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对50例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发现左室肥厚有关。1资料1993-1995年在本院对50例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三位片及心脏超声检查除外了其它心血管疾病。病人年龄45~70岁,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两组。2方法每份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按lowh分级分五级,lownⅠ级:单一室早24小时小于700次,lownⅡ级:单一频发室早24小时大于700次,lwnⅢ:同时伴多型或多源室早,lownⅣ级:室早同时出现成对或短阵室速,lownⅤ:室早同时出现ROMT。3讨论结果显示,级别较高的室早1wnⅢ-Ⅳ级与高血压出现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24h动态心电图(24hDCG)评估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条件,采用美国世纪3000 DCG仪,随机选100例静息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24hDCG监测,连续记录和回放分析24h的心电变化.结果 ,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在室早的频度及重度、伴发的其它心律失常以及基础心率的昼夜变化,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频率昼夜变化在高峰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次数不能作为判别室性早搏是否属功能性的主要条件.病理性室性早搏的诊断条件可能有:(1)Lown室性早搏分级2级以上;(2)伴发室上性早搏频度≥100次/24h,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指成对房早、阵发性室上速、房颤或房扑)传导阻滞及ST-T异常改变;(3)室性早搏发生率在活动中最低;(4)昼夜心率差小.上述条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70例室早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提示:心脏病组室早的lown‘s级别升高(P<0.05),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升高(P<0.05或P<0.01),ST-T改变发生率升高(P<0.01),室早发生率在活动中最低(P<0.05),而室早的频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秦孝智 《吉林医学》2011,(20):4111-4112
目的:探讨万次/24 h以上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7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分为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在发病年龄、室早发生的时间、心电图复合型异常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室早发生的频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室性早搏次数不能作为判别是否患有心脏病的主要条件;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患者的发病年龄及复合型心电异常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房性早博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结合临床分析诊断.结果①房性早搏<100次/24h以正常对照组为著(P<0.05).②房性早搏300-700次/24h以心脏病组为著(p<0.05).③房性早搏>700次/24h均见于心脏病(P<0.05).④房性早搏>300次/24h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P<0.05).⑤房性早搏>300次/24h发生房性心动过速者心脏病占100%(P<0.05).⑥房性心动过速在器质性心脏病中冠心病占首位(62.5%),老年人占50%.结论房性早搏<100次/24h以正常人多见,房性早搏>300次/24h以器质量性心脏病多见,且房速发生率高,房性心动过速以冠心病居首位,老年人居多.  相似文献   

6.
将76名室性早搏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平板运动试验,比较两组室性早搏频度及严重程度、伴发其它心电图异常和运动后心电图变化,以寻求估测病理性室早的条件。结果表明,估测病理性室早的条件可能有:(1)Lown室早分级3级以上;(2)伴发复杂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成对房早、阵发性室上速、房扑、房颤)及ST—T异常改变;(3)运动后室早明显增加伴缺血型ST段改变。上述条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病理性室早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小珠  阳军 《河北医学》2003,9(3):245-246
目的:探讨Ho1ter检测中不同时段室性早搏及相关因素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5例器质性心血管病患者(病变组)及145例非器质性心血管病者(非病变组),全部经动态心电图(Ho1ter)检查诊断室早LOWN分级2级以上,比较两组室早高峰出现时间、Ho1ter伴随的其它异常表现、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结果:从时间段分析,白天室早多见于病变组,夜间室早多见于非病变组(P均<0.05);但从临床分组来看:病变组与非病变组室早发生高峰均以白天多见。动态心电图伴随的房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早搏、心肌缺血等,病变组明显高于非病变组(P<0.001),尤其是心肌缺血,非病变组没有一例出现。结论:室早的时段分布,随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室早患者Holter伴随的异常表现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
马春红 《华夏医学》2005,18(4):539-540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室早)QRS时限与心脏病变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182例在我院住院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记录有频发室早(≥720次/24h或≥30次/h),其中有基础心脏病的126例,无基础心脏病的56例,所有患者记录其室早QRS时限(5个室早QRS时限平均值),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58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QRS时限增宽与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冠脉病变程度、室早Brugada分级、5年内病死例数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有基础心脏病变与无基础心脏病变的室早QRS时限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前者室早切迹亦有显著差异(P<0.05),室早QRS时限>150ms与≤150ms两组在心功能分级、LVDd、LVEF、E/A比值、冠脉病变程度、多形、多源室早、短阵室速、5年内病死例数等方面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有基础心脏病变时其室早QRS时限多增宽,且室早QRS时限增宽常伴有心功能减退,心室腔扩大,舒张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冠脉多支病变例数多,多形与多源性室早、短阵室速发生率高,5年内病死率高,因此,根据室早QRS时限可预测心脏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40例老年病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别为:室上性早搏85.7%,室性早搏41.4%(LownⅢ级以上者占8.5%),短阵房速23.6%,间歇房颤0.7%。12例恶性室早中有6例为已确诊的冠心病人,5例Ⅳb级者其室性心动过速均不是出现于室早最频时。提示老年恶性室早病人多见于冠心病者,对临床所见的偶发室早,特别是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病人,最好能及早作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0.
