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年成都市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年人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特征。方法于2008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成都市主城区及近郊区县12个社区7 179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24.49%的调查人群患1种以上慢性病;人群吸烟率、饮酒率分别为18.16%和5.20%;12.06%的人群缺乏体力活动;人群钙质摄入不足率和嗜腌食品率分别为9.90%和1.81%;人群非定时就餐率和不规律早餐率分别为7.29%和8.20%;超重、肥胖的粗率分别为24.15%和5.39%,年龄标化率分别为21.47%和4.69%。19.92%的人群从未测过血压;38.64%的人群从未测过血糖;35.45%的调查人群从未做过健康体检。结论成都市成年居民普遍存在着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超重等危险因素,且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应将慢性病作为一组疾病针对共同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人群健康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付远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60-3161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我院所属社区居民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因素研究。结果通过调查,我市社区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如下所示:高血压(18.51%)、慢性阻塞性肺炎(6.65%)、冠心病(2.79%)、糖尿病(2.07%)、恶性肿瘤(0.89%)、脑卒中(0.78%);我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家族史、年龄、超重以及吸烟。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最主要就是人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引起的,因此,要想有效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一定要调整饮食习惯以及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为了提高病症的确诊率,临床上广泛开展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工作,根据所检测到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防止对策,这对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韩立国 《职业与健康》2014,(17):2422-2424
目的通过了解牙克石市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现状,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样本,对抽中的样本家庭中实际居住的18周岁以上(包括18周岁)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3264人,其中男性为1602人,女性为1662人;城市有效样本为1793人,乡镇有效样本为1471人。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6.87%,其中男、女性分别为45.88%和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70,P〈0.01);城乡居民吸烟率分别为24.93%、2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t9〈0.01)。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29.87%,其中男女性分别为52.43%、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4.59,P〈0.01)。18岁及以上居民不锻炼率为43.05%,城乡居民不锻炼率分别为40.10%、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4,P〈0.01)。结论通过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饮酒干预的重点人群为男性;应大力宣传戒烟限酒有益健康,要加强全民的体育锻炼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生物遗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了解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进展,开展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2005年成年人慢性病相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北京市成年人中慢性病相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分布特征.方法 于2005年9-11月份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18岁以上16 658名常住居民,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北京市成年人有33.2%超重,16.4%肥胖,腹型肥胖率为45.6%.现在吸烟率为26.2%,经常吸烟率为21.4%,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57.7%和4.6%.男性中64.3%每月至少饮一次酒,16.1%几乎每天饮酒,16.5%为过量饮酒,18.5%为单次大量饮酒.北京市成年人46.0%缺乏体育锻炼(每周锻炼时间不超过2 h).膳食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钠盐和食用油摄入过多、豆奶制品摄入不足、不吃早餐、常吃咸菜腌菜和油炸食品、经常吃零食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问题.绝大多数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都是郊县高于城区,青壮年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北京市成年人中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高度流行,郊县和青壮年是今后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和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3 553名居民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结果白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患病率为45.9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3.08%,女性患病率为48.41%。所患慢性病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骨质增生、高血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年龄、性别、超重、吸烟、饮酒等为当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应该加强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改善自身的高危暴露,贯彻落实慢性病的三级预防,降低慢性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岛渔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岱山县1149名18岁以上渔农村居民进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0.97%和20.71%,标化率为19.57%和17.77%;中心性肥胖率为37.08%,标化率为31.10%;蔬菜水果不足率为73.89%;食用油和食盐平均摄入量分别为39.18和12.97 g/d;参加锻炼率为15.32%.结论 岱山县渔农村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制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造成的社会负担越来越引起公共卫生界的重视。因此,对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监测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对我国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索监测现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沂源县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为以后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方法]2004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沂源县抽取部分18岁以上居民进行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调查420人,吸烟率为27.86%,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为(20.53-6.06)岁,不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37.88%;饮酒率为34.05%;超重率为34.76%,肥胖率为12.86%;高血压患病率为16.43%;每天食用蔬菜者占97.14%,每天食用水果者占48.81%,每天食用腌熏食品者占54.76%。[结论]沂源县居民的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很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问题严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上海市成年人中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行为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项目中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15 516名.应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一般信息、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病患病及控制状况等;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数据经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上海市成年人超重率为32.4%(5288名),肥胖率为8.8%(1538名),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超重率分别为32.2%(2506名)和32.5%(2782名)(x2=0.10,P=0.844),肥胖率分别为8.7%(738名)和8.8%(800名)(x2=0.06,P =0.901).男女超重率分别为36.0%(2888名)、28.6%(2400名)(x2=96.61,P<0.01),肥胖率分别为8.7%(745名)、8.9%(793名)(x2=0.06,P=0.851).腹型肥胖率为44.3%(7419名),男女分别为47.8%(3892名)、40.6%(3527名)(x2=81.23,P<0.01),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分别为46.5%(3703名)和42.6%(3716名)(x2=24.37,P=0.069).