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梭状芽胞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包括60多种菌株,在每克人粪中该菌数目可达10~9~10~(10)之多。已知有的菌株可引起致命的组织细胞毒性感染,但在缺乏明显的组织坏死情况下,梭状芽胞杆菌属菌血症被认为无重要临床意义。为此,作者分析了过去6年内2,542例病人的6,030次阳性血培养的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2.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全身出现毒血症,局部出现产气、水肿、坏死、恶臭为其临床特征.[1]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后果严重,积极有效的护理是防止交叉感染,保全患者肢体,促进愈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梭状芽胞杆菌败血症在城市医院罕见。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需尸检才能确诊。最近一份研究在1708份血培养中仅发现22份为梭状芽胞杆菌,尽管抗生素和其他急救处理有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高达40%。为此,作者复习了 Mew York 医院 Cornell 医学中心1970~1989年间收治血培养出梭状芽胞杆菌阳性且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情况,并根据有无免疫抑制分为二组进行研究。全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3岁(17月~85岁)。最常见的病原菌种为产气荚膜杆菌  相似文献   

4.
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已在上世纪末从感染组织中分离出来。那时最引起注意的是有芽胞形成的梭状芽胞杆菌。近10~15年来,才开始认识无芽胞厌氧菌的重要性。厌氧菌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基面上生长的细菌。氧的毒性作用可能并不是其氧化作用,而多半是过氧化氢基的作用。过氧化物歧化酶能将此基分解为氧和过氧化氢,但厌氧菌不含此酶或含之甚少。所以,可以认为是游离的过氧化物基本身引起了中毒。人体感染有重要意义的无芽胞厌氧菌有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费氏球菌、类杆菌、梭形菌和纤毛菌。  相似文献   

5.
勘误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3):250-250
张晓宁读者来函本刊:对“蜡样芽胞杆菌感染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一文的商榷,认为应规范“芽孢”的“孢”。编辑部认为张晓宁老师的意见是对的。原文作者张华等在文题及全文中使用了“蜡样芽胞杆菌”一词,“芽胞”的“胞”应是“孢”,特此更正。张晓宁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本刊特向张晓宁老师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6.
来源于嗜热脂肪芽胞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的耐热β 半乳糖苷酶基因bgaB被克隆到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质粒pMA5中,然后将外源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序列亚克隆到枯草芽胞杆菌整合载体pSAS144中,转化Bacillussubtilis受体菌BD170,在5μg/mL的氯霉素抗性平板上筛选抗性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后,得到耐热乳糖酶的比酶活为0.32U/mg,是出发菌株比酶活的2倍.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片段在创面愈合中的生物学作用。用梭状芽胞杆菌纯化的胶原酶消化人烧伤焦痂组织得到小分子ECM片段(分子量小于10kDa),进行系列实验以观察所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ECM源性的降解片段对坏死组织的酶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厌氧细菌学技术的发展和精练,检出致病性厌氧菌的种类和数目均见增加。已知致病的可引起肌肉坏死(气性坏疽)、肉类中毒和破伤风等,也有不引起组织毒性的临床类型。作者对 Louisville 大学的三家附属医院自1976年1月~1978年6月所有梭状芽胞杆菌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了复习,凡属气性坏疽类组织损害的病例不包括在内。本文研究对象共47  相似文献   