<正> 使用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顽固性室早疗效欠佳,我们对5例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室早采用了Ib类药物慢心律与Ⅲ类药物胺碘酮合用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3~63岁。全部患者Lown分级Ⅲ级或Ⅱ级以上,3例为心肌炎后遗症例为冠心病,1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所有病人于联合用药前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服用慢心律150n3次/日,胺碘酮0.2,2次/日。服药过程中随时复查心电图,服药两周后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我院自1994~1997年间收住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经常规心电图检出及24小时Holter记录伴室性心律失常(VA)84例,以探讨CHF与VA关系,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室性早搏(VPC)70例,多型室早8例,短阵室速4例,室颤、室扑各2例,共84例。男56例,女38例,年龄36~83岁,平均61.8岁。冠心病38例,扩张型心肌病25例,高心病10例,风心病11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Ⅳ级30例,Ⅲ级24例,Ⅱ级30例。VA为入院首次心电图检出及24小时Holter记录,VPC按Lown分级:Ⅳ级27例(Ⅳ_a17例,Ⅳ_b10例),Ⅲ级23例,Ⅱ级34例。同时检测电解质,作心脏B超、X线片心胸比例均在0.  相似文献   

12.
张淑芹 《包头医学》2012,36(3):163-164
目的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Century3000型动态心电图检查系统,连续记录24h心电图,并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及症状发作时间。结果:360例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占92%,LOWn氏分级Ⅲ-Ⅳ级78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失常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素氮端前体肽(NT-proBNP)在不同心血管病的血清水平及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为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并行NT-proBNP检查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300例,分为心血管疾病组120例,其中按病种分为心绞痛组24例、心肌梗死组23例、心律失常组18例、高血压病组15例、风湿性心脏病组14例、心肌病组14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5例,心功能Ⅲ级组15例,心功能Ⅳ级组10例;另选择非心血管疾病组120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三组间及心血管疾病组内各亚组的差异,并探讨不同NYHA心功能级别NT-proBNP水平及相关关系.偏态分布资料进行对数转化后分析.结果 ①心血管疾病组的血清log NT-proBNP水平(3.05±0.45)显著高于非心血管病组(2.78±0.81)和正常对照组(1.43±0.2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27.84,P<0.01);心血管疾病组、非心血管疾病组log 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组与非心血管疾病组log 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血管疾病组各疾病亚组间log 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P<0.05);心律失常组、先天性心脏病组log 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高血压病组、风湿性心脏病组、心肌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不同NYHA心功能组log 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4,P<0.05);log 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4,P< 0.01).结论 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在心血管疾病诊断、鉴别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探讨用心电图记分法估算心肌梗塞面积与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92例发生心肌梗塞48小时以上到4周以内的病人,根据心电图记分法>3分为大面积心梗组(A组);≤3分为小面积心梗组(B组)。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比较两组单发室早、成对室早、非持续性室速(NSVT)发生数和发生率。结果:两组单发室早数和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成对室早、NSVT发生数和发生率比较,大面积心梗组多于小面积心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心电图记分法可作为心肌梗塞后病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出血程度与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根据Fisher CT分级情况,随机分成轻度(Fisher1、2级)和重度(Fisher3、4级)出血两组,进行发病早期(1周内)动态的心电图及心肌酶与心肌结构蛋白监测,分别观察心脏损害发生的情况.结果 38例轻度出血组患者中,早期心电图异常24例(ST-T改变者10例),心肌酶与结构蛋白异常13例;42例重度出血组患者中,早期心电图异常37例(ST-T改变者26例),心肌酶与结构蛋白异常24例.两组间心电图与心肌酶及结构蛋白异常发生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出血程度与动脉瘤性SAH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明显相关,Fisher分级高者(3、4级)发生继发心脏损害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分级低者(1,2级),且继发心脏损害的发生与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倍他乐克(metoprolol)是一种心脏选择性无内源交感活性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为证实倍他乐克对老年人室性早搏(室早)的治疗效果,我们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技术观察了倍他乐克(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产)治疗老年人室早的疗效,并与慢心律进行对照。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有临床症状,室早持续2个月以上,动态心电图监测每小时室性早搏>100次者作为治疗对象。倍他乐克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60~82岁,平均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16例,心肌病2例,不明原因6例。室早病程平均5.2年。其中17例过去曾接受一种或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8例和对照组60例.服药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后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病次数、持续时间及24小时心电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确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52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51例中青年健康人相对照。结果示老年组房早、室早、阵发性缓慢性房性心动过速、R on P室早的发生率分别为98%、36.5%、23%、9.6%,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房早均数两组分别为20.5±15.6、7.8±9.4(P<0.01);室早均数两组未见差异,但24小时频度均<30次。ST段抬高>1mm者两组分别为48%、56.9%,大部分(88%、86.2%)出现于睡眠时,伴心率缓慢。ST段压低以上斜型为主,无一例出现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早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任群  林劲 《海南医学》2003,14(9):19-19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4小时DCG对405例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心脏病人出现室性早搏进行分析.结果器质性心脏病组出现的室早多伴有①ST-T改变;②合并有其它心律失常如房颤、传导阻滞等;③室早形态改变,时限增宽≥0.16s,常有切迹;④早搏指数<1.结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室性早搏明显不同,上述改变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早期器质性心脏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NYHA分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方法:3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NYHA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进行连续72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诊断为心房颤动,其中42例在既往已被确诊为持续性房颤,17例为本次新诊断患者,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确诊为持续性房颤。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169例(48.56%),48小时则为235例(67.53%),72小时达到255例(73.28%)。24、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显示随着NYHA等级升高,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在NYHAⅠ~Ⅳ级患者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动态心电图仅在NYHAⅠ级患者中检出率高于48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76例(21.84%),48小时检出95例(27.30%),72小时检出129例(37.07%)。24、48与72小时动态心电图均显示随着NYHA等级升高,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小时动态心电图在NYHAⅠ~Ⅳ级患者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明显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动态心电图仅在NYHAⅠ、Ⅱ级患者中检出率高于48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随着患者NYHA等级升高而升高,延长动态心电图监测时程可明显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但在NYHAⅢ~Ⅳ级患者72小时动态心电图与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相比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