现在吸烟率为25.0%(3813名),经常吸烟率为22.1%(3402名),男女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8.4%(3722名)和1.2%(91名)(x2 =4572.06,P<0.01);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3.6%(1609名)和26.0%(2204名)(x2=11.92,P=0.018).男性中每月至少饮1次酒的比例为39.5%(3102名),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分别为42.7%(1840名)和35.1%(1262名)(x2=45.98,P=0.012);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为16.3%(1380名).过量饮酒的比例为28.9%(2483名),45~59岁组为38.5%(1191名)高于其他年龄组[18 ~44岁组22.8%(641名)、≥60岁组22.9%(651名)](x2=241.38,P<0.01),非中心城区过量饮酒的比例高于中心城区,分别为33.5%(1578名)、22.8%(905名)(x2=117.12,P<0.01).单次大量饮酒的比例为11.3%(903名),45 ~59岁组为15.3%(461名)高于其他年龄组[18~44岁组9.0%(222名)、≥60岁组8.2%(220名)](x2=78.21,P<0.01),非中心城区高于中心城区,分别为13.5%(605名)、8.3%(298名)(x2=51.74,P<0.01).上海市成年人75.0%(11 993名)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膳食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乳类及其乳制品摄入不足(98.0%,15 218名)、蔬菜摄入不足(53.0%,7864名)、水果摄入不足(84.6%,13 372名)、食盐(52.0%,8257名)和食用油摄入过多(51.7%,7884名).结论 上海市慢性病危险因素仍高度流行,超重或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各类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呈现非中心城区高于中心城区,青壮年高于老年,男性高于女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为早期预防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10年5-10月就诊的肥胖儿童124例,参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研制协作组2010年标准筛选血压升高儿童,分析内容包括遗传因素、早期喂养、饮食行为、学习及运动情况、家庭环境等与肥胖及血压升高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68例肥胖儿童出现血压升高,发生率为54.8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肥胖、喜食肉类食品、晚上睡眠时间、午休时间、喝饮料的频率、膨化食物是与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的比例很高,不良饮食习惯及母亲肥胖、过长的睡眠时间均能增加血压升高发生的风险.在肥胖儿童的治疗及随访中,应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预防血压升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成人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现状,为制定超重及肥胖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市13个监测点、26个乡镇或街道、78个村或居委会、7410户18~69岁的常住居民(每户抽取1名居民)。问卷调查其个人基本情况及体格检查获得其身高、体重、腰围值,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成人超重及肥胖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共调查7138名广州市18~69岁的常住居民,其超重发生率、肥胖患病率及向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9.5%、5.1%及27.7%,标化率分别为21.2%、5.6%及31.1%;男性分别为21.8%、5.4%及28.5%,女性分别为17.0%、4.8%及26.9%,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城市分别为19.8%、5.2%及27.1%,农村分别为19.0%、5.0%及28.8%,城市高于农村(P<0.01)。从未测过体重的居民占16.1%;与一年前相比60.7%的人认为体重基本保持不变;46.2%的人认为自己体重是标准的,26.5%的人认为自己肥胖;在超重、肥胖及向心性肥胖人群中,有40.9%、14.4%及43.1%的人仍认为自己瘦或标准;在调查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567人中,采用饮食、运动、药物控制的分别占31.3%、18.6%和2.6%,采用饮食与运动相结合措施的比例为38.3%。结论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广州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但防治现状不理想,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郑州市18岁以上成年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郑州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 798人,并进行个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高血压粗患病率29.20%(标化患病率26.53%),男性高于女性(32.80%,26.69%,χ2 = 29.662,P<0.001),农村高于城市(34.19%,24.35%,χ2 = 79.490,P<0.001)。高血压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趋势 = 32.063,P<0.001),随BMI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 = 23.225,P<0.001),随文化程度的增高逐渐降低(χ2趋势 = -17.981,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因素显示:男性(OR = 1.280)、农村(OR = 1.826)、年龄增高(25~34岁:OR = 1.339,35~44岁: OR = 2.506,45~54岁:OR = 4.913,55~64岁:OR = 7.732,≥65:OR = 16.333)、超重(OR = 1.886)、肥胖(OR = 3.594)、糖尿病(OR = 1.850)、血脂异常(OR = 1.496)、高血压家族史(OR = 1.941)、饮酒(1次/周以上者)(OR = 1.453)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郑州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根据本地流行特点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有效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18岁以上常住居民1824人的基本情况,饮食及行为习惯共23种因素进行了调查,就其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7.4%。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BMI、夜宵习惯、肉制品食用频率等18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30),BMI(OR=2.489),早餐食物种类过多(OR=2.000),深色蔬菜摄入量不足(OR=1.590),吸烟(OR=1.270)等10项为高血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改善不良行为因素如深色蔬菜及水产品摄入量不足,动物性产品摄入过多等不健康饮食,吸烟,缺少运动等以及防止体重过高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内蒙古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乡)10个村15岁及15岁以上的人群为调查对象,采取普查方法。运用Excel、SAS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8.18%,随年龄的增长而高升。11个变量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8个变量可能与高血压有关,再对这8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高血压家族史、年龄、腰臀围比值(WHR)、打鼾、饮酒5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家族史、年龄、肥胖、打鼾、饮酒可能是蒙古族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珏  陈亦敏 《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193-119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区域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择20~90岁常住居民402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BMI、腰围、血压和血脂等。结果4020人中,422人符合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患病率为10.50%,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糖尿病前期人群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有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和作息不规律的比例分别为50.47%、22.99%、80.33%、66.11%、80.09%、31.28%、37.20%和54.7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生活不规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OR值(95%C1)分别为1.319(1.212~1.436)、1.320(1.139~1.513)、1.568(1.062~2.313)、4.735(3.518~6.347)、3.315(2.412~4.024)和2.948(2.217~3.920)。结论应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早期健康管理,以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03年以户籍为广州市的本校临床医学专业2002年级学生为调查员,对其家庭所在地居委会及周边户外活动18岁或以上人群进行户外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以及生活方式、膳食方面等14个因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 048人,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69.6%(729/1 048),其中男性为71.6%,女性为66.9%;患1种、2种、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分别为41.8%、16.4%和11.4%。慢性病患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高血压(占13.5%)、腰椎病(占13.4%)、颈椎病(占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为2.067~18.524)、吃腌制咸鱼(OR为2.397)、吃鱼(OR为1.781)、吃青菜(OR为2.404)和运动(OR为0.599)与慢性病患病相关。结论高血压、腰椎病、颈椎病等是广州市受调查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合理膳食是主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