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讲义》五版教材所节选原文句读合理,释义平正,使用以来颇为中医药院校师生称许。但经习读前人注疏,并参验临床所见,笔者发现部分章句尚有不妥之处。今举出病因病机篇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因于寒……阳气乃竭”一段,别作新断,以为抛砖引玉,冀能有补于医事。笔者之意即移“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于段首,摘出“因于暑”条中“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补于“因于寒”条下,试作句读为: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暑,汗,顺则喘喝,静则多言;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详其原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你若燔炭,汗出而散.”此句通常被释为治法.如唐·王冰注曰:“此重明可汗之理也,为体若燔炭之炎热者,何以损之,必以汗出为热气施散.”明·张介宾亦曰;“体热若燔炭,必须汗出,邪乃得散.”历代多遵而释之以治法,对此如不深究似无疑义.其实,此有两点难圆其说.其一,纵观《生气通天论》对各种具体病证只描述病因和主症,而不言其治法.在论及疾病传变时也不过是提到“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的基本原则和告诫而已.试想,如果“汗出而散”是言治法,则其他病证(至少“因于寒”、“因于湿”、“因于气”三者)也都应列出相应的治法.  相似文献   

3.
“汗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 ,指高热病人可因出汗而热退病解。于是便出现了多种发汗法 :如服汤药、浴法、蒸法、熏法、烧针等 ,均可使疾病因汗出而解。《素问·玉机真藏论》说 :“今风寒客于人 ,使人毫毛毕直 ,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 ,可汗而发之”。此即后世医家应用汗法的理论依据。吴又可《温疫论》云 :“疫邪留于气分 ,解以战汗”。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更对“战汗透邪”的临床应用、作用机理作了明确的阐述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 ,可冀其战汗透邪……。…  相似文献   

4.
试谈汗法     
汗法,它是通过内服或外用方药,或其它治疗手段,使机体适当出汗,以收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治法。本文拟就内服药物发汗作一阐述。 汗法的发展 汗法首见《内经》,如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由于外邪犯人一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而发汗则有开泄腠理、调和营卫、解表驱邪、调整阴阳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外邪的进一步传变。《内经》中所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相似文献   

5.
一“寒胜则浮”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家对“浮”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认为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1)这种以经解经的注释,虽较权威,但它不能说明寒邪致病的特点,何况这段经文医家们多认为有错简脱漏;(2)二是认为指浮肿。但证之临床,浮肿之病源于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多源于肺、脾、肾三脏功能障  相似文献   

6.
以训诂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其所""欲如运枢""偏沮""闭拒""收拒""气立""露风""寒热"等八个语词进行考释,最终得出如下结论:"其所"义犹"其宜",《太素》作"其行",是因"所""行"草法相近而致误;"欲如运枢"中,"欲如"为同义复词,"运枢"是"连枢"之误,其义是说人感受寒邪之后,活动不利犹如腰髀牵连一般;"偏沮"义谓半身湿润,而非半身无汗;"闭拒"或作"闭距",为同义复词,是闭合、关闭之义;"收拒"或作"收距",亦是同义复词,即止之义,犹言收工、休息;"气立"即气之存在,引申为人身之气的运行;"露风"即雾露与邪风,泛指外来邪气;"寒热"是指以恶寒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而不可简单理解为恶寒发热之症。  相似文献   

7.
<正> 温病、热病、伤寒,在《内经》时代指的是同类疾患,属时令病。“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紊问·热论》)热病二字,就证状而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生气通天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素问·热论》),进一步说明温病和暑病都在伤寒范围之内,不过发病时间有异而已。《难经》继承了这一学说,系统地归纳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苦各不同。”张机《伤寒杂病论》也提到中风、伤寒、温病、风温的名称和证状。总之,它们认为伤寒义广,不仅指伤寒证,并包括其他不同病种,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宋时,对伤寒、温病看法,基本不出上面所论,仍据《内经》“体若燔炭,  相似文献   

8.
发汗法,《内经》谓之“开鬼门”,乃令邪随汗解的一种治法。《素问》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今风寒客于人……可汗而发也”,为汗法理论的雏形,皆从外感表证而论。仲景喜用汗法,而不拘于单纯解表之用,纵观其《金匮要略》之风湿、疟病、中风历节、黄疸、痰饮、水气病等诸多杂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暑”在祖国医学中属“暑湿”范畴。他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所发生的外感热病。对暑湿病的发病原因,祖国医学认为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乘虚侵袭所致。因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汗出过多,中暑病人极易出现“气伤津耗”的征象,致使正气不足无以抗邪,夜露宿贪凉,导致腠理时开时阖,元府则虚,亦为发生中暑病因之一。暑湿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主证,机制及护理要点如下。1暑热入气分主证及机制:暑热亢盛,燔灼于阳明气分,逼津外泄,故见壮热、气粗、烦躁不安。如室内气温过高、通风不良,可见大汗出或汗出不畅。若全身无汗,机体无法散热,…  相似文献   

