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后人尊称他为“苏东坡”。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对于气功养生很有研究,从中获益匪浅。2一天,苏东坡阅读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编著的《千金方》。其中“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一语,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对着书上的记载反复揣摩,但结果还是不得要领。3为了破释胎息的诀窍,苏东坡在泛览道藏佛典之馀,跋山涉水,寻师访友,特别是遇到道士、僧人,他总是虚心请教,不肯轻易放过机会。4有一次苏东坡来到天台山赤城洞天探望方外之友,不料未遇。他被那里的自然景物所陶醉,不知不觉进入一个深谷…  相似文献   

2.
胎息法修炼说邹柱石我曾在本刊发表过一篇论闭气与胎息的小文,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兴趣。现就胎息的修炼方法给大家提供一点资料,略作粗浅的介绍和说明,以便有心的朋友参考。胎息功的产生已经很久了,至迟应该在隋唐就已具备了完整的修炼方法。胎息功修炼有成后,有两个功...  相似文献   

3.
薛兆平 《科学养生》2011,(10):45-45
有一次回农村老家,碰到一位百岁老人,是本家一位亲戚,只见他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我便问及他有什么养生妙方。老人笑了笑,说没有什么妙方。于是,我就换了一种问法,问他有什么生活习惯,比如平时经常做一件什么事情。老人想了想,说他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门口那个小溪里踩沙子,原因是他踩沙子时脚底觉得舒服,浑身也舒服。  相似文献   

4.
闲谈中,一位企业家朋友消遣自己:“我最近最怕看社会新闻。” “唉,”他长叹了口气,“我一看到社会新闻就伤心。现在的记者是不是太年轻了,只要写到50岁以上的,就说是50多岁的‘老人’某某某如何又如何,我今年50,以为自己还年轻呢,没想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大家眼中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5.
胎息法     
胎息法渊源久远,人们对胎息有不同的认识,如有人认为外息深长细微是胎息;有人认为结丹是胎息;有人认为气通周天是胎息。但真正的胎息是指人体生命的后天状态回归到胎儿生命的先天状态,与宇宙之源──“道”息息相通的一种生命的本原状态。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生命自主,无不把胎息视为回归自然,达到长生久视的必经之途和再生之门。 1987年的夏天,有一次我躺在床上,进行阔气凹凸腹腔的锻炼,腹部突发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拱动着腹腔产生剧烈的起伏运动,就象脱缰的野马难以调服,我在惊恐中渐渐镇定下来,…  相似文献   

6.
侯帆 《气功》2012,(3):219-220
63岁那年,我被多家医院确诊为右肺中心型肺癌末期。因为已经不能手术,医生便给我做了几个疗程的放化疗。肿瘤稍有缩小,但副作用剧烈,头发一束一束地脱掉,头晕咽痛、指端酸麻、肚子难受等症状相继出现。这期间医院报了二次“病危”。家中也已给我准备了后事。我躺在床上万念俱灰.忽然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外国有一位医生,为了证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医话     
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1037~1101),自号东坡居士。苏东坡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佳作和佳话,而且对医道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一天,苏东坡与他的老师欧阳修正在闲聊 欧阳修说道:有一病人,医生问他得病原因,他回答说:“乘船  相似文献   

8.
人命呼吸间     
有一位僧人得肺痨病已经有多年了,久已不能起床,众人都知道他快要死了,但他自己却一点也意识不到。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说到死,他便不高兴。我派人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死期将至,并劝他赶快安排好后事,然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那知他听了却无动于衷,说什么“男病最忌在生日前,等我过了  相似文献   

9.
<正>一位很有修养的年轻人找到我,他说他受岳母委托前来请我帮帮他们。他说现在他们全家都很苦恼,他的岳母因为一种荒唐的想法使全家人的生活陷于混乱。年轻人的岳母是一位54岁的太太。任太太性情仁义温和,修养很好,保养很好,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年轻时的风韵还依稀可见。当我们坐在一起的时候,任太太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任太太的婚姻家庭的确幸福美满。她和  相似文献   

10.
正一次,我应邀参加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义诊,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恳求说:"大夫,能不能到我家,给我家老头看看病?"家人患的什么病呢?她回答:"前两天刚在医院确诊高血压,吃着药也不管用,他的血压,我越测越高,请您到家给看看。"我把来诊者处理完便去她家往诊。病人在床上躺着,第一印象,该病人很胖,身体超重,是一位典型的高脂血症患者。他60刚过,退休后在家没事儿天天看电视,就这样,"闲"出病来了。前些天  相似文献   