9.
腹腔内感染多由于腹部外伤或脏器穿孔所致,需氧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菌和肠杆菌科;厌氧菌多达15种,主要有脆弱拟杆菌、厌氧性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属。在抗生素中,克林达霉素能有效抑制厌氧菌,其最小抑制浓度(MIC)1~2μg/ml可抑制90%脆弱拟杆菌,与氨基糖甙类合用组成腹腔内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对其它氨基糖甙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黄疸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前者主要由胆管结石引起,后者则多见于胆管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由于造成胆道阻塞的原发疾患和胆道阻塞本身都会严重扰乱患者的生理,手术前必须做充分准备以保证手术疗效。急症手术前的准备胆石症所改的阻塞性黄疸在合并重症急性胆管炎时,手术前应对胆道感染和脓毒性休克做必要的处理。胆道感染的致病菌多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等。有时也可以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梭状芽胞杆菌。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疗效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创面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情况、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0株蜡样芽胞杆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22~67岁,平均(47.30±11.16)岁;病程5~20 d。采用营养支持、清创及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时,患者贫血貌,低蛋白血症,伤口有污染史。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正常组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5.20±15.05)岁。感染治疗前后通过病原菌培养、创面红肿或渗出情况检查来评估感染控制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20株蜡样芽胞杆菌在骨科创面感染中检出,其中患者创面污染史16例,营养不良20例,开放性骨折20例,手术时间>3 h 15例;实验室检查总蛋白(49.94±8.24)g/L,白蛋白(29.54±5.45)g/L,血红蛋白(103.20±11.79)g/L,均低于正常组;而白细胞计数(8.35±2.3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98±1.99)×109/L,超敏C反应蛋白(73.60±55.14)mg/L,肌酸激酶(900.10±1 259.12)IU/L,均高于与正常对照组。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抑菌圈直径小于15 mm,表现耐药;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抑菌圈直径大于20 mm,对该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免疫力低下、低蛋白血症同时伴有开放性创伤及污染性创面的骨科患者蜡样芽胞杆菌易感染,治疗应在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蜡样芽胞杆菌感染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男性不育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有一部分是细菌感染所致。笔者对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e)感染患者精子形态、功能与不育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necrotizingsofttissueinfec tion ,NSTI)涉及范围广 ,包括侵袭性链球菌蜂窝织炎、富尼埃坏疽 (Fournier′sgangrene)和梭状芽胞杆菌性肌肉坏死等 ,这些感染虽然各异 ,但有相似的症群 ,例如微生物侵入导致血管内栓塞 ,病程进展迅速很易造成坏死 ,若不及早充分清创控制感染 ,则有引起多脏器功能失常倾向 ,往往致死。作者收集 1 985~ 1 993年诊断NSTI 1 98例住院病人的资料进行研究。这组病人平均年龄 51 .5岁 ,男性占 57.3% ,伴有糖尿病者 56.4 % ,感染占全身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BMB005发酵不同阶段补加葡萄糖发酵试验,研究了补糖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补加葡萄糖可以提高生物量,进而使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提高33 1%,而稳定期补加葡萄糖则是通过提高菌体合成晶体蛋白的能力而使发酵液中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提高18 1%. 30 L发酵罐补糖实验结果表明:在起始碳源质量浓度为3 0 g/dL的情况下,对数生长期补加1 0 g/dL葡萄糖可以将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和生物效价分别提高37%和51%;稳定期补加 1 0 g/dL葡萄糖可以将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和生物效价分别提高33 7%和75 1%;而且稳定期补加比对数生长期补加葡萄糖更有利于增效因子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环氧乙烷和电离辐射对骨移植材料灭菌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寻找用于骨移植材料消毒灭菌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作者对环氧乙烷(ethyleneoxide,EO)和γ射线辐射对骨移植材料的灭菌效果做了对比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繁殖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及蜡样杆菌芽胞三种标准菌株定量污染颗粒状骨移植物,分别做各剂量组60-钴辐照及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试验。结果示环氧乙烷比γ射线有更快更强的灭菌效果,中等剂量的环氧乙烷用于颗粒状骨移植物的消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VITEK-32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系统、API微生物鉴定系统和手工法鉴定年糕中的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年糕腐败的典型菌株有6株,所占比例分别为:波茨坦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为1%、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为21%、乙酰短杆菌(Brevibacterium acetylicum)为8%、希氏短杆菌(Brevibacterium healii)为7%、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为49%、茁芽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ullulans)为9%.在这些菌株中,曲霉菌是造成年糕腐败的优势菌株,在生产车间、摊凉板中污染较多.而巨大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原料粳米中,在年糕中主要以芽孢的形式存在,若控制不当,在贮藏后期很容易爆发.  相似文献   

17.
断肢再植术后并发气性坏疽三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在断肢再植术后并发此症罕见,我们曾收治3例,有些经验与教训与同道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eous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亦属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AAD是由于因抗生素治疗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副作用,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停止后的2个月内发  相似文献   

19.
压力蒸汽灭菌因蒸汽处于一定压力下,穿透力强、温度高,是热力消毒中效果最好及目前医院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为了解我院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我院1991年1月至1993年1月,长期坚持使用压力灭菌指示方法(3M压力灭菌指示胶带、121C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对现有3台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监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3M高压灭菌指示胶带1222号(上海伟达医疗保健用品经营部经销,简称胶带纸)。2.121C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生产,简称指示卡)。3.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片,含菌量5×10~6个1片(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四环药械厂产,简称菌片)。  相似文献   

20.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e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亦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和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多为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1-3].以往报道该病多因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所致,鲜见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伪膜性肠炎的报道.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抗结核药物导致伪膜性肠炎患者8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