10.
伤寒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素问·刺志论》说,“气盛身寒,得之伤寒”。在古代文献中,又常把“寒”字假借为“邪”之义,如孟子曰:“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在古代书面语言和文言中把多种外感病称为“伤寒”。如《小品方》讲:“伤寒,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肘后方》也说:“贵胜  相似文献   

11.
释“偏沮”     
《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沮,王冰注“湿润”。《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内经选读》(统编教材)与王注同。吴昆注:“止”。张景岳注“伤,坏”。新校正载:“按沮,《千金》作袒,金元起本作恒。”我认为“沮”宇应作阻止解,义与“阻”通。故“汗出偏沮”即指“局部汗出障碍”之意。  相似文献   

12.
“本”即《景岳全书.求本论》所说“所谓本者唯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也;或因内伤者,本于里也;或因热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寒也。但察其因何而起,起病之因,便是病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本”就是阴阳和它归属下的表里寒热虚实,也就是八纲。八纲就是复杂的病理改变的概括,包括病因、病机几个方面的意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相似文献   

13.
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常见疾病,尤其哺乳期为多见,一旦罹患得不到控制而感染化脓,或成迁延性,以致乳房结块反复不消,造成极大痛苦,近10余年来遵“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旨,运用加味葛根汤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84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23岁,哺乳期38人,经产8人,初产16人,未哺乳者2人。药物组成:麻黄10g 桂枝10g 白芍10g 连  相似文献   

14.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气血,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六淫表证如风寒、风热、风湿表证。也用于治疗表证兼证如麻疹、风疹、水肿兼有表证。也用于治疗病位在表的皮肤病如瘾疹、牛皮癣。汗法的应用,正体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外感,临床最为多见,清·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说“风寒初客于人也,痛热而畏寒,鼻塞言重,此皮毛受病,法当汗之,若失时不汗,或汗不如法,以致睫理闭塞,荣卫不通,病邪深入,流传经络者有之,此当汗不汗之过也”,但临床有因不明此治则而延误治疗,屡见不鲜者:一遇此证,见其体温高达39~40℃,又见几日未退,以为邪已入里,动用苦寒诸品,速扑其火,以为愈凉愈能降温,结果是南辕北辙,反生它变。此时外邪如有出路,自能邪去自安,此所谓“体若措炭,汗出而散”。表证初起,解表剂中夹杂苦寒之品,必遏制其他发汗药,余治一小…  相似文献   

16.
祛风解表药大多味辛质轻体薄,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笔者受《内经》“风气通于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启示,学习古人治肝用祛风药的经验如《千金方》之补肝汤、补肝散;《和剂局方》之逍遥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方》之泻肝汤、补肝汤;严用和《济生方》之柏子...  相似文献   

17.
温病质难     
温病源流:温病一名,首先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民疠温病”,“温病乃作”的记载。温病又名热病,《素问·热论》曰:“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或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好发于冬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咳嗽是因外感六淫或脏腑内伤,致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素问·宜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指出:"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桑杏汤出自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能轻宣温燥,润肺止咳,用于治疗外感风燥证.临床中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敬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9.
卵巢早衰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病机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开阖枢”及《伤寒论》“欲解时”理论,将具有时空定位的三阴三阳开阖枢观点运用于女性月经周期,提出从少阴经辨证论治卵巢早衰,以“少阴为枢”为切入点,提出“枢转气机、枢转寒热、枢转血脉”治疗卵巢早衰,运用《伤寒论》少阴病篇代表方剂运转枢机,若少阴枢机不利致太阴、厥阴开阖失司,可从调畅开阖来枢转少阴,同时可从少阴经对应脏腑、经络循行作加减辨证,为临床治疗卵巢早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解表剂是治疗由于外感六淫所致表证的方剂,具有发汗、解肌、透疹、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属于八法中的汗法。外感六淫致病,一般是肌表首先受邪,由于太阳主表,故《素问·热论》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素问·评热论》说:“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其常见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肢楚,舌苔薄白,脉浮,无汗或自汗恶风等,此时邪轻病浅,可用解表剂进行治疗,每在得汗之后,表证随之而解。《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