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络酮治疗心跳呼吸骤停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诱发电位(EP)监测,探讨纳络酮在治疗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对6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另外30例常规治疗加纳络酮治疗,即纳络酮0.8mg,呼吸心跳停止后立即静注,以后前3天剂量为每日0.3mg/kg,后7天改为4.8mg/日.于用药后30min、24h、72h、120h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I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纳络酮治疗组与对照组诱发电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络酮治疗组SISEP的N13-N20峰间潜伏期(N13-N20IPL)及BAEP的1-V波峰间潜伏期(I-VIPL)在药后均较对照组缩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诱发电位监测结果表明:纳络酮能有效改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异常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技术对认知功能状态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 健康受试者、30例无认知障碍及3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记录周围神经电位、脊髓电位、皮层电位峰潜伏期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受试者SEP周围神经诱发电位、皮层下电位峰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认知障碍组的皮层电位峰潜伏期、中枢传导时间与正常组和无认知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障碍组的中长潜伏期P60、N75峰潜伏期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枢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皮层电位对认知功能的评价更具敏感性,优于量表评估,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亚临床病变。 且胫后神经SEP皮层电位对糖尿病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亚临床期及早期评价较正中神经SE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 (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体感诱发电位 (SEP)、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的关系。方法 :用NicoletVikingTV型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对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 30例 (对照组 )进行VEP、BAEP、SEP、ERP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DM组的诱发电位(EP)表现及其与临床参量 (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管病变 )的关系。结果 :DM组①VEP异常 2 0例 ,BAEP异常 18例 ,MNSEP异常 2 0例 ,PTNSEP异常 2 2例 ,ERP异常 11例。②VEP的P10 0潜伏期 (PL)明显延长 ,BAEP的左侧Ⅰ波PL、双侧Ⅴ波PL、波幅 (Amp)和各波间期 (IPL)明显异常 ,SEP周围电位N9至皮层电位P2 5 P38的PL、Amp以及ERP中N2、P3a、P3b的PL、Amp都有明显异常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P <0 0 0 1。③EP改变与各临床参量有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VEP、BAEP、SEP、ERP都有不同程度异常 ,其异常程度和病程平行。控制血糖、血脂、保护肾功能、防治血管病变有利于阻止神经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正常成年人体感、听觉脑干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3项诱发电位均各测定50人,体感诱发电位(SEP)出现P_1、N_1、P_2、N_2、P_3、N_3波,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出现Ⅰ、Ⅱ、Ⅲ、Ⅳ、Ⅴ波,视觉诱发电位(VEP)出现N_1、P_2、N_2波,各波的形态基本一致,波峰潜伏期均数值呈正态分布。发现男性SEP双侧P_1、N_1波峰潜伏期较女性延长(P<0.01),男女ABR右耳Ⅱ波峰潜伏期均较左耳延长(P<0.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循环和脑干神经电位的影响。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D异常率为72.5(29/40),BAEP异常率为75(30/40);②治疗后两组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组比较,手法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改善,与常规组相比,手法组V波的峰潜伏期(PL)、Ⅲ~Ⅴ和I~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检测了41例糖尿病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听力明显减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异常年为39%。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均明显延迟。提示糖尿病病人存在外周和中枢神经障碍,并发现糖尿病病人血肌酐浓度与其脑干功能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多种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并对脑诱发电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检测.以各种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为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中静  高秀芬  聂继池  吕志新  赵方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776-1777,1779
目的研究手臂振动作业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名砂轮磨光工分为白指组和接振组,另选取非磨光作业车工28名为对照组,对3组工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指组BAEP各波潜伏期及各峰间潜伏期显著延长,接振组Ⅲ波潜伏期及各峰间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白指组VEP各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接振组P100、N135波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白指组、接振组SLSEPN9-1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臂振动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效方式,全面缩短昏迷患者清醒时间意义重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般被用于评价患者的脑干功能,其在患者脑干出现轻度损伤时即可发生改变。而体感诱发电位则可以体现出患者大脑半球功能、丘脑功能改变情况,经感觉系统实施系列性生理传导,能够积极展现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情况。对于昏迷患者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不仅能够积极评估患者疾病预后,还有助于指导实施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对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诊断的辅助定量指标。方法:31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时,同时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BAEP除I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意义外,其余波潜伏期与峰间期均有意义,尤以Ⅰ-Ⅴ,Ⅲ-Ⅴ峰间期有显意义(P<0.01);而同时检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个记录点均有显意义(P<0.01)。