有系统原因、不可控制因素。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软件实力,改善工作场所、设施的硬件建设,营造安全“临床环境”,增强患者及家属良好依从性、充分掌握防护知识,是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心血管内科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及绘制柏拉图统计表的方法对心血管内科输液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及分析,找出不满意的要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结果 病人不满意率由整改前的17.0%下降到4.2%,不满意要因从整改前的77.0%下降至18.5%.结论 提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纷繁复杂的护理问题中,准确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实现护理服务零缺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医疗风险、医疗不良事件、医患纠纷及由此引发的医疗危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实际上在医疗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这是医学的实践性、探索性及未知性特点所决定的。但是作为医务人员,要主动地研究分析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预防风险的发生^[1]。根本原因分析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分析已发生的不良事件,从错误中找出系统中的弱点并加以矫正,以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我们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我院75例护理缺陷做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护理缺陷的最根本原因,探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新型临床护理查房模式。方法通过制度规范、试点与培训、强化与督导、指导与考核等分层培训的方法开展实施,将护理质量、护士与患者对查房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质量、患者与护士对临床护理查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规范护理查房模式转变了护理人员思维方式,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主导思维与追踪持续改进,达到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康复的目的,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与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吴雪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43-1446
目的:探讨QCC (品管圈)活动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规范使用胰岛素笔合格率的效果。方法由本院11个科糖尿病联络员组成QCC,确定“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规范使用胰岛素笔的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在活动前,圈员先通过观察、询问、查看等形式对科内护士对胰岛素笔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圈员经统计、归纳、分析,从中找出要因并制定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使用胰岛素笔合格率从32.8%提高到84.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规范使用胰岛素笔的合格率,同时还能提升圈员的团队的意识,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开近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125-1126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从管理、护士、病人、环境等方面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在管理对策中加强护理管理力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制度、加强技能培训,从而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结论:通过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建立质量控制体系,重视基础质量环节,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为主,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9.
批量伤员救治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曼  宋雁宾  曹阳  辜丽梅 《武警医学》2010,21(5):417-419
 目的 探讨批量伤来诊时医院急诊科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批量伤员院内急救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加强护理组织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护士专业培训、针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管理等措施.结果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范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伤员满意度.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是保障批量伤急救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优化介入护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介入患者的安全.方法 针对医院回访中心在2011年进行介入治疗的929例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分析由于介入流程与交接环节引起的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对其进行汇总研究.遵循实用、有序、规范、简捷、方便记录的原则,将交接相关项目及顺序优化排列,制定介入护理交接单.结果 使用“介入护理交接单”后,有助于护士养成按固定的合理顺序行事习惯,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对2013年交接单使用后进行介入治疗的950例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回访结果及与介入有关的影响因素,与使用前2011年的929例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术中资料完整性、管路安全性、患者的满意度等均明显提高.结论 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使用后,提升了介入患者交接及转运的安全性,有利于介入手术护士与病房临床护士一体化培训,提高了介入手术室的效率和效益,增加了家属对医院的安全感、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贺永  冯建琼  史艳玲 《西南军医》2010,12(6):1257-1258
目的 了解年轻护士发生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原因.方法 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年轻护士在科内发生的12例护理安全投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其发生与年轻护士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不良、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结论 加强年轻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年轻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启凤  庄付晓 《西南军医》2011,13(5):927-928
目的 分析临床五官科病人护理各环节易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对策.方法 对可预见性的护理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有效控制与减少了护理不安全因素.结论 完善的制度职责、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提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细节管理,落实安全预警制度,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消除隐患,能把不安全的护理事件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对11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心内科护理中的风险来自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因素三个方面。结论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书写护理文书,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风险告知制度等综合防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研究近年来存在的护理安全事件46例,分别从制度管理、护士、患者及家属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护理安全问题发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关管理对策。结果制度管理缺陷14例(30.4%),护士因素25例(54.3%),患者及家属原因7例(15.2%)。针对安全问题原因采取对策后,护理事故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探讨肿瘤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并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管理对策,能给患者带来高质量、高效率、满意的服务,减少护理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护士交接班是对前一班工作的总结和对下一班工作的传递,规范交接班对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护理交接班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影响护理交接班不规范的因素,设立目标,拟定对策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化的执行率,QCC前后进行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品管圈3个月的良性干预,护理交接班规范化的执行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疮、跌倒/坠床、管路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告知书在神经外科ICU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12月在我科住院的97例颅脑外科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与对照组匹配的2012年1-6月入院的124例颅脑外科高危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针对新入院或手术后危重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然后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口头告知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发放危险因素评估告知书,并由专人实施预防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压疮、跌倒/坠床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外科ICU高危患者中应用压疮、跌倒/坠床和管路滑脱危险因素评估告知书,有利于提高护患双方的重视程度,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充分体现了护士履行告知的义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心理学的决策理论视角,结合框架效应理论、解释水平理论、单次 重复博弈效应理论,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处理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护士工作责任心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品管圈十大步骤运用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对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骨科住院患者开展圈活动,并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35%,目标达成率为140%.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是值得倡导与推广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减少保留导管持续化疗患者留置导管期间的相关问题的发生。方法 ①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②规范护士护理操作;③制定合理的护理常规、流程;④护士要加强日常护理中的观察、巡视、记录。结果 通过对留置导管患者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及临床观察,总结了护理经验。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留置导管持续化疗患者留置导管期间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引发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对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查找并综合分析,制定完善的产科管理制度,提出相应对策加以防范。结果:通过分析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可以提高产妇和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认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