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生后24h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与40mg/d,用药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l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40mg/d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20mg/d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2)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20mg/d及4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降脂,40mg/d辛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血管事件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长玲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06-107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在UA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与40mg,一疗程后测定CRP浓度,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UAP患者在治疗前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RP浓度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效抑制UAP患者斑块内炎症反应,并且存在量效关系,使用相对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UAP患者获得更多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随后20 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2组用药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用药前,治疗4周末及12周末测定血脂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用药前,4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血脂指标及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4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剂最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8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而另一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hs-CRP均显著下降.大剂量强化降脂组比常规降脂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UAP患者hs-CRP,大剂量的作用更为显著,未出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宝胜 《中外医疗》2009,28(17):89-89
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常规药物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5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其中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一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可以降低hs-CRP。  相似文献   

7.
廖继全 《右江医学》2005,33(2):121-12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20 mg/d,睡前口服,连服8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 70.7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8.61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及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hs-CRP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口服,疗程4周.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hs-CRP分别为(8.18±1.56) mg/L、(9.15±2.13) mg/L,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2.64±0.34)mg/L、(5.18±1.23) mg/L,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考虑可能是通过改善由hs-CRP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过程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水平,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万立  陶敏 《吉林医学》2010,(24):4027-40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均用药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d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B组较A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相关临床疗效,分析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1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即口服一定剂量的常规止痛药、消心痛、倍他乐克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素片,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经历为期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两组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治疗组的病情好转度要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好转度,且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且对照组有效率为71.83%,治疗组有效率为95.77%,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药物排除现象。结论:通过一定的临床观察,推断出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愈起促进作用,且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卜法芹 《中原医刊》2007,34(7):11-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hs CRP和血脂水平,作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效果更好,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UA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乔亚京 《中原医刊》2007,34(7):46-4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正常的UA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9):1046-10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达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为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达康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局部电压电位(LVPs)、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胱抑素(Cys-C)]、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ET-1、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LVPs、SV、LVEF值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达康治疗可调节ET-1、NO、Cys-C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表达量,改善心功能指标,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用量。  相似文献   

17.
曾军 《当代医学》2014,(16):128-12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76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次/d,每次使用剂量为30mL;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口服阿托伐他汀,1次/d,每次服用剂量为20mg。均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用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松 《吉林医学》2011,32(28):5902-590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药物及氯吡格雷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每晚服用1次,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入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HDL、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TC、TG、LDL、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HD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观察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和治疗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血清CRP、TC、LDL—C、T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亦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