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菌,测定碳、氮源、温度、pH及光照等条件对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以期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采回的典型病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引起铁皮石斛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真菌;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和蔗糖;菌落生长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钾,产孢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全黑暗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 min。结论:引起铁皮石斛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um。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5)
目的:分离和鉴定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条件对根腐病病原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掌握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测序,在Genbank中经Blast搜索相似性序列,以ITS序列经MEGA 6.0程序构建其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15b为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结果:菌株15b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24 h黑暗条件有利于促进孢子产生;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 min。结论: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是引起木香根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和鉴定三七黑斑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确定三七黑斑病的病原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根据致病性测定,选择强致病力菌株A和B用于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菌株A和B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2℃,pH值范围为2~11,在燕麦培养基、有机氮作为氮源、12 h光暗交替等条件下生长最好,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8℃,最适pH分别为11和10,最适碳源分别为马铃薯淀粉和麦芽糖。菌株A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铵,产孢最适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11,12 h光暗交替更有利于孢子产生;菌株B几乎不产孢。1%葡萄糖溶液可促进菌株A分生孢子的萌发生长,孢子在25℃,相对湿度达93%,pH为4,光暗交替等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结论:明确了三七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燕麦培养基,25~28℃,12 h光暗交替下培养有利病菌生长、产孢及其萌发,高湿度下分生孢子大量萌发。  相似文献   

4.
黄花蒿叶甲醇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花蒿叶甲醇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牛津杯法、琼脂平板表面萌发法、吖啶橙和碘化丙啶染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对三七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率、孢子活力、菌丝生长以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能降低尖孢镰刀菌的孢子萌发率和孢子活力,抑制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的增加,且随着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变强。当质量浓度为25.65 mg·mL~(-1)时,与对照组相比,孢子萌发率、孢子活力分别降低了13.25%和12.50%;产孢量也显著降低,较对照组降低了90.61%。结论:黄花蒿叶甲醇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将为三七根腐病的生态防控以及新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金钱草根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温度、pH、培养基、碳源和光照对广金钱草茄病镰刀菌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处理,每处理接3个平板,每项实验重复3次。结果:茄病镰刀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为20~30℃。茄病镰刀菌在pH3.0~1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9.0~11.0。PDA、PSA、OMA和Czapek培养基对茄病镰刀菌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孢子萌发率有较大影响,在Czapek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碳源Czapek培养基上茄病镰刀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率明显不同,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菌落扩展最快,其次是葡萄糖和乳糖,果糖最差,同时以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为碳源的Czapek培养液孢子萌发最高,而乳糖较低。光照对茄病镰刀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但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度、pH、培养基、碳源和光照对广金钱草茄病镰刀菌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处理,每处理接3个平板,每项实验重复3次。结果:茄病镰刀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为20~30℃。茄病镰刀菌在pH 3.0~14.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9.0~11.0。PDA、PSA、OMA和Czapek培养基对茄病镰刀菌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孢子萌发率有较大影响,在Czapek培养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不同碳源Czapek培养基上茄病镰刀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率明显不同,以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菌落扩展最快,其次是葡萄糖和乳糖,果糖最差,同时以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为碳源的Czapek培养液孢子萌发最高,而乳糖较低。光照对茄病镰刀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但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从重庆云阳橘红基地采集到疑似橘红褐斑病样品病原菌。方法:使用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真菌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其鉴定为橘红褐斑病,病原菌为交链格胞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0~25℃,37℃时不能生长;pH值为4~12时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10;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该菌可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碳源为果糖和D-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结论:不同褐斑病菌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2019年在河南省温县地黄种植园发现一种地黄叶枯病。