11.
忘年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武则天请颇有传奇色彩的嵩山慧安禅师到宫中讲课。此时,慧安禅师已经120多岁了,仍然童颜鹤发,神采奕奕。武则天见了非常好奇,一见面便问他多大年纪了。慧安禅师说,我不记得了。女皇听了更觉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呢?”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峨嵋山有位道士,善用奇方异术治病。当时的四川学政患了病,总是心慌心跳,心里害怕,睡眠不好,还做恶梦,请了很多大夫,都没治好。成都有一位将军去看望他,学政便向将军倾诉他的苦恼。将军听了,突然想到峨嵋道士,说道:"学政兄是否听说过有位峨嵋道士治病善用奇方异术的?他现在正在此地,何不请他前来给您看看病?"学政听了将军的话,立即派人前去请道  相似文献   

13.
侯帆 《养生月刊》2012,(3):219-220
63岁那年,我被多家医院确诊为右肺中心型肺癌末期.因为已经不能手术,医生便给我做了几个疗程的放化疗.肿瘤稍有缩小,但副作用剧烈,头发一束一束地脱掉,头晕咽痛、指端酸麻、肚子难受等症状相继出现.这期间医院报了二次“病危”,家中也已给我准备了后事.我躺在床上万念俱灰,忽然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外国有一位医生,为了证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两只绵羊一只放在离狼笼很近的地方,另一只放到看不见狼的地方.不久,那只离狼近的绵羊就死掉了,而另一只却仍然健康地活着.我想,我绝不能像狼笼边那只绵羊一样,还没等癌魔来夺命,自己先被吓死.便鼓起勇气,拿起击退死神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14.
老沈是我的忘年交,我们是在一次职工运动会上认识的。那次我和他参加的都是乒乓球比赛,并且我第一轮对阵的就是他。只是没几个回合,他便将我淘汰了。后来他过关斩将,硬是将乒乓球比赛的冠军奖杯揽入怀中。后来,我经常找他打乒乓球,慢慢地我们便成了好朋友。有一次打乒乓球的时候,他让我猜他的年龄。我几乎是想都没有想,便脱口而去:"四十多岁吧。"听我这样一说,他却"哈哈"  相似文献   

15.
今天那个加拿大商人又来了,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的耳鸣已经完全消失,睡觉也好多了。他拍拍我的肩膀并伸出大拇指说:“中国针灸OK!” 记得10天前,一位身着浅黄色便装60岁左右的老年男子来到我们中国诊所,他面带焦虑的神情述说了自己的病情。原来他是一位加拿大商人。近半个月,因为生意忙碌,精神紧张,身体疲劳,突然出现双侧耳鸣。耳鸣从早到晚响个  相似文献   

16.
林长青 《东方养生》2010,(10):76-77
修道10年,才能称为道士,可见修行是条漫长的路。 桃源观的道士林长青出家修道已经6年了,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少年老成,但是,言谈举止之间,还是无法掩饰他的活泼。他是位26岁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7.
话说薏苡     
相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率兵转战至豫南地带,因天气炎热、连日降雨,他竟患子脚气、膝胫肿痛,行走不便。一天路过一座庙宇,李世民正想进去休息片刻,见位道士手持拂尘立于门外,口中喃喃地说:壮士有疾何不医治呢!李世民回答:我的脚气十分痛痒,望请道长赐予良方。于是道士告诉他,将寺内的薏仁米加东壁的黄土,炒后再用水熬成膏状,向患部敷即可,李世民依法用后果然见效痊愈。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派人探寻那位道长,始终没能找到,他便下令让群众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几载相扶借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从前勃窣翁。——宋.朱熹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赠给一位游方道士的。朱夫子晚年患有足疾,行动比较困难,靠竹杖扶助才能活动。后来,一位云游道士略施针术,他的足疾便奇迹般地好了。感激之余,他不但重酬道士,还题诗一首相赠。朱熹的诗虽然是赞誉之词,未免有夸大之说,但说明针灸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中确实有神奇的作用。【健康话题】有意思的是,朱熹赠诗道士不久后,他的足疾又发生了反复,他后悔给道士赠了诗,还扬言要收回来。看来,这位老夫子对针灸和疾病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就是用现代的观点去进行鉴定,疾病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江宜仁 《科学养生》2010,(10):43-43
邻居任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也很好,难得看到他生病。有一次我问他:“你哪有这么多的高兴事,整日快乐似神仙?有什么诀窍吗?”他笑着对我说:“诀窍谈不上,我的生活信条是:遇事给自己找个快乐的理由。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换个角度去想,都会让你高兴。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困扰:我这个人有洁癖此刻,我面前的来访者是一位职场白领,一位30多岁的少妇。落座后,少妇开口便说:"我这个人有洁癖,您能不能在心理上给我点帮助?"心理咨询特别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咨询师不能轻率地给求询者贴标签,也不能盲目接受求询者自己贴的标签。然而,却常常有些求询者的诉说,不是从具体问题开始,而是从给自己贴一个病症的标签开始。这时候,咨询师就要当心了,必须引导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