结论:BAEP的峰间期延长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延长,可作为判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是否发生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辅助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P300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对肝硬化患者常规P300及本感诱发电位检查,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肝硬化各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0.001),肝硬化肝功能B级组和C级组振幅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体感诱发电位N9-N13,N9-N20峰间期及P45,N60峰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P<0.01),结论:P300及SEP检查可以为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提供帮助,P300优于SE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4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DMCI)74例和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NDMCI)80例,全部患者发病72 h内行BAEP检查,观察BAEP的异常变化及对BAEP的PL、IPL进行比较。结果:DMCI组与NDMCI组患者BAEP异常率分别为81.2%和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BAEP异常Ⅲ级病例比NDMCI组显著增多(P〈0.01),DMCI组患者BAEP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比NDMCI组患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DMCI患者存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BAEP可作为观察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PD)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听觉(AEP)、视觉(VEP)及体感(SEP)诱发电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PD患者于初诊及药物治疗12周时,分别进行AEP、VEP和SEP检查,并以33例健康人(NC组)作对照.结果 (1)与NC组比较,PD组AEP及VEP-N1P2波幅降低[(4.81±1.41)μV vs(7.56±2.22)μV,P<0.01和(5.35±2.86)μV vs(8.26±2.20)μV,P<0.01],AEP及VEP-P2N2波幅降低;VEP-N1及SEP-N1、P2、N2潜伏期延长[(146.99±18.65)ms vs(133.83±6.84)ms,P<0.01和(195.08±28.76)μV vs(165.47±22.32)ms,P<0.01],SEP-N1、P2潜伏期延长.(2)治疗12周时:AEP及VEP-N1P2波幅逐渐升高,VEP-N1及SEP/N2潜伏期逐渐缩短,均恢复至正常范围;AEP及VEP-P2N2波幅和SEP/P2潜伏期无明显改善;SEP-N1潜伏期延长.结论 PD存在视、听、触多方面的信息加工过程障碍;其中AEP及VEP-N1P2波幅,VEP-N1、SEP-N2潜伏期随临床症状缓解恢复正常,可能成为临床疗效评定的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颅大小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Ⅰ~Ⅴ波峰间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例受检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 :在男女作为一个样本时 ,头颅大小与Ⅰ~Ⅴ波峰间潜伏期的长短有明显直线相关 (r =0 .41,P <0 .0 0 1)。结论 :头颅的大小反映了脑体积的大小以及神经通路的长短 ,是影响脑干诱发电位参数的因素之一。建议今后在研究或介绍脑干诱发电位Ⅰ~Ⅴ波峰间期长短影响因素中 ,将头颅的大小列入其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应用意大利产Reporter型-4通道诱发电位仪对PD患者(男20例,女12例)、非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Ⅴ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PL)检测.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50%,其中Ⅲ PL异常率为22%,Ⅴ PL异常率为19%;Ⅲ PL为(3.87±0.30)ms,Ⅴ PL为(5.79±0.30)ms.Ⅲ-Ⅴ>Ⅰ-Ⅲ为31%;与对照组比较(Ⅲ PL(3.56±0.22)ms,Ⅴ PL(5.48±0.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5.85;P<0.01).PD患者P100 PL为(105.17±12.42)ms,对照组为(98.62±9.46)ms,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除存在黑质-纹状体病变外,可能还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可作为临床评价帕金森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囊出血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评价家兔神经机能的改变程度。方法利用兔脑立体定位仪和RM-6240B型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别计测家兔内囊出血前后的诱发电位。利用皮尺测量家兔记录点与刺激点之间距离,利用分析软件对诱发电位P1、N2波的峰潜伏期进行测量。结果内囊出血后N1、P1、N2波的起始潜伏期及峰潜伏期较出血前延长(P<0.05),波幅较出血前降低(P<0.05);内囊出血后60分钟的起始潜伏期及峰潜伏期较出血后5分钟时延长(P<0.05)。利用家兔记录点与刺激点之间距离与体感诱发电位P1、N2波的峰潜伏期建立了回归方程。结论通过计测分析家兔内囊出血前后诱发电位,可以对内囊出血后神经机能受损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临床治疗内囊出血提供参考。在一定体长范围内,正常体感诱发电位P1、N2波峰潜伏期与家兔记录点和刺激点之间距离有直线回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囊出血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立体定向注射自体动脉血制备家兔内囊出血动物模型,观察内囊出血前后家兔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改变。结果:家兔内囊出血后,脑组织出现明显的占位血肿;造模后不同时点,SLSEP中P1-N1的峰间潜伏期较出血前均明显延长(P<0.01);N2-P1峰-峰值较出血前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内囊出血可阻碍神经冲动传导,从而导致SLSEP中P1-N1的峰间潜伏期延长;N2-P1峰-峰值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预后的评价。方法在入院24 h内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以发病后3个月或3个月死亡为观察终点,追踪患者的脑功能预后。分析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与脑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电图(P=0.002)、体感诱发电位(P<0.00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P=0.002)监测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影响显著。结论利用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的监测方法可以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进行预后预测,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估计、预后判断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变化。方法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手法组及常规组各2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SEP。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手法组95%,常规组85%;临床治愈率手法组为60%,常规组40%。两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SEP异常率为55%(22/40例),主要表现为N9、N11及N13潜伏期延长;治疗后2组各潜伏期均有改善,手法组N11潜伏期改善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结论手法治疗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SSR和下肢SEP检查,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SSR和下肢SEP异常率分别为82.1%(46/56)和85.7%(48/56),2型糖尿病组SSR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下肢SEP皮层电位P40、NSO、P60、N75波潜伏期和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SR和下肢SEP测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