采集具有褐色病斑症状的地黄植株,从叶部感病部位分离、纯化出3株病原菌。通过对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典型特征观察以及ITS、EF1-α、Tub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3株病原菌,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其中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尚未见有侵染地黄的报道,是地黄叶部病害的新型致病菌。为明确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光照、pH、温度、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在5 d的培养期内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并探究了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研究结果表明,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菌丝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在5~4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1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 7.0;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其中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多种碳氮源均可利用,其中利用率最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氮源为硝酸钠;菌丝致死温度51℃,10 min。该研究结果可为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引起的地黄病害田间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当归褐斑病菌(Septoria sp.)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当归生长季节系统观察和描述症状发展变化过程.用平皿培养法和悬滴法测定温度、光照、营养和pH值对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影响,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和结论:该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限分别为5~30℃(最适15~25℃)、5~30℃(最适20℃)和5~25℃(最适15℃);连续光照有利于此菌的生长、萌发和产孢;此菌在75%以上相对湿度中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期需pH 4.0~10.0,孢子萌发pH 4.51~9.19,两者最适pH均为5.5,产孢pH 4.5~7.5,以pH 6.0产孢量最大;当归叶片浸渍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蔗糖液和土壤浸渍液则有抑制作用.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速度均缓慢,因此该病害在气温偏低及持续阴雨结露条件下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导致湖南地区玉竹根腐病发生的主要病原。方法:通过调查湖南玉竹主产区玉竹根腐病发生情况,对病原进行分离,并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最后根据真菌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病原菌种属,同时对该病原菌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芬芳镰刀菌Fusarium redolens为玉竹根腐病主要病原,该菌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温度为25℃左右,pH为8~9。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湖南玉竹主产区玉竹根腐病病原及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不但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了依据,还可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菌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验证,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r DNA-ITS序列分析来确定病原菌;设置不同的培养基、温度、PH值、湿度,观测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病原菌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菌株在PDA培养基生长良好,加了莪术汁的PDA培养基更利于生长及产孢,温度20~30℃、PH值5~6条件下适宜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RH为8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结论:广西莪术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Phomopsis longicolla;中温、潮湿、偏弱酸性环境条件适宜该菌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三七根腐病尖孢镰刀菌分离鉴定及致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明确其致病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经显微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尖孢镰刀菌,以一年生三七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栽培的方法,研究尖孢镰刀菌侵染对植株生长、光合作用、细胞膜以及水分吸收的作用。结果:1)分离鉴定的尖孢镰刀菌侵染三七后,能引发根系腐烂,叶片黄化、萎蔫和倒垂,发病率高达77.5%;2)重病株叶片、茎秆和根系相对于对照植株,其鲜重分别降低了52%、49%和39%;3)病原菌侵染后,轻病株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比率分别为35%、38%、7%和36%,重病株Pn、Gs、Ci和Tr降低比率分别为84%、94%、49%和88%;4)发病三七植株根系和叶片电导率都显著增加,Tr/Gs比值增加;5)在整个测定周期,对照植株水分散失量平均为10.8g,而病原菌侵染植株仅为6.3 g。结论:尖孢镰刀菌为三七根腐病的重要致病菌,对三七生长、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艳  晋玲  杜弢  雒军  曾翠云  陈红刚 《中药材》2018,(2):256-260
目的:旨在明确甘肃省栽培秦艽斑枯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确定病原分类地位,利用常规植物病原学培养的方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秦艽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扁球形、黑褐色,55.3~125.8μm×51.7~115.3μm(平均83.3μm×83.2μm);分生孢子细镰刀形、披针形,具1~5个隔膜,多为3个,大小18.8~30.6μm×2.4~3.5μm(平均23.5μm×3.2μm)。通过ITS、LSU、RBP2和β-tubline多基因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将秦艽斑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龙胆壳针孢Septoria gentianae Thüm.。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35℃、5~30℃和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25、20和1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连续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和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时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 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5.0~8.0,最适p H为6.0、6.49和6.5;土壤浸渍液以及秦艽叶或根浸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结论:秦艽斑枯病是秦艽生长中的主要病害,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4.
