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气运脾汤联合电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莫沙比利片治疗,研究组予以补气运脾汤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积分均下降、研究组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运脾汤联合电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壮医脐内环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传输型便秘(气秘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针刺组与西药组各45例。针刺组予针刺壮医脐内环穴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腹胀)疗效评分,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4周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1.11%,针刺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且治疗后第2周、第4周SCBM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壮医脐内环穴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秘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穴位埋线对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患者分为联合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各48例。联合组予电针治疗,1次/d,治疗5 d停2 d;同时进行穴位埋线,1次/2周。电针组仅予电针治疗,方法同联合组。西药组予西沙必利片,10 mg/次,3次/d,口服。3组均连续治疗8周,随访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结肠传输试验中标记物排出数及排出率、肠神经递质水平,监测3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电针组的83.33%(40/48)、西药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5.42%(41/48),高于电针组的79.17%(38/48)、西药组的62.50%(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联合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均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PAC-QOL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PAC-QOL总分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结肠传输试验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下降,P物质水平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低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P物质水平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肠蠕动,以减轻便秘症状、减少便秘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毫针针刺"臀四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卒中后便秘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各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1组予麻仁润肠丸,对照2组予针刺八髎穴,治疗组予针刺"臀四针",各组均治疗4周。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2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1组总有效率80.0%,对照2组总有效率46.7%,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臀四针"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确切,可以更好地改善便秘症状,有助于卒中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药联合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慢传输便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作用机理。方法:将127例气阴两虚型老年慢传输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42例,采用自拟通秘饮联合电针治疗;西药组44例选用莫沙必利、小麦纤维素颗粒口服,电针组41例选用上巨虚、足三里、天枢等穴行电针治疗,各组均治疗4周。观察便秘临床症状、标记物排出数、排除率积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判定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法(R I A)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血清Ghrelin、NO和血浆SP含量,分析治疗机理。结果:治疗4周并随访3个月,针药组在便秘临床症状、胃肠神经递质含量、标记物排出数和排出率、生存质量评分较西药组和电针组明显改善(P0.05),接近健康人群;临床有效率亦高于西药组和电针组(P0.05),发现生存质量与便秘症状成Pearson正相关。结论:通秘饮联合电针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能双向调节胃肠神经递质水平,增加胃肠动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波型电针对气虚精亏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虚精亏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2组,断续波组和疏密波组,均选用脾俞、天枢、关元、大肠俞、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支沟治疗,在常规针刺基础上予双侧天枢一组,上巨虚-足三里一组不同脉冲电流刺激。每日1次,5次/周,共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结肠传输功能及便秘症状评分,并对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结肠传输试验剩余标志物数量均明显减少(均P0.01),且断续波组数量显著少于疏密波组(P0.05);2组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断续波组显著低于疏密波组(P0.05);断续波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疏密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是治疗气虚精亏型便秘的有效方法,断续波的治疗效果优于疏密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滑肠通便片联合健胃益肠宁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予酚酞片治疗,治疗组予本院自制中成药滑肠通便片与健胃益肠宁联合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形状、排便困难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4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滑肠通便片联合健胃益肠宁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中远期均有较好的效果,患者不易复发,且服用简便、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拔河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河针法"治疗该病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组与对照组2组各20例,治疗组予"拔河针法"治疗,对照1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对照2组予常规针刺配以电针治疗,观察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1组为70%,对照2组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拔河针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予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37例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均治疗14天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电针对特殊群体运动员腰腿痛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各20例,非运动员随机分两组:Ⅰ组骶管注射组;Ⅱ组椎旁神经阻滞组。药物组成:2%利多卡因3mL,甲钴胺注射剂0.5mg,地塞米松5mg,0.9%NaCl共20mL。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Ⅲ组骶管注射+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IV组椎旁神经阻滞+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在神经阻滞治疗同时,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取穴:针刺,求得气感,接电针刺激仪,调整刺激强度,以达到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强度。观察20min,神经阻滞药物治疗中除去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再次对四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症状、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分。结果:4组患者的症状和主观疼痛感明显减轻,且椎旁神经阻滞+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和骶管注射+针刺取穴联合治疗组与单纯的椎旁神经阻滞组和骶管注射组效果相当。结论:电针复合骶管或椎旁神经阻滞是治疗运动员腰腿痛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济川煎加黄芪、白术、厚朴,结合西药福松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应用西药福松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7.5%,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孔凡盛 《新中医》2018,50(9):195-198
目的:观察膝八针联合传统针刺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1组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2组予膝八针治疗,观察组予膝八针联合传统针刺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3组均治疗1疗程。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和髌骨研磨试验视觉疼痛评分(VAS)。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1组为33.3%,对照2组和观察组均为100%,对照2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和对照2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1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髌骨研磨试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对照2组髌骨研磨试验VAS评分均较对照1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髌骨研磨试验VAS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八针治疗髌骨软化症较传统针刺取穴法疗效更显著,且无需多余配穴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该法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为提高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提供了一种新的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滋肾运肠汤联合西沙必利改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西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滋肾运肠汤治疗。2组均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6个月后随访症状总积分及主要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6个月后随访症状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后随访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后随访主要症状(大便性状、排便次数及费力程度)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运肠汤联合西沙必利能够促进结肠蠕动,从而促进排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观察宣肺疏肝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根据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罗马III诊断标准,临床选取90例已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的门诊病人,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3个组,A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B组单用宣肺疏肝汤治疗,C组采用宣肺疏肝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和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评价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C组治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90%,与其他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其他两组治疗后的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担心、焦虑和总均分以及Cleveland积分皆有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疏肝汤联合莫沙必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使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躯体不适、社会心理不适、担心和焦虑感明显改善,治疗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单盲法将12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症候总积分及结肠传输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症候总积分分别为90.0%、(4.62±3.12)分,较对照组的75.0%、(8.32±4.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右半结肠、直肠及全结肠通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结肠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滑肠通便片合用健胃益肠宁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本院自制制剂滑肠通便片合用健胃益肠宁治疗,对照组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肠通便片合用健胃益肠宁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疗效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白术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然后将便秘模型分为2组,模型治疗组给予复方白术汤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并分别与对照组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组小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NOS神经染色.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照组NOS阳性的神经元细胞少:模型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NOS阳性的神经元细胞减少;对照组与模型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白术汤能够改变STC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内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予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1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2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以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为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症状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三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其中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的改善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有显著差异(P0.05),排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的改善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对照组2各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压豆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无痛苦,能有效降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症状评分,更好的解除患者的痛苦,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及承山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电针八髎穴及承山穴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20 d,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各主要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结果观察组显愈率高于显著对照组(P<0.05)。2组在疗程结束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结肠传输试验均明显改善(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发现,观察组主要症状评分及总评分、结肠传输试验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电针八髎穴及承山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开秘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予益气开秘方口服。两组均治疗56天,观察临床疗效、复发率,比较便秘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90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2)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9.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便秘主要症状各分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除排便频率外,治疗组便秘主要症状各分项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开秘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