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行腹腔镜手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尔硫卓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地尔硫卓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持续泵入地尔硫卓5~15μg/(Kg·min),对照组在同一时间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观察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气腹时(T4)、手术开始15min后(T5)、放气腹时(T6)、手术结束时(T7)、拔管即刻(T8)的无创血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在维持血压不低于基础血压30%的情况下地尔硫卓组的SBP、MAP、HR在T2~T8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尔硫卓静脉持续泵入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能有效的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对平稳,使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地尔硫卓片剂已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轻中度的高血压病。地尔硫卓注射剂对高血压急症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我们从2005年1月-10月观察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泵静脉推注地尔硫卓在降低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62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地尔硫卓微泵静推,对照组给予乌拉地尔微泵静推,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临床疗效、NT-proBNP水平(2h、8h)、心率、血压、肝肾功能(5 min、30 min、1h、3 h)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2h后,两组血浆NT-proBNP无明显差异;用药8h后,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5 min后,观察组SBP、DB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ALT、BUN、AST、C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微泵静脉推注地尔硫卓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降压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80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阿司匹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阿司匹林)和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和地尔硫卓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9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6.0%,高于阿司匹林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心绞痛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缺血次数和心电图缺血时间均少于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地尔硫卓联合治疗心绞痛的治疗方式比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式疗效更为明显,该种联合治疗心绞痛的方式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具临床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首先使用10 mg地尔硫卓5 min内静脉推注,观察20 min后若心室率仍>100次/min,再以7.5~10 mg/h静脉滴注维持4 h,观察心室率下降情况及症状、体征.结果:静脉推注20 min后有效率达61.5%(32/52),静脉滴注维持有效率达96.2%(50/52),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血压多在正常范围.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能迅速安全有效的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地尔硫(艹卓)加比索洛尔小剂量合用与比索洛尔单用,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和抗心肌缺血的中期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老年稳定型心绞痛136例,随机分为地尔硫(艹卓)加比索洛尔组(合用组)74例,应用地尔硫(艹卓)加比索洛尔治疗;比索洛尔组(单用组)62例,单用比索洛尔治疗.均治疗100周,比较运动试验结果、血流动力学资料和严重不良事件.结果:两组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运动开始至出现第一次胸痛的间隔时间、最大运动耐量时ST段下移、最大运动耐量时心率与血压乘积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两组运动前卧位血压及心率、运动开始至ST段下移1 mm时间及每天胸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常见严重不良事件为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脑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地尔硫(艹卓)加比索洛尔小剂量合用抗心绞痛和抗心肌缺血疗效优于比索洛尔单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Q波心肌梗死中临床应用地尔硫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随访1年,观察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梗塞后心绞痛、再梗死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下降28.6%、 25%及14.3%,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地尔硫卓在无Q波型心肌梗死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4例UAP患者,首先按初始剂量1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注入。治疗期间若仍有心绞痛发作,则剂量由1μg·kg-1·min-1增加至3μg·kg-1·min-1;最大至5μg·kg-1·min-1,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34例UAP患者开始用药后48h内与用药前48h比较,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平均心绞痛最长持续时间缩短,其中17例患者在用药开始后48h内心绞痛未再发作;治疗后24h和48h心电图缺血性表现明显改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指标降低;出现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低血压,1例头痛和1例胃肠道反应,经处理后均恢复。结论静脉用地尔硫卓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尔硫(艹卓)对人大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加入地尔硫卓后再缺氧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并测定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每秒钟线粒体膜电位值,观察缺氧前后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加入地尔硫(艹卓)后再进行缺氧组与单纯缺氧组相比,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缺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地尔硫(艹卓)可抑制缺氧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病死率较高.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传统疗法联合地尔硫(艹卓)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恬尔心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7例CABG术后半小时出现高血压的患者,首剂恬尔心0.2mg/kg,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3min内静注完毕,然后以5~15μg/kg·min~(-1)的剂量微泵持续给药,观察给药前后心率、血压、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37例患者首剂注射完毕后,血压即出现下降,用药后1min时血压显著下降(P<0.05),2min时血压降低更加明显(P<0.01),15~30min左右血压下降至较为理想的水平(SBP<140mmHg,DBP<80mmHg)。结论 恰尔心治疗CABG术后高血压起效快,降压作用明显,对心率影响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4—2005年驻湛部队60~81岁离退休老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特点。