栀子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栀子植株褐斑病叶片病变部位分离到的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本试验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温度、光照时间、p H值、碳氮源营养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萌发的影响,并确定了菌丝和子实体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佳生长温度为30℃,菌丝在p H 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 H为5。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光暗交替条件下更适合菌丝生长。子实体在15~4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佳温度为25℃。在p H 3~11范围内子实体均能萌发,最佳p H为9。子实体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钙。黑暗条件下适宜菌核萌发。子实体和菌丝的致死温度均为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为羊肚菌人工栽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稳定大田产量、降低菇农的栽培风险。方法:对采自安徽大别山区的野生羊肚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环境因素(温度、光照、pH值)和营养因素(碳源、氮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最佳生长条件。结果:羊肚菌丝分支较多,不同菌丝产生的分支有接合现象;平板培养条件下,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钾,pH值7.0,温度25℃~26℃,黑暗培养条件下羊肚菌菌落生长旺盛,产生较多气生菌丝和菌核。结论:安徽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在温度25℃~26℃,pH值7.0,黑暗条件下平板培养时,长势最好,菌丝淡黄色,生长最快、气生菌丝最多且有菌核产生;最适合羊肚菌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  相似文献   

16.
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鉴定和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为半夏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分离鉴定采用柯赫氏法则,菌丝生长条件采用2因子饱和D-最优设计,室内药效比较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结果: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表明,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病原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1.9℃,适宜pH为6~8,最适pH7.2;室内药效比较表明,70%甲基托布津和58%甲霜灵锰锌对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2 7,0.066 2 g.L-1。结论:明确了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连根腐病镰刀菌属病原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大大打击了连农的积极性。为了明确其病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镰刀菌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真菌,再进行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将病原菌鉴定到种。结果共计分离到镰刀菌属真菌20株,其中的5株离体回接和活体回接均显示强致病性。根据以上结果推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且可能是复合侵染的前期入侵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在分离出的镰刀菌中占据优势,其他镰刀菌分离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大田生产中应针对该菌进行重点防护。高温和高湿度会增强镰刀菌的致病性,据此推测,全球气候变暖使原本冷凉的黄连产区气温升高,适合病原菌生长繁殖入侵,可能是导致近年黄连根腐病大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决黄连根腐病的方法除了研发和施用农药,还可以将种植基地向高海拔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黄芩斑枯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科学防治黄芩斑枯病。方法 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光照对多主棒孢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 多主棒孢最适生长条件为胡萝卜培养基外源添加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pH为6、温度为30 ℃。菌丝致死条件为51 ℃处理10 min,孢子致死条件为54 ℃处理10 min。98%多菌灵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强,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0.07 mg·L–1;其次是98%咯菌腈、98%咪鲜胺和98%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10、0.18、3.06 mg·L–1;98%嘧菌酯对多主棒孢的毒力最弱,EC50为632.39 mg·L–1结论 黄芩斑枯病病原菌适生范围较广,在多种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条件下均可生长,在中性偏弱酸、较高温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多菌灵和咯菌腈对多主棒孢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可考虑将其用于黄芩斑枯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黑斑病常于每年4—6月份的多雨季节暴发,为太子参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太子参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依据柯赫法则对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多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鉴定为链格孢属致病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该黑斑病的病原菌为梨黑斑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其菌落形态、孢子特征以及产孢表型特征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类似,且由ITS、tef1、gapdh、endoPG、Alta1、OPA10-2和KOG1077这7个组成的串联序列在20个链格孢属真菌的系统发育树上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聚为一支,最大似然支持率为100%,贝叶斯后验概率1.00。生物学特性表明:梨黑斑链格孢A.gaisen的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5~8,最适培养方式为24 h暗培养,菌丝和孢子致死温度均为50℃处理10 min。由A.gaisen引起的太子参黑斑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研究结果可为太子参叶斑类病害的诊断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荒漠肉苁蓉茎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离和鉴定肉苁蓉茎腐病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室内筛选对该病原菌有效的杀菌剂。方法组织分离法和菌丝尖端纯化法得到主要病原菌,通过测量不同营养条件下菌落生长直径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结果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sambucinum是肉苁蓉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首次记录;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对碳和氮的吸收主要以蔗糖和蛋白胨为主,适宜生长温度为10~30℃,适宜生长pH为6~8;多菌灵、菌线威、绿享二号在室内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结论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可以为该病害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