方法以290例60~81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该人群60~81岁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1.4%,62.8%,23.1%;(2)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3)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占老年高血压的45.5%;(4)老年高血压合并至少一个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为86.7%。结论高血压是部队老年离退休干部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8例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随机分成全麻组 (A组 ,8例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B组 ,10例 ) ,监测气腹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比较术中用药量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  ( 1)气腹后A组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 ,心率明显上升 ,与B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 2 )A组普鲁泊福与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大于B组 (P <0 .0 5 ) ;( 3 )A组术毕出现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相比明显滞后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下施行LC ,能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 ,血压波动小 ,易控 ,因此 ,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选用的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EC)观察普茶洛尔、恬尔心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将等量的高脂蛋白血清分别与两药混合后加于内皮细胞单层培养基上孵化10h,取培养上清液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结果显示:普茶洛尔显著降低LDL水平(P<0.01),对脂蛋白代谢产生有益影响.恬尔心显著降低TG水平(P<0.05),同时亦降低HDL水平(P<0.01),其对脂蛋白代谢的作用尚难评估.  相似文献   

15.
林英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4):458-459
目的总结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急诊处理经验。方法对疑诊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12例患者,及时行头颅CT或MR I检查;确诊后及时进行降血压、增加脑血流、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神经、处理并发症等处理。结果治愈6例,显效4例,好转2例。结论诊断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治疗要及时进行上述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联合用于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在高龄危重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方法3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高龄危重患者全部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麻醉前、诱导后3 min、插管后1~2 min、插管后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后清醒时间及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30例患者诱导后表现出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1~2 min后,心率、血压能恢复到诱导前水平,所有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SBP、HR、SpO2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后5 min内所有患者完全清醒,术中无l例诉术中知晓。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高龄危重患者是一种较安全,确实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高压右心衰心脏移植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4例终末期心衰患者,术前评价肺高压,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以氯胺酮、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维持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哌库溴胺。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有创桡动脉压、CVP、PWCP、SpO2、鼻咽温度、血气、电解质和尿量,全部患者安装心室起搏器备用,全程静滴前列腺素E110~30 ng/(kg.min)。肺动脉压上升伴气道压力上升,给予左旋精氨酸、米力农、氨茶碱,同时经肺动脉导管泵入酚妥拉明,气管导管吸入NO。结果移植手术完成顺利,患者于术后2~4 h清醒,术后35~46 d出院。结论肺高压心脏移植重点在加强监测,移植前后心脏活性药物的支持和肺高压危象右心低心排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硬膜外不同给药方式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96例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将患者均为两组( n=48)。持续给药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 mL,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至手术结束。分次给药组患者同样行硬膜外麻醉,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每半小时注射1次。观察两组麻醉阻滞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同,均能阻滞到最高平面T10,但持续给药组阻滞完善时间和用药总量均少于分次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给药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分次给药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持续给药组下降明显(P<0.05),波动较大,不如持续给药组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持续给药比传统的间断分次给药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人腹部疾病的手术情况 ,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 ,常伴有多种疾病 ,力争在术前调整到在手术可容范围内 ,术中、术后密切监测及后续治疗。结果  4 2 5例胆石症 ,186例胃癌病人 ,73例肠癌病人中 ,患有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种 ,术后发生并发症共 30例 ,死亡 9例。结论 老年患胆石症、胃癌、肠癌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及营养不良 ,应加强术前调整治疗、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中新技术应用 ,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及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5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年龄分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与中青年健康组,对各组的动态脉压(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1)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原发性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无论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还是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动态PP,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动态PP显著高于中青年高血压组,两组间动态SBP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动态DBP显著低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4)老年健康对照组与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动态PP水平显著增高;SBP水平无明显差异;DB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动态PP水平随增龄而增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动态PP水平增高主要与动态DBP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